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继田  谷子 《记者摇篮》2009,(7):102-102
广播和电视不同,电视有“声”有“画”,便于用故事化和情节化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其实,广播同样可以“声画并茂,细节达人”,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像,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这种广播新闻的故事化与情节化的处理,可以令听众在脑海里有情节、有视象、有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相似文献   

2.
借鉴故事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事实以广播的特有手段展现给听众,能够使广播新闻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学效应。注重人本因素、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等,把新闻事实当作一个故事讲述出来,是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现技巧所在。  相似文献   

3.
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一般运用在软新闻中,它是将传统的广播新闻运用故事化的手法加以修饰、娓娓道来的一种新闻传播的形式。它可使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得到休闲娱乐的享受,可以缓解当今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避免了单纯说教产生的抵触情绪和负面影响,为顺畅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离不开它的三要素,即真实性、时效性和趣味性。将具备真实性和新闻性的信息加以趣味性的佐料,以不同的视野、角度和层面对新闻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扣人心弦的报道是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  相似文献   

5.
广播是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被称为“耳朵媒体”。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是通过表现有力的声音和语气来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事件。本文着重阐述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借鉴故事的写作手法来报道新闻的写作方式,它通过细节的刻画、悬念的设置、平民化的视角、人物的对话以及线性结构的运用,把新闻事实当做一个故事叙述出来,凸显新闻中的人性与人情。  相似文献   

7.
在广播新闻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如何克服广播媒介的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不足,使传播内容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是值得广大广播新闻从业人员关注的话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广播新闻采编实践经验,从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亲和力、想象力等几个方面,论述广播新闻"故事化"运用对于增强广播新闻宣传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新生 《新闻爱好者》2010,(10):184-184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9.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从报纸到电视、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进而发展到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媒体新闻逐渐走上了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有利于吸引受众;另一方面,如果记者片面追求故事的情节和戏剧性,不惜主观捏造,会损害新闻真实。本文提出了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利用冲突框架构建新闻事实,在新闻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采用细节展现的手法进行新闻写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杨继东 《新闻窗》2009,(5):115-116
追求新闻故事化成为新闻发展的趋势 “新闻故事化”是指运用故事化的新闻语言进行新闻报道的方法。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新闻离不开人和事,有了人和事自然就有了故事,没有故事的新闻,往往因其内容干巴、信息枯燥失去听众,引不起关注。因而,如今的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的创作中大量使用了故事写作手法,更有诸多故事化、文艺化的新闻延伸类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故事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新闻传播》2010,(6):104-105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写作上,就叫“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15.
张红 《新闻传播》2006,(2):18-19
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在西方新闻采写中,常以“story”来代替“news”,把采访新闻称之为“to cover story”,头条新闻叫做“head line story”,要求记者“像说故事一样说新闻”。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的易读性、贴近性和可信度,让新闻走近读者。  相似文献   

16.
杨华娟 《军事记者》2004,(11):34-35
回顾近年来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这样一个特征,即建构肤浅的娱乐新闻无孔不入,甚至有的时政新闻和社会事件也正走泛娱乐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在国内学术界,从2003年7月《中华新闻报》刊载《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到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于同年9月出版的专《畸变的媒体》中提出“讲故事的新闻写作”,引发新闻界写作取向的新思考。娱乐化和故事化,在表现形式上都强调人物和事件的人情味、细节化、情节性,然而在价值取向上前纯粹追求感官刺激,后则重在挖掘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试图立足现状,廓清两界限,指明故事化写作的影响力所在,以求更好地把握新闻人在采写中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普利策新闻奖得主之一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并将"新闻故事化"定义为:"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新闻故事化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致达到共鸣等显著优  相似文献   

18.
广播需要充分彰显文字和音响两个方面的魅力,强化广播新闻报道的可听性元素,吸引住听众。本文结合新闻报道实践,梳理典型音响、生活化语言及语言故事化等环节与新闻广播报道视觉化的关系,探讨新闻广播报道的视觉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阳 《新闻窗》2013,(5):42-42
一般来说,“新闻故事化”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新闻的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驷见在,它已经从新闻的后期处理环节逐渐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同时,新闻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也从社会新闻领域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尤其在“走转改”活动开始以后,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新闻记者在采写中频繁使用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邱静 《新闻世界》2011,(8):69-70
“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纪实、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本文以花都广播电视台的《百姓视角》栏目为例,探讨了新闻故事化应具备的几点要素,并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良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