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校生的数学基础差异非常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丧失了学习的欲望,这就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进取意识不断加强呢?下面结合自己的任教经历,谈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常琳莉 《陕西教育》2007,(11):90-90
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提出的质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本研究结合理论分析和教学实例,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做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实施对策,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能使学生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尊重,信任学生,精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依靠自主能力,主动地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自信、成功、创新的体验中去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5.
程华 《辽宁教育》2023,(5):43-46
深度学习是一种课堂变革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深度学习指的是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发生以理解数学学科本质为基础,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和体验,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结构式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整体意识;通过反思式学习,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使学生成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有三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数学史料简介,使学生认识数学源于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应通过数学建模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并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掌握数学活动的形式及其作用,这是实现成功的数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方法。数学活动教学的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保证儿童有自己真正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迅速发展的教育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让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初步的高阶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0.
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贾宝芹 《文教资料》2005,(24):59-60
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王颖 《小学教学研究》2023,(9):69-70+85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和起点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以问题串形式为明线,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暗线,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实现对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目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有家长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问、能问、敢问、会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我们这里指的数学问题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碰到的一些会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的一系列问题。而数学问题意识则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由此我结合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开展了“在探究中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