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从当前报纸市场情况看,新闻的雷同化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而"这是通稿""这条新闻明天各家都有"更成为一些新闻来不及做进一步谋划和加工就见报的理由.雷同化甚至还不仅仅反映在当天新闻上,有的报纸第二天所报的新闻正是其他报纸前一天所报的同样内容.缺乏原创性已经现实地影响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上海青年报作为一张小报、周报,要不要有新闻性?它的新闻同大报新闻有何区别?近一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作为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尽管是小报、周报,它总是一张报纸,不是期刊。既然是报纸,就不能没有新闻性,就离不开新闻手段,就必须以新闻为主体。任何杂志化、  相似文献   

3.
上海青年报作为一张小报、周报,要不要有新闻性?它的新闻同大报新闻有何区别?近一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作为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尽管是小报、周报,它总是一张报纸,不是期刊。既然是报纸,就不能没有新闻性,就离不开新  相似文献   

4.
从80年代后5年起,中国的报纸如雨后春笋,新闻队伍也骤然庞大了许多。各行各业都拥有自己的一张报纸。银行有金融报,交通有交通报,外贸有外贸报,环境有环境报,铁道有铁道报,轻工有轻工报,商业有商业报……各行各业都有一张为自己宣传的“喉舌”。但是行业报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发行量小,再加上纸张、印刷费、邮费的上涨,80%以上的行业报都是入不敷出,做着赔本生意。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并无像中国这样的法制类报纸.虽然金融类报纸在西方的新闻范畴中是一个重要的种类,但法制类报纸却完全没有可类比性,甚至就根本没有"法制类"这样一个概念.如果在美国见到一张报纸名称有"法制"或"法"这样的字眼,实际上称之为"行业报"更准确些.  相似文献   

6.
我说政协报     
近几年,一个新的报系正悄然形成,那就是政协报系。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央及省、市一级政协报已有40余家。它们都是同级政协组织的机关报,对我国统一战线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各级政协报属于统战报。对此,前些年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议。有人说它是一张非党性的报纸,即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派;也有人说它是一张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报,即说它属于所有党派。我认为,所谓政协报是一张非党性质的报纸的说法,所谓政协报是各党派联合报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政协报就是一张在中共  相似文献   

7.
我说政协报     
近几年,一个新的报系正悄然形成,那就是政协报系。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央及省、市一级政协报已有40余家。它们都是同级政协组织的机关报,对我国统一战线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已越来越显著。各级政协报属于统战报。对此,前些年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议。有人说它是一张非党性的报纸,即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派;也有人说它是一张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报,即说它属于所有党派。我认为,所谓政协报是一张非党性质的报纸的说法,所谓政协报是各党派联合报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政协报就是一张在中共  相似文献   

8.
郭存举 《中国记者》2023,(2):105-107
<正>经济新闻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经济新闻评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舆论引导作用不言而喻。在技术的催化下,受众获取信息渠道便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形势下,经济新闻评论如何进一步守正创新,是值得经济新闻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评论是报纸之魂,也是版面的魂,没有评论,版面无魂,报纸无神。作为以经济报道为主的中央大报,经济日报近年来坚持评论立报理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编辑,最怕的就是所发的新闻稿件失实.尤其是在报纸不断扩版、新记者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一张报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张报纸的报格和新闻工作者人格的体现.从这一点上讲,编辑的责任就显得更为重大了.  相似文献   

10.
杨小云 《今传媒》2008,(6):42-43
一、"旧闻"类报纸的出现是经济迅速发展条件下.人们多元需求的反映.它和文化传承有关.是经济的,更是历史文化的 近年来,各大媒体,尤其是中老年报刊,纷纷开办起有关历史与回忆类文章的专栏专刊.由于市场反响热烈,深受大众欢迎,有一些媒体干脆整个报纸以"旧闻"冠名,专司开办起旧闻类报纸.如:<旧闻周刊><旧闻参考><历史参考>等,有的虽以"博览"、"探索发现"命名,但由于内容以旧闻为主,发行量都相当可观.在大街小巷的各售报亭里,代表着"旧闻"的黄色印纸,也占据着相商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1.
老报人徐铸成新著《报海旧闻》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出版新闻工作者的回忆录式著作。《报海旧闻》共约25万字,它以作者的见闻,经历为主,介绍了我国近代不少报纸及新闻工作者(包括作者自己),记述了旧中国的社会相及某些达官闻人的言行。它是一个老报人对过去的追忆,也是一个老报人对过去以及今天的新闻事业的思索。作者笔锋纵横驰骋,或客观描述,或批评指点,似无布局,又安排有致,读来引人入胜。旧中国的私营报纸五花八门,从业人员形形色色。介绍、研究、总结这些旧报纸和有影响的报人,既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培养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需要。《报海旧闻》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作者在《大公报》任职近20年,因此对《大公报》谈得更多些。解放前的《大公报》的政治立场是有问题的。但它在办报业务上也确有特色,比如刊登新闻多,重要新闻处理得  相似文献   

12.
对<书刊报>的两句宣传用语:"不做新闻做旧闻,把旧闻做成新闻" ;有些读者不太理解,有的还有些误解,不理解和误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让大家了解这两句话的来龙去脉,因此,对于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两句话,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做些介绍, 以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3.
李亚新 《新闻知识》2004,(12):69-70
一张报纸要想征服读主要靠内容,所谓“内容为王”。纵观近几年的报纸竞争,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竞争形式:自然竞争和策划竞争。自然竞争就是顺其自然地非策划式竞争。这种方式对于记来说,就是社会生活中发生什么新闻,就报什么新闻,以突发事件为主,以群众的自然报料为主。记一般不需要做太多的思考,只要具有新闻性,  相似文献   

14.
办报二题     
办报要不断强化自身定位 (一)不要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定位对于报纸,就像国体对于国家一样重要.大众报业集团党委提出,"特色立报,新闻强报,以人为本做新闻."我理解: 第一,特色立报,首先是特色定位立报.定位是最大的特色界定,也是最根本的特色呈现.就像性格决定人的命运,特色定位决定报纸的命运.鲜明的特色定位使一张报纸成为"这一个",因而也就具有了存在价值.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如果所有报纸都是同样的定位追求,那一定是有些报纸错了,这些报纸也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5.
工人报作为工会组织的喉舌、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宗旨就是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替工人运动鼓与呼,这是办报之本,立报之魂,如果说工人报要讲政治的话,这就是最大的政治。作为工人报,一张以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为读者对象的报纸,维护宣传是其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人报要高举维护的大旗。工人报强调报纸要生存发展,要提高质量,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维护的大旗,义无反顾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不遗余力地为工人鼓与呼。但是,干群关系紧张,是现今中国最大的社会隐忧之一,  相似文献   

16.
增强报纸新闻的贴近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是我们党办报的宗旨.一张报纸有没有服务性,或服务性体现得充分与否,是衡量这张报纸是否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报纸副刊在百年发展史中逐渐形成"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办报思想,意思是"以新闻招徕读者,以副刊留住读者".无独有偶,西方报界也有"新闻为攻,副刊为守"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旧闻中有新闻线索报纸做新闻,十分看重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首发”,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非首发”常常被认为是旧闻而为人不屑。其实,旧闻中也能发现不少新闻线索,这就是报纸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传统报纸对非首发稿件存在偏见,但是很多新闻类的周刊靠的就是对一些已发的动态新闻进行深度发掘来打市场。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很多都是对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度发掘,但还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又如现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异化是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极端的表象是高考前后一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悲剧,在一些媒体上都曾报道。2005年4月25日,《武汉晚报》头版刊登了《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一文,选择的就是家庭教育异化的这一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条人所共知的“旧闻”。然而,文章一出,引起极大轰动,网上、媒体热议一片。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要想征服读者主要靠内容,所谓“内容为王”。纵观近几年的报纸竞争,形成了两种主要的竞争形式:自然竞争和策划竞争。自然竞争就是顺其自然地非策划式竞争。这种方式对于记者来说,就是社会生活中发生什么新闻,就报什么新闻,以突发事件为主,以群众的自然报料为主。记者一般不需要做太多的思考,只要具有新闻性,把事实交待清楚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0.
早就听说《经济效益报》有“七色版”。何谓“七色版”,我正纳闷。恰好友人送来一份绿版的《经济效益报》,只见它报头是绿色的,主要新闻和文章的标题也是绿色的,难道这就是“七色版”中的一色吗? 我怀着好奇的心,请教了一些新闻界的老前辈,他们也说不出“七色版”的道理,但是,他们都喜爱这张报纸。他们说,《经济效益报》的内容实在,的确是一张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