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中国大地报纸林立。小报的自身能力有限,为了生存,只有靠改革。高校校报就是其中之高校校报是高校生活的缩影。以我从事校报编辑10年的经历着,办好这张报纸,其难度是与大报不能相比的。主要是多年来她已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工作模式/是人员少工作量大、高校校报办报人员一般在3人左右,这些人员既要当编辑,又要当记者,还要从事通联、校对、报纸发行和稿费发放等工作,有时甚至要抽调参加学校的中心工作,更增加了在位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一是校报周期长、容量小、新闻不新、信息不通。校报少数为周、旬报,多为半月报。…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2,(6)
高校校报自身特殊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社会报纸那样分工明确而精细,校报编辑除了要完成常规性的编辑任务外,一般还要兼顾采写、版式设计、校对等工作,这是校报工作有别于其他类报纸的独特之处。校报编辑在服务于校报、塑造校报精神风貌的同时,校报工作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塑造着编辑,对编辑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校报副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个性鲜明独特,富有文学色彩且与学生校园生活极为贴近。提高校报副刊编辑的人文素养,解决校报副刊稿件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拓展网络环境下校报副刊的发展途径,是校报副刊编辑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校报副刊编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类文化。校报副刊编辑应该以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审视现实情况,把握好时代精神,弘扬科学,追求真理并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具备以下四方面的人文素养。1、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虽然与新闻版面存在不同之处,但报纸副刊附着在新闻媒介却是无容置疑的事实,所以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它还具有新  相似文献   

4.
一、校报版面创新原则:导向性正如校报本身具有导向性特征一样,校报版面的编排也需符合导向性原则。版面是报纸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校报版面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编辑对稿件位置的编排、标题的制作、线条阴影的运用等。版面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元素来体现编辑的导向思维。  相似文献   

5.
翻阅全国各高校的校报,发现许多报纸经常出现文章块头大、篇数少的现象,有的为了凑够版面,甚至每期都有半个甚至一个整版的文摘。这些报纸虽然每期也大都能按期出版,但高质量的稿件太少,信息量太小,给人以明显的“米不够,水来凑”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闹“稿荒”。“稿荒”何以发生?真的是由于学校实在没有更多的情况可在校报上反映,校报稿源濒于枯竭了吗?非也!笔者以为主要是由于有些编辑没有全面履行编辑职责,忽视了校报稿源建设。我们知道,作为校报编辑,除了编辑和采写稿件之外,还有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做好稿源建设工作,包括经常性地搞好通联工作,积极组织稿件,努力开辟和培养稿源。如果整天呆在编辑部“守株待兔”、“等米下锅”,那么“稿荒”的发生就往往成为必然。怎样才能不断加强稿源建设,彻底杜绝“稿荒”,从而办出一张质量高、信息容量大的报纸呢?结合近年来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努力办好专栏我们知道,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是校报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校报这份出版物就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但同时我们还要清楚,校报要全面完成自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高校校报工作进行了不少改革,如何针对校报特点,办出校报特色,是校报办报人员值得注意的问题。校报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校报的读者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对报纸的质量内容、形式均有自己的见地。2、校报所反映的空间地域较为集中。3、校报出版周期间隔较长,客观上增加了办报的难度。4、校报编辑室人员少,编辑人员往往集编辑、记者、版面设计于一身。  相似文献   

7.
张勤 《新闻知识》2005,(11):83-84
高校校报作为一份纸质媒体,既具有社会报纸的功能,更具有高校校报的特性。它要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始终立足于校园、服务于师生,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然而,校报与社会报纸同属新闻媒体,具有新闻的特性。本试从突出办报育人功能、加强挖掘深度报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用心打造精品栏目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掌握编辑工作特点办好校报□贾永生高校校报编辑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特殊门类,有其固有的特点与规律;不深入探寻这些带有特殊性、经验性、规律性的东西,并在实践中正确指导编辑工作,是办不好高校校报的。高校校报编辑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对不同作...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一千多所高校中,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总结多年的办报经验,高校校报有五个共同点:都是省级内部刊;都是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门的机关报;都是不公开出售、不具商业性的报纸;从报编辑人员学历层次较高,绝大多数不是新闻专业毕业;工作无严格分工,编辑人员具撰、编、组、排、校、印、发等各种职能于一身。真所谓“拳打脚踢”办报、实实在在办报、辛辛苦苦办报。总的看来,高校校报运作步履维艰,喜中多优。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其《实施细则》,结合省市《内部报纸质量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及…  相似文献   

10.
黄继春 《新闻知识》2006,(11):84-84,22
“专栏是由若干篇有共同性的稿件所组成的自成格局的局部版面。”对于一份报纸来说,专栏是不可或缺的必备组成元素之一;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几个高水平的专栏作支撑,报纸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对于新闻资源相对匮乏、新闻来源比较单一的高校校报来说更是如此。下面笔者结合《武汉工业学院报》的编辑工作,谈谈高校校报在专栏建设方面的几点体会。一、校报专栏建设的作用归纳起来,校报专栏建设在报纸编排中主要起着以下四种作用。整合相关信息。在高校校园,校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并有着一支比较固定的学生和教工记者、通讯员队伍,他…  相似文献   

11.
浅议如何办好校报副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转宏 《新闻知识》2003,(10):58-59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校报副刊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更是发挥着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校报副刊编辑,笔者以为,高校校报要在新的形式下发展和壮大,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就必须重视校报副刊的建  相似文献   

12.
贺一红 《今传媒》2012,(6):102-103
校报新闻图片具有特殊的传播效果,校报编辑要在海量的图片中挑选出适合校报刊用的新闻图片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也是对校报编辑掌控新闻图片编排能力提出的挑战。校报编辑只有以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缜密的思维、不断创新的意识,在新闻图片的选择和编排上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既遵循规律又勇于创新,才能充分发挥新闻图片的优势,使校报受到师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杨洪波 《报刊之友》2011,(11):128-129
校报新闻策划是依靠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经过不断的比较、论证和修正才最终完成的。近年来,校报新闻策划在校报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一篇新闻报道,如果有了策划意识,就会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并对他们有所启迪作用。校报编辑除了要掌握广泛的校园信息、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有关政策之外,还要具有对社会政治、教育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及时的信息捕捉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洪波 《今传媒》2011,(11):128-129
校报新闻策划是依靠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经过不断的比较、论证和修正才最终完成的。近年来,校报新闻策划在校报编辑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得越来越频繁,一篇新闻报道,如果有了策划意识,就会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并对他们有所启迪作用。校报编辑除了要掌握广泛的校园信息、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有关政策之外,还要具有对社会政治、教育形势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及时的信息捕捉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网络媒体在高校校园的普及所带来的挑战,高校报迅速开设了自己的报纸网页或者校报网络版,实现报网融合,借此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建立校报主页或网络版,无疑会使校报在信息化校园中扩大影响,进一步发挥作用。但随着网络媒体的深入发展,校报网络版又应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发展,这是摆在广大高校校报面前一个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报网络版编辑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网络时代呼唤摆脱惯常思维束缚的编辑,同时,对编辑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报网络版的编辑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办得如何,总编具有某种决定性影响。因此,总编意识的强弱,直接关乎报纸质量的优劣。在意识领域里,凡涉及报纸方方面面,无不属于总编意识范围,现仅择其要而谈之。第一,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作为校报总编必备的前提意识。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确定编辑方针,制定报道计划,规划版面,审核稿件,把握舆论导向,组织指挥编辑队伍去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是介乎于专业性报纸和内部报纸之间的特殊类型报纸.是我国当代报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媒过剩”的当下,高校校报仍然有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应当建构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8.
王钧 《当代传播》2002,(3):37-39
作为无产阶级新闻报最初的萌芽,高校校报是中国党报群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主流党报进行新一轮改革、走入资本运营阶段的时候,高校校报的前行却举步维艰。目前全国校报已于逾800多家。这些根植于高等院校的报纸,在面对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提升报纸质量、满足高校受众需求是当前开创中国高校校报工作新局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试就校报的历史、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等方面引出对校报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校报姓校"的特质决定了高校校报的定位和优势,也决定了校报的局限。校报的创新发展不能套用普通大报的做法,要从校报的特点出发,在办报理念、报纸内容、报纸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而办好专刊、专题、专栏是校报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报编辑既是新闻工作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是不上讲台的教师,这就决定了校报编辑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丰富的业务知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些基本素质。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