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走上了一条被别人认为是背叛的道路,其实她谁都没有背叛,她只是卸下了十多年的面具而已美国官司逐渐地淡出人们视线后,桑兰和她的经纪人兼男友黄健,回到了家乡宁波。此番返乡,据桑兰的好友透露说,桑兰想要安静地生活一段时间,她希望能成为一个母亲,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虽然是高位瘫痪,但是根据介绍,桑兰的身体功能具备,只是知觉缺失。她要做的每件事,都比生理正常的人艰难太多。经历了如此之多的风波和磨难之后,桑兰只怕也是身心俱疲,只想像个普通人那样默默地继续自己的生活,即便她永远也不可能真正  相似文献   

2.
董小姐     
董小姐是我的表姐,但并不像文艺青年歌中唱的那样风情。董小姐从小就是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她曾在商场看到一辆红色三轮童年,  相似文献   

3.
感悟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在挫折面前你是依然昂起了头,还是却步不前呢……现在我们虽然已是中专生,但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满足于现状,报考了大专。有的同学每次都顺利通过,但总有一些不幸儿屡战屡败。我就是这不幸儿中的一员。原本每次都努力复习,信心百倍,但成绩一下来却令我抬不起头来,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看着别人硕果累累,我不由得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正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看到了下面一个故事:笔者正当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无着落而沮丧万分时,看见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前…  相似文献   

4.
有位诗人访问海南时,被那婆娑多姿的椰子树所倾倒,想写一首赞美的诗歌。他苦苦寻思,怎么样比喻呢?它像棕相吗?像芭蕉吗?都不像!它就是它自己。火花一闪,诗人的情感被震憾了,挥笔写下:“椰子树像什么?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桐,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这首小诗富有哲理。实际上一种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发现“我”,认识“我”,塑造“我”的过程,那么“风格”二字也便是一个站着的“我”了!通讯员写作如果太像别人也就失去了自我,这道理跟前面说的那首小诗的写作一样,我对这些也有粗浅的理解。通过实践我也明白…  相似文献   

5.
"这两年来,我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出口,一个逃离自己现在的生活、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出口。就像浑身都是火苗,被烧得难受,渴望立即跳进水中那样,渴望立即走入那个出口。"无法想象章文平渴望的那个出口到底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那个出口为什么会对她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只知道那是一个黑暗的通向死亡的出口。  相似文献   

6.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的风景怎么看都看不够,有的书读多少遍都觉得没有读透,有的人也是这样,会让你觉得读她千遍也不厌倦。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片风景、一本书和一个人。  相似文献   

7.
妈妈     
她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大娘,没有过轰轰烈烈的业绩,连救助别人的好事也很少做过。她太穷了,实在无力去接济别人,只有陪着流眼泪的人流泪。每逢有人讲自己如何英雄如何舍己为人时,她就会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一个要饭的来到自己门口,锅里没有一口饭,屋里没有一把米,没有东西打发人家。想起这些她就脸红,叹气,觉得自己活得不像个人。村里人可不这样看她,都说只有她才是个真善人。吃食堂时,大家选她打饭,掌握勺叉。一天三两二两粮食,有时一两半两,分成三顿,又分到每勺里能有几拉糁子?掌勺的要想对你好,从锅里猛地捞一勺,便稠的多稀的少,不管别人死不死保你活着。要想坑你.从上面给你擞一勺,便全是清水没有稠的,别人活不活保你得死。她不,不论给谁打饭,打之前都要先把锅咕咚咕咚搅搅,搅匀了再打,人们喝到碗底比比,沉在下边的糁子都差不多。社员们都说她好,承她的情,她不领情,她问:“我给你多打了吗?”有的干部们去打饭,叫她别搅从锅底盛,她装做没  相似文献   

8.
传媒人的底线与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不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体现出来。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每个人受到别人尊重时也需要替别人着想,善待他人。有的人得不到别人尊重,有可能是自已骄奢淫逸、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自己坏了自己的声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机构、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07,(11):55-55
“想做什么,立刻去做,也许都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这是作家张爱玲在香港生活时说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人连自己都不相信,又怎能相信别人呢?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精明,有的人不太精明,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后者。因为不太精明的人往往天性乐观随和,不太计较个人得失,没脾气又没架子。跟这种人交朋友放心,不用时刻担心被算计。  相似文献   

10.
生活絮语     
生活生活,首先得让生命活着,因此,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生活的前提. 有的人的人生像肥皂泡,向往虚空中的光彩照人,结果什么也没留下;有的人的人生像揣着希望的种子,渴盼着在坚实的大地上经营出自己的葱绿,哪怕最终只有一星半点. 活得不明白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别人的喝彩;活得明白的人,追求的是自我的个性和内心的安宁.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向报刊投稿的人大都遭遇过被人删稿子的经历。有的删得让人服,叫绝;有的则删得让人憋气,摸不着头脑。这些感受,不但业余通讯员有,就是以删他人稿子为业的编辑也有。好在,经常投稿的编辑们有时在自己敬佩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敬佩;有时则在自己憋气的同时,又让别人憋气。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他拿得起、但不是很放得下。"与他结识20年的院线人高军说。最近让冯小刚"放不下"的,是对《私人订制》的各路差评。2013年12月19日影片上映,票房10天突破5亿,但吐槽恶评也与票房成正比。12月29日,沉默数日的冯小刚终于爆发,连发7条微博炮轰影评人。在亮相《私人订制》的拜年会时,说起被影评人"误解",他把自己与张艺谋相比较时坦言,"我不能像张艺谋那样,任别人侮辱就是不吭声,那样会得病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人生命延续的三种方式:旅行、读书和健身;指的是心智的成长。所以有了那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经常被我们挂在口边,但有的人身体力行着。她37岁去过37个国家,7年出版26本书。她坚持一天读一本书,一天看一部电影她是台湾"广告文案教母",以诗歌般的创意文字将诚品书店塑造成为台北市的文化地标。她说,她不在乎那些主管、经理、老板之类随时可以被别人取代的身份。她宁愿把自己当作一项事业,建立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前些天去参加一个会,散会时随口对另一家媒体的一个朋友说了句"要回去写消息",朋友笑着回了句"副总编还写啥消息"。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记者可以不写稿子? 以我的感觉,或者干脆说就是一种现象,当了"官"的记者可能就不写稿子了。我真的观察过,一些报社原本非常有才气也非常活跃的记者一旦被提拔了,有了一个挺像模样的职务,从此便是看别人写稿多,自己动手少。我真的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是没有了激情,还是失去了冲动,或者是干脆从此就  相似文献   

16.
少年成名的朱天心并未一直沉浸在最初的光芒中。她清楚自己的写作方向,也清楚想要怎样的生活。她在文字中留下温婉和清新,也在街头留下坚强和抗议很多年前,胡兰成评价朱天心说,"她的大眼睛真真是美绝了。"那时候,没人能猜透那眼睛里实际上藏了多少骄傲劲儿。李登辉当上台湾地区领导人不久,开始排斥外省人,眷村长大的朱天心就非要写一本《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告诉世人眷村人的朴实、真挚,以及生活的不易,她也因此被称为"台湾眷村文学第一人"。"那个时候好简单,以为自己有~腔热情就可以改变什么,现在我有长大呀。"她笑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声音轻轻柔柔,像在跟人撒娇。朱天心,一直都没有变。即使如今她已经54岁。  相似文献   

17.
到上海之前。叶小亚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白领”经理。她当初只是一个灰姑娘呀——大专毕业,相貌平平,也不像其他同学有这样那样的各种证件。但是,叶小亚对生活抱着很甜蜜的梦想.即使做一个傻傻的小职员,她也很开心。  相似文献   

18.
钱自然是没有借给他。其实他要的数虽然不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努努力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这人天生没有向别人借钱,也没有借给别人钱的习惯。如果一旦欠了人帐,心里必定像装了个什么东西,整天忐忑不安。偶尔借点小钱给别人,也从来没有期望人家能还。当然了,到今天为止,我不欠别人,别人也不欠我。  相似文献   

19.
牛勃 《档案》2015,(1):46-50
一今夜月华如水,我徜徉在毛家坪遗址的发掘现场,就像一个梦游者,曾经,我曾那么虔诚地膜拜过李白的《把酒问月》,面对今夜的月光,我又想起了其中的名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的,就是我头顶上这轮明月,不论是她圆如冰轮,还是曲似弯弓,甚至只是隐隐一线,它都曾照临过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包括这篇土地上所有的幸福与痛苦,战争与和平,生死的鏖战与缠绵的爱情。毛家坪是什么?是一个村吗?不,顶着古人明月走来的她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她藏了多少惊世的秘密别人不知道,只有她自己知道。历史太漫长,漫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快九十岁的郝奶奶病得很重了。我去看她,她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被子,她看见我后眼睛放亮,嘴唇剧烈地抖动,我以为她要说什么,但最终我发现,她是在对我——笑。是的,我的郝奶奶在用力地对我笑,她,她本不必这样的,但这就是她的……习惯。我坐在她的旁边,她艰难地和我说了几句话,"我盼着,盼着能像妈妈那样。"大约一个多月前,每次去看她,她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