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的儿童”与“儿童的作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作文的儿童”——关注儿童的作文原态在“儿童”之前加上“作文”这一定语不是为了框定一个范畴,而是为了试图聚焦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作文着的儿童”。1.童情的缺失——虚假化叶圣陶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作文要“感情真实”。但遗憾的是,小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胡编乱造十分普遍,动辄就搞“五子登科”——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写“父母”不是选取“父母冒雨送伞”,就是选取“父母宁可穿破衣服也要给我买学习用品”;写“老师”的不是选取…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之前加上“作文”这一定语并不是为了框定一个范畴,而是试图聚焦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作文着的儿童”。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一、童心无忌——作文立意的个性化作文,是儿童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儿童仰望,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异变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需变“成人本位”为“儿童本位”,倡导儿童作文“随便写”,使学生的作文中充分保留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改变作文讲评的姿态,变单向的习作技巧指导与训练者为与“童年”积极对话的交流者,把看学生作文当作“听天使说话”,在倾听的同时,以长者的宽厚、智慧,对学生习作做“无痕指导”。  相似文献   

5.
儿童作文儿童化的问题,事关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愿求教于专家与同行。一、作文要求儿童化所谓作文要求儿童化,就是指依据儿童认知、情感、语言发展的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儿童的作文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我们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要三不”。“三要”是:作文内容要儿童化,让儿童写自己喜欢的内容;作文形式要儿童化,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文体、语言去写作文;作文评价儿童化,用儿童乐意接受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儿童作文。“三不”是:不用成人的文章来要求儿童,…  相似文献   

6.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二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写作能力的高低实质是对“源”的“吸收”与“倾吐”(即“流”)的全过程的综合体现。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小学生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输入——储存加工——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应把“源”的训练当作作文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1.充分搞好课堂生活“看图说话(写话)”。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作文奠基方式。起始阶段一般以多幅图、以反映儿童生活的画图为宜,因为多幅图能给孩子一条明晰的思路,而反映儿童生活的画  相似文献   

8.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从2003年第6期开始,连续发表了周一贯先生的《“儿童”作文宣言》(一)至(五)篇,在2004年第11期上又首开了关于儿童作文的专题“论坛”。据我所知,周先生还在《人民教育》《语文教学通迅·小学刊》等多家报刊上,发表了关于“儿童作文”“儿童语文”等的多篇论述,并于2005年正式出版了34万字的专著《“儿童作文”教学论》,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施红晖 《时代教育》2007,(9Z):119-119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儿童作文不就是小学生作文嘛!”在很多教师的眼里,小学生作文与儿童作文被划了一个大大的等号。其实不然。传统的小学生作文,更多地把作文看作一种单纯的知识体系,着眼于小学阶段的学业,于是作文教学变成了章法知识的灌输和立意“追求崇高”的做作。学生则成了好词佳句的生搬硬套和刻意模仿“金牌作文”的工具。如此看来,小学生作文充其量只是成人作文的微型版而已,是一种不正常的写作。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可是有不少老师认为儿童到三年级才开始作文,作文挨不着一年级儿童的边,因而把时间、精力集中在单纯的识字教学上,与作文脱节。有的虽让一年级儿童进行作文训练,但又出现刚开始兴致高涨,一段时间后兴趣全无的现象。我们发现,一年级儿童对直观形象的图画特别感兴趣,一幅画似乎就是一个故事,就是表达他们内部情感的文字。能否将“图画——说话——写话”三者结合起来,加强低年级儿童作文起步训练呢?为此,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进行了儿童写“图画日记”的尝试,仅半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试验大致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图画与说话结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画,有意识地“写”。一年级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直  相似文献   

12.
“儿童作文”是儿童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作文教学应鼓励学生在体验中抒写内心真实的感受,在阅读中润泽心灵激起表达的欲望,在实践中唤醒倾诉的愿望,在训练中让“无为”指导更休闲,在评价中欣赏儿童的率真本性。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倡导“儿童作文”,要让作文教学回归儿童生命的本真,关注儿童的内心真实体验,在引导自由表达与真情流露中展现儿童的生命活力.的确,儿童的自由写作状态十分重要,但我们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放而不收”,因为写作规则的指导和学习,同样也十分必要——“收是为了放”.  相似文献   

14.
当前,儿童习作正被我们成人的思想与行动左有着、控制着!我们经常看到从学生笔下流淌出来的是成人版的“爸爸作文”——父亲在小学时就写过的作文,甚至是“爷爷作文”——爷爷小时候也是这样写作文的。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相似文献   

16.
儿童立场的本质是将儿童视为具有独特生命特征的教育主体。民国时期作文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题材选取、教学方法和作文批改等方面都体现了儿童立场。当下作文教学应回归儿童立场,唤醒儿童钝化的感觉,用“儿童腔”说“儿童话”,还原儿童作文的真际,复萌教师童心,切实践履儿童立场。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由说到写”的原则,农村儿童具有“怯生”“胆小”的共性,针对这一情况,我尽量鼓励他们说话,练习口头作文。1.争论性说话,意在破胆。“怯生”,只是农村儿童的表面现象,有时遇到对抗性的争议,他们也会相持不下,各抒其理,连最“怯生”的儿童也会争得面红耳赤。我还时常讲些互相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作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奥妙无穷的客观世界,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儿童主观世界,涉及到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领域,所以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做到激情为先,依理而进。一、激情为先,就是把激发儿童作文的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让儿童对作文产生浓厚的炽热情感。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激发兴趣的宗旨是让学生爱作文,并把作文融入自己的生活,以此为基点,激发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爱作为作文源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能力包括识字、写字、听话、说话、读书、作文六种,其中作文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又水平这一问题,田本娜提出“小学生作文要回归儿童”这一观点。笔者认为田先生的观点对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快乐作文”教学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有人把它理解为在作文教学中搞些游戏 ,玩玩乐乐 ,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快乐作文”教学有其更深广的内涵 ,它更多地体现在“审题——选材——表达——评讲——实践”等各个环节。“快乐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你不会写 ,教你会写 ;你不喜欢写 ,让你喜欢写。”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快乐。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就快乐作文教学做粗浅的探讨。一、拥有“内容”学生怕作文一个根本原因是觉得“没啥可写”。要是帮助学生“找米下锅”,那他们就会感到快乐。怎样使学生拥有“内容”呢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