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电影作品的实例分析,阐述了在电影创作中,一部原创性的作品出现后,在后续的跟进式的既有模仿又有创造的作品的艺术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种多重人生呈现,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生命力的创作模式,从而探索一种独特的艺术传播范例.  相似文献   

2.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通常的采访方法已不能适应它的要求,笔者对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作了一些初步分析,觉得其采访的“特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应变能力记者的采访,一般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了解;在采访过程中,对所要形成的新闻作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3.
在这次“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中被淘汰下来的作品里,有一部分作品经反复阅读,发现其有着很具特色的“得”的,只是由于作者未能很好地将它提炼、总结出来,仅仅泛泛地讲了一下一篇作品的采写过程,便落了个功亏一篑的结局。应征作品《爱有源头情不碣(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从这篇应征作品和作者附来  相似文献   

4.
图书责任编辑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也是一部作品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的责任编辑既决定着一部作品的命运,也关系到一部作品的质量。在图书版权页上,都有"责任编辑"的名字,但"责任"这两个字包含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自由发表成就了一批“80后”生人的作者,他们把作品首先发表在互联网上供大家免费阅读,摒弃了过去从作品构思到出版成书中间的冗长过程。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很多作者可以在文本写作过程中不断根据读者的留言修改自己的构思,从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巴赫金所说的“复调小说”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一、范长江通讯集 怎样评价一位知名作者,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对其作品进行认真剖析:如何对一个人的作品进行解读,两个方面的意见是应该听的,一是编者,一是读者。编者是发稿者,读者是接受者,编者为何选择这个作品发表,他是怎样认识作品的.如何评价作品的;读者读了作品后有何受益,有何意见,  相似文献   

7.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在我国当代,具有法律依据的“出版”定义是( )。 A.出版就是书面作品的选择、制作与发行 B.出版,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 C.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 D.出版是将已有的作品变成出版物的过程2.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方针是( )。  相似文献   

8.
刘晨 《新闻世界》2013,(11):212-213
美存在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之中。而新闻作品也是人们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审美描述成果。新闻作品是传播信息、记录社会、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表现,在媒介传播中处于优先主导地位。本文从新闻作品形象美的三个角度切入,以典型报刊类新闻作品为例,探究新闻作品的形象美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建国前后文学作品综合集的归类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现代的文学作品综合集中不少都兼有建国前后两个时代的作品。作品综合集的这一特征是由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及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所决定的。中国当代的许多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和巴金等,其创作活动都是跨建国前后两个时代的。在建国前,这些作家就已经创作出了不少重要的、有影响的作品。但怎样去正确类分这为数不少的建国前后两个时代作品兼有的综合集  相似文献   

10.
何芳 《青年记者》2006,(8):74-75
在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与批评传统》一书中,最早出现接受美学概念,提出了著名的四要素说,认为文艺活动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创作——作品——接受三个环节主客体双向交流的审美过程。作为对俄国形式主义、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5,(1):87
编者按:2014年亚广联奖收到来自亚太地区和全球各地近300个作品,包括105个广播节目和187个电视节目。广播类设有广播特写、广播剧、新闻报道、互动节目、公益广告、最佳播报6个类别,经过初评后每个类别有4个作品入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4年选送了5个作品参与5个类别的竞争,5个作品全部入围,最后有4个作品获奖。中国之声的主持作品《一路向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承担着"描述中国和对话世界"的责任.追溯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历程,可发现日本翻译界和出版界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日本译介和出版莫言的文学作品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学者于杂志进行作品介绍,至译介后进行诘责,再到著名学者的力捧和推介;从特定出版社的参与,到后期大型综合出版社的介入,莫言作品数十年间在日本的传播走过了由试水、质疑到接受、认同的曲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莫言作品的译介和出版逐渐呈现译介书目最多、销售量巨大、译作载体高权威性和高学术性等特征.从这一角度来说,从译介和出版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莫言作品在日本近30年的传播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之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品的第三个特点:它是“组合产品”。 商店里出售的家具,有单个卖的,有成套卖的。后一种又称组合家具。新闻作品就其“卖出”——发表的特点来说,更像组合家具。 不错,任何一篇新闻作品在写作的时候都是单个成篇的,但是在发表的时  相似文献   

14.
汇编作品典型侵权案例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所谓汇编作品 ,根据修正后的《著作权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 ,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由于汇编作品涉及汇编作品本身和原作品两重著作权 ,因此 ,在创作汇编作品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某种侵权行为 ,现举常见的几种形式加以分析 ,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启示。1 未经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 ,以汇编的方式使用其作品。一般情况下 ,创作汇编作品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 ,必须事先取得原作品作者的许可 ;其次 ,必须注明原作品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以及有关的出版事项 ;第三 ,…  相似文献   

15.
肖瑶 《新闻世界》2009,(11):41-42
摄影作品是一门直观的形象艺术。专题摄影作品往往是用几幅摄影作品、一篇很好的补充文章和简练的图片说明组合后,比较全面地反映事物的主题思想。读者一旦与专题摄影作品中的生动形象接触,就会立刻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前后对比,尤其是在典型宣传过程中,不仅能打破以往典型宣传中的“通讯+消息+小故事+评论”的固有模式,更是摄影记者展示其才华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叙事画"的范畴中,讨论按照线性顺序展现苏轼《后赤壁赋》的长卷作品。在相关的图像群内部,文徵明的《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是继北宋乔仲常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展示了赤壁主题叙事性长卷的另一种图式来源,并在其成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不仅因为"苏轼情结"贯彻了文氏一生的艺术道路、赤壁主题是其晚年最重要的创作,更是因为这幅作品革新了为乔仲常开启的段落型叙事,创造了崭新的流畅型叙事方式,而这在明中后期的苏州画坊中被广为接受。相关的三件作品-徵仲本、赵孟款本和居节本,反映出当时通行的赤壁长卷图式是以"流畅型"叙事为基础,通过组合乔仲常本与仿赵本的布局安排,临摹仿赵本的风格细节,并自创部分人物形象,得以最终定型。其过程显现了明中后期画家对图像的叙事能力及叙事结构的通俗化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追求具体、生动和形象,同时又离不开概括。概括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广泛甚至普遍的应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手段和工具层面的应用。比如在新闻报道采写过程中,提炼新闻主题、拟定新闻标题需要概括思维;写作新闻导语、提供新闻背景需要概括叙述;新闻语言要求凝练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概括语言。二是结果层面上的,即概括思维、概括叙述和概括语言在新闻作品中的表现。新闻报道发表后,概括手段将在新闻作品中打下坚实的烙印。由此可见,新闻报道时时需要概括,处处依赖于概括。  相似文献   

18.
扣儿 《出版参考》2009,(21):22-22
作者桩桩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从有幸编辑她的7部作品中代深深地感受到了,并一路被她的故事温暖着,感动着。记得在编《微雨红尘》的时候,我是擦着眼泪完成了编辑;编辑《永夜》时,一直为永夜揪着心,而为月魄的凄美结局感伤至今;编辑《皇后出墙记》时,为快乐的永乐帝后的传奇爱情激动兴奋;编辑《放弃你,下辈子吧》时,为那个死乞白赖夏长宁的执著欢呼,现在刚想起来,编辑桩桩每一部作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位山区县长关心、帮助残疾人的事,像棚架上的葡萄,一串一串的; 一位未婚西子姑娘十年如一日抚养照顾一个残疾弃儿,为他放弃了一次次成家的机会,付出了全部的爱心…… 一群海岛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帮助,富裕后回报社会,与身边几十个特困残疾人结对扶助,共享一片蓝天…… 这是最近由省记协、省残联联合举办的“浙江省第三届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参评作品中报道的几个感人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参评作品中不胜枚举,读(看)后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了全省各级新闻媒体和  相似文献   

20.
上面是获得2011年嘎纳广告节平面类银奖的作品,此作品值得玩味的创意点有两个:一是在平面作品中勾画了一种应用场景;二是在应用场景中创造了一种媒介介质——印着大众卡车的包装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