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苏梦蝶 《文教资料》2020,(4):15-16,24
悼亡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其文体可细分为悼亡诗词、墓志铭、诔辞、吊文、祭文等,明末清初又出现"忆语体"新型悼亡散文。悼亡文章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感情抒发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别具一格的魅力与蕴含其中的"无常"观。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尤其是五四小说中,由于"生命底文学"观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关注生命、礼赞生命、正视死亡的内容,同时表现出青春文学的特征,从而透映出强烈的生命意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研究这一过去注意不够的课题,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雷海贞 《甘肃教育》2014,(19):89-89
正近年来,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其间固然有不同的个体原因,但目前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的严重缺失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因素,使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如何让青少年学会善待"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当代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一再出现的漠视生命,甚至践踏、残害生命的事件,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引发教育工作者对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空场"现象的深入思考。基于目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对策: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应增添生命教育内容,二是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咨询机构,三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四是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萧红小说《呼兰河传》是充满悲剧意识的。这种悲剧意识既源起于她童年时代的寂寞与孤独,与她创作时的心理和情绪也不无关系;体现在作品中,则是环境的悲剧意识,人物命运的悲剧意识和事件的悲剧意识,以及作品的悲剧意识与其"诗化小说"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关中小学生自伤、意外死亡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或其它各种自毁行为已经明显地暴露出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欠缺,而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究竟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当下的生命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事件近年来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并进行生命教育成为中国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必然走向。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对开展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诗经中的爱情誓言亦如此,无论是誓言不再嫁的《鄘风·柏舟》还是誓言不相离弃的《击鼓》抑或是誓言为夫独守的《葛生》,既终《诗经》全篇,未曾出现过类似《上邪》"长命无绝衰"、"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种超然恢诡的豪言。《诗经》的爱情誓言自具絜矩,伟大爱情的深厚,总是与"生"对应,而"生"之后的"死",却被巧妙留白了。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出现众多优秀作品,对生命做出不同的诠释。本文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入手,从小说角色的语言、行为等展示"活着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生命的个体化情结"。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初中学生对生命比较淡漠,这就导致学生在初中时期会出现"虐待"生命的现象。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基本健全人格的养成,提升学生对生命意识方面的理解程度。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言宏  陈蓓燕 《教育》2010,(4):37-39
近日,有关中小学生自伤、意外死亡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或其它各种自毁行为已经明显地暴露出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欠缺,而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究竟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当下的生命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命是一种特殊存在。生命和尊严对于每个人都是神圣的,然而"文革"特殊的政治环境却造成了人的生命意识的缺失。铁凝的《大浴女》以其发人警醒的深刻反思,昭示了生命和尊严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傅爱毛小说创作一以贯之的主题,她始终用充满温情和悲悯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用细腻、柔婉的笔触探索存在的意义。傅爱毛不张扬、不锋利,她的文字朴素自然,不做形式和技法上的刻意追求,但正是通过这种不够"现代"的写作策略,傅爱毛表达了醇厚而深沉的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虐杀动物、自虐、自残、自杀等血淋淋的事件不时见诸于媒体,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为已任的语文教师理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关爱学生,树立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诱发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有很多。深层次原因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高中生物教学应关注根本的生命存在,关注人作为生命体的价值需求。高中生物教师应通过生物教学实施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领学生创造生命的质量和幸福。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理论的提出,赋予了教育以关注生命、呵护生命的本质,也赋予了大学语文教学新的课程使命。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语文以"文"为主的选本取向决定了课程教学要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审美鉴赏为主,并在审美中体会生命意识的张扬。在教学实践中,大学语文要侧重通过经典作品的分析和赏析,让学生成为审美对象,从而在对作品的欣赏中,发现生命之"真",感受生命之"善",使大学语文成为学生确立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的向导,并使教学对象的生命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澄明。  相似文献   

17.
裴思怡 《中国教师》2009,(Z1):62-62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有悖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教育行为,这与传统教师教育中缺乏生命教育、缺失生命意识有着一定关系。这就需要教育理论界、师范院校、学校管理层以及教师自身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从职前培养时的系统学习,到职后培训时的基地班专题进修,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融入生命意识,实现终身发展。最终帮助教师、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发展自我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列维纳斯"他者"伦理认为,以主体为中心的价值哲学带来了主体对客体的压迫、占有,引发了一系列现代性危机。对此,应当以主客统一的方式重构自我和"他者"的伦理关系。当前,许多青少年对生存方法、生命意义等认识不足,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常会产生压力感、虚无感、危机感甚至出现自杀、他杀等极端行为。所以,应以从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出发,重构青少年对"他者"的伦理责任,提高青少年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一、学习目标(1)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会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3)思维习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二、学习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以及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的掌握三、学习难点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四、教学过程1.学生活动过程学生活动1观察下列案例,根据案例回答问题:案例1在掷一枚正六面体骰子的试验中,记事件"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3点"、"出现4点"、"出现5点"、"出现6点"分  相似文献   

20.
李富刚 《考试周刊》2013,(66):16-17
教师发展不仅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而且包括教师生命的发展,由于教育的工具性和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缺失,教师的生命发展出现了缺失,导致教师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弥补教师发展的生命缺失的不足,可以从"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体验"、"生命自觉"发展教师生命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