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23个动词(含26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连动结构动词表现复合行为,影响动词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动宾结构动词的部分重叠形式具有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需要从具体的动词上面做更全面更细致的考察分析。对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截取的12个动词(含17个义项)仔细分析后得出了以下认识:动宾结构的离合动词更易重叠使用;并列结构的动词因为表示的动作行为较为单纯而易于重叠使用;动词的概念意义对动词能否重叠起重要作用:动词的语体风格影响动词重叠的实现,口语词更易重叠使用;成词语素的主观尝试性的强弱影响着由它生出的新词的重叠状况;部分动词因为重叠后会具有形容词重叠后的效用而可以重叠。  相似文献   

3.
<正> 动词的重叠不是重叠动词。动词的重叠是语的重叠,重叠动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动词的重叠在《水》中有四类。一、AA 类(A 代表原动词)*①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4·52,间隔号前后数字分别表示中华版的卷数和页数)②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讲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10.119)“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分别等于“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它们是一个动词(如“保重”)或者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如“专等”)重复出现两次,构成一个联合谓语,故是语的重复,而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从语义上看,动词的重叠与重叠动词一样都有附加意义。《水》“AA 类”的动词重叠共出现4例,这4例都表示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现象异常丰富,但是否动词重叠现象都是由动词重叠形式构成的呢?对此,语法学者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讨。从整体上说,学者们都承认AA式和ABAB式是动词重叠的形式,至于其他一些形式,则所说不一。其间,论及动词重叠形式的较具代表性的文章或著作有:颜景常的“论动词叠用”,陆宗达、俞敏的《现代汉语语法》,徐仁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动词重叠的研究进行回顾,讨论动词重叠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动词重叠的形式及范围、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几个方面,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综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65):52-5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者都认为自主的持续性动词可以重叠,非自主动词一般不能重叠。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少非自主动词以重叠的形式出现。本文对非自主动词重叠的条件及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布依语动词重叠及其表达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侗台语族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动词重叠的现象。在一些语言中,动词重叠用得多一些,如壮语。布依语、仫佬语。一些语言则不太普遍,如在傣语、水语中,仅偶尔可以用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单音节动词构成AABB的双音重叠式,表示动作的反复。在侗语中,绝大多数动词不能重叠,只有一些行为、动作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单音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的“不经心”。在他央语支语言中也只有少数动词能重叠使用。从动词重叠的结构形式及其表达功能来看,侗台语族语言的动词重叠显然是汉语影响所致。在一些侗台语中,发现有“V了V”、“V—V”…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动词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而且也是语法研究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标志体意义的一种特定的形式。近二十年来,以动词重叠为课题进行研究的很多。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动词可以重叠,什么情况下又是不可以重叠使用的呢?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动词重叠范围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国内《现代汉语》教材论及的大都是双音节动词ABAB的重叠形式,本文探究双音节动词的另一重叠形式AAB式。从动词结构类型的角度剖析了双音节动词的ABAB、AAB这两种重叠形式,主要对AAB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动词重叠形式的多样性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了动词重叠形式多样的原因和本文认为合法的十种动词重叠式,并对其内部复杂性做了简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对单音节动词重叠中的单音节动词"AA""A一A""A了A"进行研究,通过设置合理的调查问卷,对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使用动词重叠产生的偏误进行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偏误类型,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对策及教学建议,使留学生在短时间内能更好地掌握动词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13.
是动词重叠,还是借动词为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踢一踢”、“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了摸”、“摸了一摸”,都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同意把后一个“踢、看、摸”看成是借用的量词。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和借动词为量词有4个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词类重叠是汉语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选取了较为活跃的动词,通过例句探讨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表达的语义以及动词重叠所受到的条件制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言语的生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实际使用的句子总是有语境的、相同的语法形式 ,在不同语境中体现不同的功能。动词能重叠使用是现代汉语的一大特色 ,集构句功能、表意功能于一体。文章试图在分析重叠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与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动词重叠的翻译不可停留在词汇层级上 ,而应以语篇为翻译单位 ,以意义与功能等值为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6.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体”和“式”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 ,在 6 0余万字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探讨了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功能。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应同动词本身的词汇义及具体语境中与动词重叠形式相关的连带成分表现出来的意义严格区分开来。语法分析不同于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不能代替语法分析 ,这一原则在分析动词重叠语法意义时同样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是表示动作量的。朱德熙先生说:“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都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看看书”、“理理发”之类。(《语法讲义》第66页)  相似文献   

18.
句子范畴内的动词重叠具有“事件性”。事件都是在具体环境中发生的,语境就成为制约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动词重叠的研究必然要涉及到语境。语境不同,同一个动词就有了可重叠也可不重叠的“双重”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大量实例,考察动词重叠的语境制约,分析同一个动词处在不同的语境中,既可以重叠又不能重叠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9.
清代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现象已经大量出现,格式也十分完备,本文将在穷尽式搜集该书中动词重叠形式用例的基础上,从重叠格式、重叠特点及重叠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其一定的含义,也有其不同的重叠形式。如AABB式的,一般是形容词,ABAB式的,一般是动词。不过,“一般”并非“绝对”。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特殊的重叠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