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文化批判与新现代化道路朱光烈内容简介现代社会是物质主义偏执的社会,现代文化是物质主义文化,是反文化。本文分析了它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据。本文对现代文化进行了社会学的和哲学的批判。现代人“几乎全无灵魂”。人,没有灵魂是一个梦游者;社会,没有文化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文化也一定要全球化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把现代文化跟西洋文化画上了等号,其实这个等号是不能成立的。20世纪30年代那场讨论里面也有很多人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现代化不等于欧化.或者西化。所以有的学者这样讲了.他说科学化、近代化和欧化不是同一个意义。所以我们虽然需要科学化、近代化,但不必欧化。还有学者这样讲.现代化可以包括西化.西化却不能包括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离散的基础上整合发展,“文化就是力量”的提出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既竞争又互补的生态关系是宇宙的根本秩序,所谓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与对宇宙秩序同构。本文描述了当代科学与人文、人的内外发展以及社会和不同文明之间生态关系的发展,介绍了当代哲学对生态关系发展的反映。本文把这个为止的人类社会概括为普遍物化的物质社会,而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普遍“文”化的文化社会,与此相伴的将是物质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变。“知识就是力量”是物质社会的旗帜和物质范式的口号,“文化就是力量”是文化社会的旗帜和文化范式的口号。人类当前正处在空前危机和空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乌托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性”一直是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价值取向,从历史维度看,在大众媒体时代向新媒体时代的转型过程中专业新闻媒体始终致力于政治建设,基本回应社会建设的需求,并满足国家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中国新闻媒体的“建设性”既有和西方相一致的部分即构建积极的现实图景、直面问题和困难引领舆论走向并寻求方案促进问题解决,同时又具有因本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而生成的特殊性。伴随现代化进程加深,中国新闻媒体推进国家社会发展的宗旨不会改变,其“建设性”效能还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摄影教育:图像化时代的特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人类已经迈人了一个崭新的“图像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媒介已从“语言文字型”转为“图像型”。所谓“图像化时代”,精确地讲是指“图像化传播时代”:即作为文化载体的图像,与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紧密结合,促使当今文化传播的主流由文本方式向图像方式转换,构成了以图像传播为主、以文字传播为辅的新型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必定也必须随着时代、实践、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在新世纪、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党的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新时代、新任务 时代,是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状况而划分的某个时期。所谓形势是事物发展的状况,所谓事物主要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它是时代在当前的具体化。时代和形势是密不可分的。时代形势决定任务。三代领导人有若干直接论…  相似文献   

7.
走什么样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道路,将从根本上决定能否抓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机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应走一条单纯以扩张技术资源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道路.而应该走一条以提高教育技术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种内涵式发展必须注入先进而有效的教学理念.而单一的理念又难以胜任,因此,从这一理念出发,本文提出基于学习理论的双重整合的构建思路。所谓的双重整合是指学习理论自身的整合,学习理念与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摆脱旧体制、转上新轨道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必然引起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的激烈冲突,从而使作为传统文化核心部分的价值观念受到猛烈冲击.这种冲击和冲突实质上是代表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价值观念与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传统价值观念的一场争夺生存时空的较量.它无疑会对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的现代编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使其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整个价值观念也随之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现代化需要编辑价值观念的理性转换,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变又是编辑思想观念现代化过程必经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一、现代编辑及其价值观内涵的规定性“现代编辑”是指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素质、现代特征,并以传播现代文化,塑造现代文明为职业的知识分子群体.现代编辑必须具有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编辑价值观.所谓编辑价值观,就是编辑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动机、目的、需要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也是编辑的社会活动即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性质和意义在编辑意识中的反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心理定势和行为取向.因此可以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编辑价值观,就是编辑主体的“意义世界”,是编辑长期经验的理性凝淀,也是编辑认识和评价过程的  相似文献   

9.
“越原始的文化越呈现出文化基本要素上的多元性……而高级的文化则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传播手段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以整合为主流的发展趋势。具体到传播媒介这个亚文化范围,也是如此。几乎每一代新的传播媒介都有集旧有媒介功能之大成的趋向。幻灯机的“视”和收音机的“听”被电影整合为一体;电视又把电影和广播整合为统一的视听媒介;今天的计算机与信息高速公路又将电视的“视、听”与电话的“交互”功能整合到一起,升级为功能更强大的几乎可以进行任意的视、听、说及其他传播功能的超级传…  相似文献   

10.
“信息高速公路”与出版业王德庆当今,人们谈话的最热门话题,恐怕是“信息高速公路”了。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是一种集计算机工程、声像工程及通讯工程于一体的新兴工程。它融合了现有的计算机联网服务、电台和有线电视的功能,成为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娱...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本文聚焦数字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叙事体系建构,这既是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迫切要求。在整合传统叙事和数字叙事前沿理论基础上,阐明数字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叙事体系建构的五个层次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信息高速公路将使现存的各种传媒化为乌有,将使现存的大众传播工作者化为乌有。今后中国大众传播业将是小媒介的天下,大媒介不宜发展。本文预测,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杠杆,中国将紧随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大众传播事业出现过新闻业(新闻学)──大众传播业(大众传播学)两个发展阶段。现代发达国家正在走出大众传播阶段,走入超传播时代,中国却仍然在大众传播阶段门口观望、徘徊。有些人正在以历史上把遗传学当成资产阶级伪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播学。面对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彻底换脑筋。  相似文献   

13.
1.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 21世纪人类将步入信息和信息网络时代,也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 信息化的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发展和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占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社会活动各个领域以至到各个家庭。信息化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可以说是一个智能化生产体系,实质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信息网,而信息网也就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主体要素即“信息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的"认识论"与"文化滞差"中的图书馆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自身完成现代化的大前提下,人类陷入了“文化滞差”的困境,即精神文化的变迁严重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以人类的共同文化为基础的图书馆学处在这一历史困境中,面对着越来越尖锐突出的图书馆的价值问题以及对现代图书馆的各种选择的判断。哈贝马斯的“认识论”作为一种肯定了人的情感意志、价值和理想选择的社会学理论,为处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图书馆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追求提供了新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窑洞是中华民居史上标志了一个古老时段建筑水平的居住形式,被誉为“东方一绝”。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它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遗存,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继续发挥着自身的优势。以窑洞为载体形成的风俗文化既保持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又因其在传承和更新中具有地域文化向人类经验转化的潜能而在现代取得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县牟家疃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作出巨大贡献。一“、良知坎陷说”“1.良知坎陷说”的提出。牟宗三先生研究中国文化的终极目的,是寻求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现实道路,创造性地重铸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即道德理性经“自我坎陷”开出民主和科学。诠释传统,引进西学,牟宗三先生建构了一套开创性的概念系统“。两层存有论”是通过康德“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朱光烈 《现代传播》2006,1(1):22-29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出发论述了先进文化的意义,它的关键词是:以人为本、改良渐进、对话和谐;从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它的关键词是:封闭自守、等级森严、扼杀创造。本文回顾了“亚洲价值观”的大起大落的历史,以及新加坡和日本对于“亚洲价值观”的改革。纪宝成的《重估国学的价值》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刘少杰的《中国社会秩序的理性化困境》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不能根本改变,他们都是忘记了“亚洲价值观”大起大落的教训,也缺乏事实根据。只是到故纸堆里去研究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本格局,本文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应当以先进文化为参考系和依归。中国改革发展随着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刻的到来,既充满着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各种风险,各种矛盾凸现。中国进入了多事之秋,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比崇洋媚外更严重的威胁。目前我们不仅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以先进文化为引导的务实的、渐进的、内敛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深知现代化建设是极其复杂的、艰难的。这是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之后找到的,是很不容易的,很可贵的,应当十分珍惜。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中外文化关系问题上要十分清醒。电视剧《汉武大帝》等中国皇帝电视剧对于皇帝极其崇拜以及对外穷兵黩武的现象,封建专制观念扬武耀威地充斥其中,有悖于先进文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政策甚至中国民主革命历史,当代中国电视文化危机重重,需要找回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传统-现代”的接续是复杂渐进的,民众通过不断保持传统,吸收、接纳、选用新事物,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国式”现代生活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体现在社会发展、文化交融、资本运作等多种因素的刺激下,不断将地方生活文化转型为公共大众文化。同时,它又借助资本的力量形成一种国家文化发展要素,成为“文化资本”并发生作用,它参与到国家文化产业/事业和社区、个体发展当中去,逐渐演变为国家政策保护和社会生活需要下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本”的生成,助力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连接,将传统文化赋予了在现代生活存在的意义。我们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的特性,并认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资本”,它符合现代“文化消费”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时代价值,并对社区居民在追求文化自由、提高文化产权意识与明晰文化产权归属上具有实践意义。最后讨论资本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文化产业之路所要遵循的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信息社会将是各种媒体的大竞技场。从70年代末开始,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广播、通信、电脑等领域融合一体,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即所谓的新媒体。至今这种可以提供高效率和多种服务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持续了20余年。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电视必须建立新的传播秩序,铸造新的文化形态。一无论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的发展到何种地步,它都必须负有自身的文化使命,给人们带来期待已久的文化意蕴和理性深度,必须凭借自己的全部优势展现本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前景预测。电视的文化落脚点应是大众文化,其价值取向应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