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伊犁民歌《WANG HU LU》是一首控诉统治阶级残酷压迫,表达广大劳动者怨怒的徭歌,对于研究伊犁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歌名实为汉语“望河楼”的译音变异词,多年来误传为“往后流”或“往回流”。为其歌名探源,拨开迷雾,还其本来面目,有利于正确理解这首歌曲。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伊犁昌曼河—恰甫河地名嬗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昌曼河与甘肃玉门昌马河的自然景观和地名意义惊人地相似.对甘肃昌马河的史地考察,为解决伊犁昌曼河原始音义提供参照和佐证.昌曼或昌马应为古突厥语cholmaq即“痛苦”之义.由此证明恰甫(昌曼)、那拉提(纳喇秃)和巩乃斯(孔固特)是一组地缘相连、原始意义相近的地名.  相似文献   

3.
法国有一个点子大师,曾在一次演讲中给听众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座金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淘金者,他们从各地纷纷涌向金矿。可是,当他们来到金矿前,却发现金矿被一条很深很深的河隔在了对岸。淘金者有的试图游过河去;有的望河兴叹,无所适从;有的干脆打道回府……”  相似文献   

4.
本刊封底需要伊犁风光照片,欢迎各族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踊跃投稿.照片要求:反映伊犁特有自然风貌、园林建筑、风土人情和文物古迹等;黑白,横幅,尺寸以适合封底刊用为宜,略大略小无妨.但不要彩照和坚幅.来稿请直接寄、送伊犁师院学报编辑部(物理系四楼).  相似文献   

5.
由我院伊犁学研究中心、人文学院主办,伊犁州史志办、农四师史志办共同协办的"伊犁历史文化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于6月26日上午在我院行政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到会代表71名,分别来自新疆大学、西南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伊犁州党校、伊犁州史志办、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伊犁将军设立的150年间,历届伊犁将军43人,任此职者多为满族亲贵或蒙古重臣。入关后的满、蒙贵族,经过百余年的文化涵养,其中部分子弟汉文诗歌的创作水平,不亚于汉族文人。文章中所谓伊犁将军是指诗人在西域的最高官衔,其所作西域诗不一定都作在伊犁将军任上,为了论述方便,将其统称为伊犁将军诗作。现搜集到有诗存世者只有阿桂、奎林、晋昌、萨迎阿、锡纶、志锐等六人,文章将依次论述。  相似文献   

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周南·关雎》这是一首远古的情歌。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诗歌,南宋大儒朱熹却说其"文理深奥,如《乾》《坤》卦一般,只可熟读详味,不可说"。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曾经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的表达方式。自《诗经》始,人们表达对女子仰慕之情用诗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战争中表达同仇敌忾之情用诗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表现日常生活的劳作用诗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表达劳动人民对统治者贪婪厌恶用诗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歌可以说是无处不见。屈原借《离骚》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和忠贞不渝的爱国之情留给了后世,鲍照借《拟行路难》将社会的不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留给了后世,陶渊明借田园诗将自己热爱自由、不  相似文献   

9.
望河     
下午我们穿畴越野去望河很快把寂寥的村舍、竹林撂在身后忽忽清风仿佛来自河的彼岸是我们一直想要的那种感受不可能再有另外一条河岸有这样的泥巴草鹅鸭的歌这葱这柳郁郁勃勃茨弧孽并藏在泥土钻入深草的还有野果和鹤鹑的窝后来有几位意见不合擅自走了此时这氛围越来越像我们想酿的那种醇酒同道者不少不多没有谁郁闷地催促河的灵性与气息慢慢地渗透我们的血液和动作如今还飘在生活的上游我们的醉和倦意不对人说这样的河流已经不多 ~癫望河@王玉清$高邮天山中学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代河湟地区诗人以特有的情感创作的关于青海的诗歌独具魅力。边塞战事之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写实精神;自然风物之作将内地籍诗人看来凄楚苍凉的景象描绘得熠熠生辉、气势浩荡;民俗作品则犹如美好的风情画卷。青海在这些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岳阳楼融岳州古城、洞庭湖、君山为一体,自然风光秀丽,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宋词中描写岳阳楼的作品有近百首,其忧时爱国、休闲娱乐、归隐田园等主题与传统的闺怨题材大不相同,风格也呈现出清逸旷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戊戍政变后,丘逢甲和王晓沦失望至极,寄情山水,唱和诗篇。其中以两首《凤皇台放歌》最具特色。本文就两诗之时代和主旨、不同的美学意象--脯凤与饥凤、涉及李白的同和异、诗人自我美学意象之描绘等作比较研究,并探索两诗思想感情差异的原因。艺术方面,则探讨两诗文字功力和用韵特点。指出丘诗在七言古诗存在一种特别的押韵样式。  相似文献   

13.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作年早于《鹦鹉洲》诗,且二诗并非全然摹仿崔颢《黄鹤楼》的争胜之作。《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有诸多不同,难以断为摹拟。《鹦鹉洲》诗的模仿痕迹虽较明显,但并非刻意的模仿之作,而与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遭际及流放夜郎的特定情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唐诗现存各种版本中,王之涣《登鹳雀楼》又写作《登鹳鹊楼》,注释各异,莫衷一是。历史文献检索表明,用"鹳雀楼"者约占八成,而用"鹳鹊楼"者不到两成;唐宋元诗文皆用"鹳雀楼"写法;明清以后,始有"鹳鹊楼"之称。考该楼原为黄河岸边一座军事瞭望台,年久失修,鹳雀聚栖,因得其名。鹳雀是唐人对鹳的一般称呼,非鹳与喜鹊之集合。明中叶编撰的《大明一统志》是误植"雀"为"鹊"的肇始者,由此引起后人混乱。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创建郧阳巡抚图书馆、编刻发行图书、题名春雪楼、创作诗文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抚郧期间的文化建树,对王世贞为郧阳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擅长通过对具体物象的现实描写联系意象达到抒情的目的。而意象图式理论强调的是思考时用我们的身体体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这点与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鹤雀楼》一诗为例,尝试解释这首诗中所蕴含的意象图式,从而从意象图式的视角分析《登鹤雀楼》一诗不同翻译版本的得失。  相似文献   

17.
苏轼很敬佩屈原。他虽然没有写过专门评论屈原的文章,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赋、书信和杂文里,找到一些和屈原与《离骚》有关的文字,《屈原塔》诗和《屈原庙赋》,就是其中最详细的资料。本文尝试尽量把这些资料集中在一起,加以分析和讨论,使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苏轼对屈原和《离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白蛇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它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代谷神子《博物志》中《李黄》《李琯》的影响。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基本梗概。明代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是它的定型之作。清代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和玉山主人《雷峰塔奇传》将其日臻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叙述白蛇故事的演进历程“淫欲——悲情——圆满”,来解释隐匿在这种变化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忻城土司文人莫震的《村居集古二首》,是迄今完全可以确定的、得以流传下来的壮族本土文人所创作的少之又少的集句诗作。鉴于集句诗自宋代大量产生后便处于褒贬强烈争议间的特殊性,莫震的这两首集句诗,不但在对广西壮族文人的集句诗进行研究方面价值不菲,而且对于我们深入地研究莫震本人的思想和才学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慎中的诗歌存世达1200多首,深入认识其诗歌创作,对全面理解和评价作家有重要意义。王慎中总是借诗倾吐胸中块垒,其诗歌世界就是他的情感世界。他以诗言情,尤其集中在个人为宦之情、友情亲情、家国关注之情及佛禅寄托之情方面,而这几方面的情感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因此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时代的风云际变中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