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中国人物画遵循"以形写神"的造型原则,又吸收外来艺术的造型方法.水墨人物画造型是中国画教学中具有挑战性的学科,"形"与"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最终从根本上引导我们探索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意象法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传神"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演进过程进行探讨,以继承和发扬古代人物画中的优良传统,学习先辈不囿旧制,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南北宗"论是中国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借鉴禅宗二派的分法,将中国画史分为"南北宗"的理论创新,其主要贡献是中国画流派理论体系的构建,学术指向是古代山水画,对明、清两代的中国画发展影响甚大。那么既然有"南北宗"的山水画,就必然有"南北宗"的人物画,本命题就是这样产生的。南宗人物画以写意为创作形式,因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目前研究南、北宗山水画的人很多,而研究南、北宗人物画和花鸟画者"鲜有闻"。所以梳理南宗人物画发展脉络,解读南宗人物画风格流变和审美取向,具有填补南宗人物画研究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作家和国正的中短篇小说<鸟斗>系列,是一幅幅鲜活的虫鸟画、风俗画、市井人物画,算得上贵州改革开放初期的"清明上河图".作者以其近乎白描的手法,平实而又浑厚的文风,展示了一个国泰民安时代的"市井百态",其表现之老练、成熟和深沉,值得反复玩味.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17,(6):125-128
速写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造型方法运用于水墨人物画,对水墨人物画的综合绘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速写提高了水墨人物画绘画者对生活形象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丰富的表现能力,激发创作灵感,收集现实生活的题材,寻找到符合绘画的创作素材。长期不懈地坚持画速写,可以提高绘画"造形"与"造型"的能力。水墨人物画与速写有着稳、快、准及随意的共同特性,水墨人物画结合速写语言的探索,可以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写意性不仅只是在写意画中凸显出来,在以工整细腻著称的工笔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工笔人物画"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更是要强调其重要性,本文概括总结了"写意"精神,并从自由性的线条、意象性的塑造、情感性的色彩、写意性的画面这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写意之于"工笔人物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从而引出了"写意性"在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中的临摹、写生以及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传神"这一核心观念,从4个方面阐述了顾恺之人物画的传神艺术境界,并试图解释顾恺之人物画传神艺境的特点、魅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不仅对中国古代水墨人物画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中国当代乃至世界绘画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谢赫"六法"之中的"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并以实例阐述"气韵生动""应物象形"这两种绘画理论对超写实人物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统工笔人物画在人物身体比例、面部轮廓、构图等方面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特色和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具有极其夸张的造型特征并体现了古代画家"不似之似"的追求精神。现代工笔人物画的造型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外国文化的交汇演变而成的。本文以传统与现代工笔人物画比较并进行分析其造型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陈老莲人物画艺术在造型上采用了特殊的表现形式,一是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夸张变形,是主观臆断"纵恣"的结果;二是在人物整体造型上、画面处理上大量运用装饰的手法来表现,是理性"敛约"的回归。本文特意对他人物画作品中装饰性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从中领悟出他人物画造型取得了一种"气敛神藏,力劲而不露"的艺术效果,其绘画与装饰造型完美结合的艺术手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顾恺之针对人物画提出的“传神”论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理论之一。章首先对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进行分析,然后从理论及创作两方面论述顾恺之的“传神写照”的绘画美学思想在魏晋至元代之间是如何逐渐突破了人物画的领域,广泛地渗透到山水画的领域,从而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14.
工笔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在现在的大型展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它、关注它,并试图把握它的主流方向.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画者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新形式、新关注点的出现会让人耳目一新,但在这众多的"新"中我们不应该被冲昏头脑,而应该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去客观地审视"新"是否符合绘画的真谛.不跟风是艺术家应具备的一种基本品质.本文试从如何认识工笔人物画、工笔人物画的现状和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现状中存在的谨毛失貌和色彩堆积的现象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工笔人物画发展的症站所在.  相似文献   

15.
潘玉良一生创作了大量彩墨画作品,尤其以彩墨人物画最为突出。潘玉良的彩墨人物不仅代表了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中国画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的艺术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她彩墨人物画线条的研究,来折射她在艺术创作中"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第三章工笔人物画研究第二节工笔人物画的色彩一、色彩的原则工笔人物画的色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六法"中的"随类赋彩"。这说明,中国画色彩是根据物体的固有色来进行描绘的。因为一个物体的色彩,在自然环境中往往会受到周围色彩的影响而改变原有的纯度。而中国画要求净洁明快,如果太多地追求环境色,必然忽视固有色,就达不到净洁明快的目的,这正是有别于西洋画的地方。但是,  相似文献   

17.
习题是学生获取、巩固和应用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的习题练习过程,既是内化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笔者认为,编拟小学语文习题应着眼语文练习习题的教育功能,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资源,变单一的语文习题练习为多维目标引领的综合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一、题型设计委坚持趣味性,习题应灵活多变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征,语文练习的题型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即"寓练于乐"中。可以这样做:(1)创设情境,开发情趣。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让学生"给文中人物画脸谱,写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物画的"骨法用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成为学习模写的重点对象,探析人物画的"练形""练法""练心"并广泛吸收姐妹艺术的表现形式,结合时代的笔墨元素与美学思想,进而拓展艺术表现能力与笔墨技法的潜在张力,使"骨法用笔"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罗文中是一位有思想有关怀的画家,"老罗戏画"以戏曲为题材,采用中国传统人物画大写意笔墨与毕加索式的印象派,立体派绘画元素二者有机融合,变形成了主要的结构方式,从而成功地创造了简洁、丰盈而奇拙的人物画,呈现出"毕加索加城隍庙"的艺术风格,反映了特殊时代的历史符码和作者的"心灵潜语"。  相似文献   

20.
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中国古代人物画可以因不同角度而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这样两种分类:一是由题材的不同划分为很多种类,一是由画法的不同划分为很多种类。鉴于中国古代人物画传承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多种形态,因此对其的研究有着非常深厚而巨大的价值。本文以敦煌壁画"飞天"为例,主要谈谈关于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