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为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内容,而且还记载了许多金代文人的诗文著作。给我们了解金代文坛实际情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后人补撰的几种金代《艺文志》,都是以《中州集》作家小传为基本材料来源的。  相似文献   

2.
《中州集》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金代诗词总集,是研究金代文学极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其编纂者为金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元好问。其体例是既选录金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又为所收录的每位作家都写有小传,而且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有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里居、科第仕历、生平事迹等传记的基本要素,而且还引录了数量颇多的诗句篇什。这些诗句篇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实用性强,形式各异、风格众多,数量既多、质量又高,可补《中州集》选诗不足之缺憾,既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谓是着色屏风,回文锦字。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父亲"作为传统、权威、生命和文化本原的象征,始终是文学无法回避的主题。先锋派作家余华,通过"无父""渎父"和"弑父"的方式,颠覆了"父亲"这一传统、权威、生命和文化本源的代表,也使他的小说叙事具有了后现代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刘祁出身于金代最著名的文学世家,幼有神童之称,后与当时的文学大家有密切交往,对金代文坛的状况十分了解。他在金亡后所著的《归潜志》一书中,对金代的文学创作倾向和文学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总结,为金代文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总命题,并断言"知识分子改造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随着"工农兵方向"的确立,阶级斗争观念上升为审美的主旋律,人性也遭到阶级划分。就当时批评界对"毒草"的种种诟病来看,显然,文学规范的确立者认为,非无产阶级的人性,绝对不属于无产阶级人物的"真实"内心,因而是必须予以清除的。于是,诚心归顺,但又尚未完全泯灭其主动性和个体性,受着复杂的现实人生"蛊惑"的作家们陷入了尴尬的难局……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文学策略及叙事方式的转换历来是批评家谈论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其“庸常之辈”形象的梳理 ,浅析作家人文精神的思想底蕴 ,体认其朴素的家庭婚姻观念及平实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7.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中以孙犁为代表作家的,反映京、津、冀地区农村生活情趣的文学流派。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定名于1980年在河北举办的"荷花淀"派座谈会上。学界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否具有存在意义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受杨义先生《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启发,从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进行了理论考证。  相似文献   

8.
以极其简约的词语来概括描述人物、事物及诗、乐、文章的特点、风格,是先秦以来的传统,至汉末魏晋时,在人物品评中盛行。受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书画批评都采用了此法。在文学批评中,主要是对作家、作品和某个时代文学的风格特征以及某种文体的主要特点进行概括描述;而在书画批评中,则仅限于对书画家及其作品的概括描述。“概括描述”批评法是一种印象式批评,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能引发读者的美感联想,但也具有概括难以全面、读者难以确切把握其内涵等缺陷。魏晋南北朝以后,这种批评方法在文艺批评中运用非常广泛,直至于今。  相似文献   

9.
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对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作家文学创作发展迟缓,这相对于傣族文学史上丰富的民间叙事文学成就和悠久的文学传统是相悖的。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创作日渐边缘化、式微化和作家文学失语的局面,与傣族作家文学创作无法超越传统,以及文学创作中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脱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荆璞小考     
荆璞是北宋末金初著名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但由于史料没有记载,致使其人隐而不显。梳理、研究金代字书、韵书前所附的序中的点滴记载,对其生平事迹进行考证,并大致推测其所编修的韵书《五音集韵》之体例。  相似文献   

11.
“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绚烂的时期,各种各样的文艺思潮、文学作品不断被介进这片苏醒的土地。许多作家的作品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影响,其中许地山的作品更独具风格。宗教化的情绪是他作品的主调。但他和许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一样,看重的是宗教思想中包含着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内容,所以,拨开作品中笼罩的宗教雾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作品所洋溢着的强烈的反封建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是史论者与史实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文学史重写背后是学者在遵循自身学术修养、胆识、眼光等个体价值标准基础上对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 本文旨在从独立知识谱系的现当代文学学科出发,论述不同文学史书写过程中史料如何在从"如何再现真实的历史"到"历史是如何建构出来的"转变过程中的价值,做到"论从史出",让文学( 史) 回到文学( 史) 自身. 每代学人应在文学史重构中敬畏史料,尊重历史史实,客观运用史料,恪守学识修养为基础的价值准则,构建接近历史本真、符合个人风格的文学史叙事.  相似文献   

13.
傣族作家文学在傣族文学史上是处在边缘化上的,近代以来直到解放前,傣族出现由文献记载的作家及作品却是寥寥无几,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涌现了一批作家和文学刊物及文学团体,这些作家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且视野也比较宽广,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及清新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傣族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对傣族近现代作家文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傣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被誉为"美国恐怖小说之父"的埃德加·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诗歌,哥特式文学元素随处可见。死亡的主题、阴森的场景、诡异的气氛、恐怖的意象在爱伦·坡的笔下却被赋予了诗歌忧郁美的风格,因此造就了一位曾被称为"美国最伟大作家"的诗人,同时也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个既怪异又哀婉的凄美画面。本文将从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作品《乌鸦》入手,分析哥特式文学理论是如何在这首诗歌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中期"纯诗"理论的提倡者们曾试图指出他们的"纯诗"主张与自"五四"以来的"国民文学"理念并无矛盾。他们的这种辩解固然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合理性,也反映了他们跻身"新文学"主流、获得"合法性"的强烈愿望,但是,"纯诗"与"国民文学"在语言取向、审美取向、价值取向等诸方面都具有难以规避的深层张力与深层悖论。  相似文献   

16.
有着"天堂上的地狱"和"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作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对象,本就是"上海味"的"老上海后裔"程乃珊是上海书写中的一个小分子,她紧紧围绕着上海写出了一系列作品,而她对同一个上海的书写,却呈现出对"蓝屋"生活的批判和对"绿屋"生活的向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物质材料,是作家塑造文学形象的物质手段,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是作家对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文学翻译中模糊语的审美差异,实现文学文本翻译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18.
金代的西京大同,名士辈出,已成为我国北方的文化中心。在文学方面,西京人李纯甫为一代宗师,文坛盟主,建树颇多,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李纯甫的生平事迹作了简要介绍,对其在文学史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用"推源溯流"批评方法追溯"文"之起源,探寻文体发展,论述特定时代文学思潮及评定某位作家创作风貌,既自觉又娴熟。究其成因,大致有三:其一是传统因袭,包括学术传统与文学传统,为此批评方法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其二是时代风尚,模拟风气盛行,上升到文学批评理论高度即是"推源溯流"批评方法及其实际运用;其三是个人素养,刘勰博闻强识,融通百家,为其从事批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自身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五四时期留日派作家作了多方面研究,本文是对这些研究的一个梳理。留日派整体方面梳理的是作家整体风格、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与日本文学联系的研究成果,代表作家方面梳理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与日本文学联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