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象征意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的珍品。本文笔者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的人物象征及出现的意象进行精细解读,剖析其原型意义及隐喻世界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哈克在不断地寻找一片适合自己生活的净土。从陆地到河流的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折射出当时光怪陆离的美国社会以及形形色色的人们。在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以后,哈克仍然保有一份难能可贵的独特纯真,而另一段寻找自由与宁静的旅程也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曾指出:“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另一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五十年代也发表过类似意见。这些意见充分说明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和深远影响。马克·吐温那富有民族特色的创作,就是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享有崇高地位。在中国,同样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马克·吐温(1835—1910)是十九世纪末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杰出的幽默讽刺大师。他以丰富的长、中、短篇小说和大量的游记、杂文、政论,深刻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虚伪“民主、自由”与种族歧视,批判了“金元帝国”的侵略扩张政策,真实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美国生活,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理想,被称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的《;历姆·索亚历险记》和怡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真实地描绘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丑恶面貌。体现了作者追寻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理想。通过两住主人公(汤姆和哈克)性格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作者赋予这两位少年人物身上的深刻象征:马克·吐温通过汤姆、哈克形象的塑造来比喻当时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他通过描述两住少年对自由与平等的不懈追寻来激励当时年轻的美国资产阶级对自己的理想的坚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蕴的精神现象,它代表着知识分子在反叛封建思想,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种对自身生命形式的自我观照行为。在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狂人型、战士型、多余人型、堕落型、忏悔型五种类型。狂人型知识分子形象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一种本我状态;战士型知识分子形象是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中的一种自救行为,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状态;堕落型知识分子是自我的沉沦,多余人型知识分子是本我的放逐;而忏悔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种超我状态,是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一种思想批判。这种自我批判后来演绎成原罪意识,从此,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启蒙立场,这对以后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大量引用影响深远的《圣经》典故进行创作,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处处闪现《圣经》的影子。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圣经原型模式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将小说上升到神话的高度。使读者获得超越时空的审美体验的同时,福克纳也道出了自己对南方的堕落与拯救的思索,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的确!《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看起来仅仅是一部少年读物,但寻根究底,它却对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的南方腐朽文明作出了透彻的分析。在这部作品中,马克·吐温这个“以密西西比河为家的人”,把生活于偏僻乡村的小主人公——哈克,也带到了密西西比那澎湃奔腾的大河之上,让...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马克.吐温名著《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主题的分析,深刻探讨了马克.吐温对人的本性的探索和对美国南方传统道德的挑战,并进而提出了与现今社会紧密联系的人文关怀问题。  相似文献   

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代表作。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是几个现实人物的再创作,通过细节描写逼真的刻化出其形象。哈克贝利·费恩渴望自由,希望逃出文明的世界。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逃亡旅程中,他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吉姆,并且逐渐改变了他对黑人的偏见。哈克贝利·费恩反应敏捷、足智多谋,他的这些特性帮助他在旅途中平安躲过灾难和困难。通过对哈克贝利·费恩这一人物的塑造,马克·吐温表露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和思想。他进一步引深了个人自由问题和社会对个人的束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文化方面较之北方强势文化区仍属于弱势文化区。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事贬谪江陵,由强势文化区进入弱势文化区。元稹寓居江陵近五年,创作的江陵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不乏对楚俗的描写。从强弱势文化角度来切入,元稹诗歌中流露出对弱势文化区陋俗的一种批判色彩。究其原因,是元稹受传统儒家思想、农业为本思想及身处弱势文化区无力用强势文化观念改变陋俗的矛盾三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生死疲劳》中,月亮反复多次出现,成为具有隐喻和象征作用的重要意象。月亮及月光下呈现的一切,具有庄严与魔幻、唯美与丑恶并置的特征。月亮承担着莫言对当代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负载着对人性丑恶堕落的批判,并象征着超越困境的大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2.
李婷 《职大学报》2009,(3):43-45
张欣的作品大多以南方的都市为背景,描写商业化的都市中人性的变化或丧失,尤其是在破坏或颠覆了传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商业潮流主宰的城市里,那些在俗世生活中的女性的困惑、挣扎、堕落和痛苦.张欣用温情的目光关注着她们,用朦胧而暧昧的语言书写着她们,找寻着她们繁华中的苦涩和平淡中的浪漫.  相似文献   

13.
《风雅颂》中农民出身的主人公杨科进城后处处碰壁,其身份变得非常混乱模糊,随之而来的身份分裂、身份焦虑始终伴随着他。他之所以陷入困境、走向堕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农民出身造成的自卑,也与他内在持守不坚定及在向外求同时屡屡受挫的外在环境有关。作者试图通过杨科来表达包括自己在内的,所谓农民知识分子进而包括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在当代社会所遭遇的现实困境、身份焦虑及内心迷惘,并表达了对城市和乡村的双重批判。作者在批判时采用了互文性反讽、荒诞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真实描绘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丑恶面貌,批判揭露了蓄奴制和种族歧视的罪恶,讽刺了宗教的虚伪,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民主理想.作者以其出色的幽默笔触,细腻的心理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代表作,它不愧是美国文学中的不朽之作,马克@吐温不愧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孝文化以赡养父母为基本内容,始于原始社会,在农业社会得到充分发展,但落后的封建制度使孝文化走向愚昧,最终孝文化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彻底的批判。如今老无所养、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已然凸显,批判封建化的愚孝,重新弘扬孝文化中的精髓,通过孝文化构建起和谐的家庭养老,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非种族主义作家与种族偏见--奥康纳的种族立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没有立场鲜明地支持黑人的民权运动而被一些作家定位于种族主义作家.事实上,一直生活在南方的奥康纳确实带有一些种族偏见.然而,其宗教信仰决定了其对黑人的同情与对种族主义的厌恶.在作品中,奥康纳对南方人特别是南方知识分子的种族偏见进行了剖析与批判.笔者揭示了奥康纳--一位带有些许种族偏见的非种族主义作家--的复杂种族立场.  相似文献   

17.
5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著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节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同志对于如何正确地对待我国古代文化给我们作了非常明确的回答,精辟地阐明了批判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元批判地兼收并蓄和完全否定历史,都不利于发展民族的新文化。只有尊重历史的辩证法,吸收对我们今天有用的东西,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批判,文化批判的角度来讲,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一个社会和文化问题。中国传统社会理想中缺失的才恰恰是人权,专制时代所谓的太平盛世也不过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在这样的传统文化中,教师早已由个体的人淹没在民中,成为实现某一社会意志的工具。这样一来,教师的教育信念中阳光的成分越来越少了。而这一现状又是亟待改变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批判继承是我们对待祖 国文化传统应有的正确态度,也是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应该得到坚持和强调。  相似文献   

20.
以阿多诺为代表提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被认为是"文化工业"问题研究的起源。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的批判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从它产生之日起就直指社会现实矛盾,我国当前社会出现的文化高度商业化,使人们逐渐丧失了思考判断能力与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理论时期的欧美国家如出一辙。因此,对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理论内涵,并对其当代局限性作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