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孩子一生下时是不会喊“妈妈”的,许多人在他面前重复成百上千次,他才会喊出第一声“妈妈”。然后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几年,经过大人无数次的教导,他才会认识并书写这两个字。在音乐教学中,我想也应该是这样,不必急于求成,不必囿于实际读谱能力的训练,也不必一开始就涉及那些枯燥的名词术语,而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多唱,久了,熟了,自然而然也就会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几乎人人都乐于听、唱、动、跳及玩弄乐器。绚丽多彩的音乐世界,正合他们好  相似文献   

2.
小孩子也会有心理压力吗很多人以为,成年人才会有心理压力,孩子天生就是无忧无虑的,即使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这些影响也会很快消失。而事实上,孩子也会有心理压力,幼儿阶段的心理压力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壮壮四岁多了,最近,妈妈发现他特别爱着急。一次,壮壮玩积木,总是搭不好,他就大声地哭着喊:“妈妈,我搭不好!”妈妈过来了,只见壮壮一边拿着积木使劲敲地板,一边哭着说:“我搭不好,我搭不好!”妈妈劝壮壮再试试,可他就是哭,妈妈强忍着没发脾气。妈妈开始担心宝贝儿子,怕他以后心理不健康。她在咨询过心理专家后,才了解到小孩子也有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宝的妈妈是一个善良的人,照理说受到潜移默化的孩子也应该自然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不然,“身教”固然重要,“言传”也很需要。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1.感谢我们的孩子,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起点看到“感谢我们的孩子”,也许有人会问:我生他养他,为他付出了这么多,还要感谢他?是呀,不妨回想一下,让我们这一生感到最富足的是什么?是拥有一个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我经常告诉孩子:“你让妈妈做了一回妈妈,这种感觉真好,太谢谢你了!”是呀,生养过孩子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才会更加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才会…  相似文献   

4.
照镜子     
目的:培养模仿能力及反应能力。方法:妈妈伴唱并任裁判,用门框作为镜子,爸爸和孩子门里门外相对而站,边唱歌词边表演出“哭”和“笑”的表情。唱到第二三遍时,妈妈即兴改变唱词,如“我敲他也敲,我打他也打,咚咚咚,哐哐哐,大家笑哈哈。”爸爸变换动作,让孩子迅速模仿出来。年龄小的孩子只要能跟着爸爸做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动作很准确。五六岁的孩子可要求面对面模仿洗脸、梳头、穿衣服等动作。  相似文献   

5.
婴儿很喜欢妈妈哼着歌儿,抱着他摇 啊摇。因为婴儿在妈妈的腹中时,就熟悉妈妈的声音,所以,妈妈怀抱中的婴儿听到妈妈的歌声会感到非常舒畅。不满3个月的婴儿听到妈妈唱歌,就会手舞足蹈,显露出非常高兴的表情。妈妈唱给孩子听的歌一般都是慢节奏的,与其说是“唱”,不如说“倾诉”更恰当一些。  相似文献   

6.
其实,孩子喜欢问别人要东西,表明他对那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所以想拿回家研究一下,妈妈不必太担心。对三岁的孩子来说,他已经慢慢懂事了,只要家长能够耐心地教导他,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明白“不能随便问别人要东西”这个道理了。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0,(8):149-149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不停地在动——跑、跳、爬。很多妈妈担心,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好,现在就更加不能在一个目标上停留多久了。不必担心,他的这些运动会使他的身体更加强壮,协调性也套越来越好。注意力反而会越来越集中。如果他没有动啦,才会影响到他的注意力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哪个孩子没有在襁褓中听过妈妈的摇篮曲?哪个孩子没有在牙牙学语时,听过妈妈唱的童谣?虽然他们还不会言语,但已经懂得了妈妈用音符表达的爱抚,学会了从音乐中去想象,去了解世界。然而,孩子刚刚会说话,动听的音符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妈妈叽叽喳喳的言语。孩子还没来得及感受丰富的音乐世界,音乐就悄然逝去。“不能让孩子的听觉变得迟钝,要让孩子在捕捉音符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上海市荷花池幼儿园的邵黎柳老师从粗心妈妈手中接过这些孩子时,就断然下了决心。  相似文献   

9.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对国家负责。有些家庭里,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上学要经过一场“混战”。为此,许多年轻妈妈问:早上,孩子不肯起床怎么办?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妈妈爸爸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学生就应该按时起床、准时上学,根本不能迟到。遇上刮风或雨雪天气,要提早一些起床,早一点出家门, 坐不上车,走也要走到学校,按时上课,这就是学生的责任。这份责任,父母有必要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让他们明白。孩子刚刚入学,你可以送他一件礼物; 一个可爱的、会叫的小闹钟,并  相似文献   

10.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要急着插手,应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其实通常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大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太快做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孩子…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给孩子恰当的鼓励一天下午,杨逸森的妈妈来接孩子。逸森高兴地跑去拉妈妈的手去看评比栏,很自豪地告诉妈妈,今天我得了一个小红点。可他妈妈看了看说:“今天得了一个小红点就这么高兴,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有这么多红点点,你才这几颗。”杨逸森听妈妈这么一说,脸马上拉长了,眼睛也往地上看了。我听见这话,马上走过去说:“今天逸森真的有进步,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开动脑筋,应该表扬。”杨逸森听了我的话,马上露出笑容。他妈妈也意识到不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连忙说:“老师的话听见了吗?还要努力,争取得更多的小红点。”这下杨逸…  相似文献   

12.
妈妈误区:以自己的喜好教育孩子有些妈妈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孩子一定也不喜欢。这种预先给孩子灌输“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的思想,轻易地就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建议: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营养食品,扩大孩子的选择范围。让孩子亲口尝一尝,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欢,也应该鼓励他多吃一些。妈妈误区: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的做法可是大错特错了,孩子不但不会因为你的“高压政策”而喜欢上某种食物,反而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发生呕吐的情况。但也不能过分投其所好,只给孩子做他…  相似文献   

13.
过了2岁生日,温和、快乐的孩子越来越执拗,情绪变化无常,他开始和父母作对,甚至和自己也顶起牛来,他说的最多是“不”字。要是谁在他的事情上插一下手或整理一下他的东西,他就会大发雷霆。妈妈应该明白,这时孩子进入了最初反抗期。  相似文献   

14.
床上幼儿园     
有个小孩最怕冬天。一到冬天他就赖在被窝里怎么也不想起来了。妈妈每天来喊他,他总是说“太冷太冷,穿衣服会感冒的。”可妈妈帮他穿衣服呢,他又嫌妈妈的手象棒冰一样太凉、太凉。反正,他就想赖在被窝里。你们想知道这孩子的名字吗?他的小名叫球球,皮球的球。有一天早晨,天气可冷了。妈妈又来催他起床了:“快起来吧。你不想上幼儿园了?”球球才不这么想呢,幼儿园多好呀,有那么多小朋友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夏晴 《父母必读》2009,(5):110-110
《父母必读》:我问过一些妈妈,是否和孩子玩过音乐方面的游戏,很多妈妈都说,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玩。王甘:很多妈妈都觉得,这个事情做不了,所以要交给专家去做。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和音乐有关。比如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妈妈或家里其他人会抱着他唱摇篮曲;宝宝大一点了,把他放在腿上,一边说歌谣,一边有节奏地颠动,或者玩拍手之类的游戏,这其中就有节拍,  相似文献   

16.
呵护·引领     
“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说。“强烈活跃的想像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教育家乌申斯基如是说。案例中的孩子描述妈妈的五官,确实有独特新颖之感,确实是他真实个性的体现。我想作为教师,应当呵护童心,巧妙引领。因为只有这样,孩子的习作动力才会得到激发,自信心才会得到培植,习作水平才会得到提高。童言无忌。孩子这样描述妈妈的五官,确实抓住了五官的共同特征——都是“小孔”。这在我们成人眼光中是不屑描述或不曾关注的。作为一个孩子,他肯定没想到要把妈妈写成丑八怪,也不觉得这样写是…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长得又高又壮,妈妈很害怕我会利用身体优势成为学校里的“小霸王”,就着力发掘我身上“女性的一面”的性格因素。妈妈是个善良、热情、充满爱心的人。她希望我也能这样。不久事实就证明了,妈妈的教育的确很奏效。一年级时的一天,我拿回成绩单,老师的评语是:“罗伯特应该学会更多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使我想起了费迪南德公牛。虽然罗伯特比别的孩子更高更壮实,可是别的孩子就是敢欺负他,推他,搡他。”  相似文献   

18.
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栋梁之才,然而,这并非易事。常常听到有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待他那么好还不满意,老爱顶牛,你说他一句他还你十句,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乐乐就是这样一个小朋友。他小时候很可爱,也很逗人喜欢,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学会了发脾气,学会了和父母顶牛,变得刁蛮、无礼。无论妈妈跟他说什么,他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一个“不”字。有时妈妈多说了他两句,他还会冲着妈妈大嚷:“不用你管!”为此,乐乐没少挨爸爸的打,可他仍然如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  相似文献   

19.
在和家长的交谈中,常有家长反映说他的孩子又说谎了。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说谎的是孩子,根子却在家长身上。 星期五,明明的妈妈休息。明明想留在家里玩。妈妈不同意,就答应明明说中午去幼儿园接他回家吃饭。幼儿园开饭了,妈妈还没有来。明明哭着告诉老师说妈妈是“骗人精”。那一天,直到很晚妈妈才来接明明。见到妈妈,明明撅着  相似文献   

20.
跑调大王     
有个小男孩,生来爱唱歌。他走路唱,洗澡唱,躺在床上睡着了还在唱……妈妈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唱,就去音乐班学习吧。”“不,我是高兴唱才唱的,”他说,“去了音乐班,恐怕我就高兴不起来了。”由自在地唱。因为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他唱的歌听起来怪怪的。“哎呀,真难听!”他的同学捂起耳朵,他们都是这个歌星、那个天王的歌迷,“你害不害臊呀,人家歌星打个喷嚏都比你的歌声好听一万倍!”他一点也不害臊,还是继续唱。“真不像话!”音乐学院的教授听了直跺脚,“你唱歌不按规矩来,一会儿三和弦一会儿九和弦,一会儿大调一会儿又小调。这、这、这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