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识广告传播伦理。伦理关乎正义与善恶,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准则,它以一种非强制性的力量对人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法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传播即伦理”观念的确立表明:传播行为必然会伴随产生相应的传播伦理。①广告传播作为一种同时涉及经济、文化和宣传作用的行为,天然渗透着伦理道德的影响。广告传播行为中产生的道德准则,即广告传播伦理。  相似文献   

2.
广告与人性的关系很早就为广告研究者所关注,第一个将广告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史高特就认为广告是一种与人性打交道的艺术创作。当时人们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关注如何利用人性特征以增强广告效果。史高特说,聪明的广告运作者“必须是一名人性的学生,必须掌握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其实,在广告与人性的关系中,广告创作如何与人性特征相契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应包括广告将对人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两个多世纪前的诗人兼评论家约翰逊已经注意到广告对人类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他要求一切广告从业者都应注意广告要保持“崇高”。①…  相似文献   

3.
王玉蓉 《新闻传播》2006,(12):69-70
伴随广告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广告道德。的关注越来越多。不过,这些关注主要集中于广告内容,对于媒体的刊播行为却较少涉及。其实广告刊播行为与媒体的道德操守有着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广告刊播反映媒体的道德操守。分析目前广告刊播行为可以发现,许多媒体为了获利,不惜侵犯公众阅听权益,即俗语所言损人利己。只不过这种侵犯带有较强的隐蔽性,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深入研究媒体在广告刊播中的道德操守,对于更有效地规范我国的传媒业、广告业,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时下,很多广告主和广告商因为不避忌讳,有悖世俗人情,甚至伤害国人情感,而被舆论推到了伦理道德的风口浪尖上。而文化与社会批评学家更是将"广而告之"喻为"广而诱之"、"皇帝的新衣",认为"广告在我们文明的门面上打上了‘烙印’"。①作为现代传播技术环境中的广告,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出现了一系列利害冲突。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广告道德问题,它显示了广告活动所呈现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在这里,笔者把它归纳为七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社会里,同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属于一种互动的关系,即一种互动影响、互动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学艺术之间也存在着这种互动关系,即传统文学艺术对现代广告以积极影响的同时,现代广告也成为传统文学艺术传播、张扬的重要使者,成为传统文学艺术变异的重要介体。  相似文献   

6.
刘平 《新闻界》2005,(6):70-72
当代广告研究从符号学和结构主义那里获得了很大的启发,衍生出不少属于自已的涧汇。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关键术语,简要探讨符号学方法对于广告研究的运用前景。符号学术语不仅使得分析“广告是如何赋予品牌意义的?”成为可能,也使得识别“广告对品牌意义的建构有哪些层次?”成为町能,还使得描述“品牌传播与品牌消费的关系”成为可能。上述三个问题对于广告研究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工业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传播环境发生着剧烈变迁.传统广告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身上带有不可消除的“原罪”,在信息环境下,传统广告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倒退.“连接”是互联网的基本要义,社交媒体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的分水岭,它将物的网络推进到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社交广告是基于社交网络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式,与传统广告具有本质的区别.社交广告应在认知层面、关系层面和传播层面建构其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档案信息资源与现代广告传播之间的关系,围绕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实现现代广告传播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怎样把传统应用于现代?本文从现代广告出发,谈谈儒家道德伦理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是如何与现代广告紧密结合的,以及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之办法。希望对广告创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现代广告活动知识权力结构是现代知识权力结构的一种新形态,它是由广告资源、广告技术、资本及其拥有者设计的,由普通大众参与构建的信息传播活动的资源控制形式和财富分配关系.广告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智力资本行业,拥有广告资源、技术、资本的广告知识精英居于主导地位,受众作为广告信息的宿点,则是现代广告信息活动权力结构中的另外一极.技术与市场是推动广告活动进化的两个主导性力量,二者合力塑造了现代广告活动的知识权力结构,对广告伦理的观察与思考,应当建立在这一基本的分析和认识之上.  相似文献   

12.
王曦  许可 《新闻世界》2011,(8):218-219
现代社会中,广告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中国元素则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文着眼于中国广告中中国元素的特点和现状,讨论了中国广告和中国元素融合的潮流和正确的方式,以及如何正确的运用中国元素,增加广告的文化附加值,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时下,很多广告主和广告商因为不避忌讳,有悖世俗人情,甚至伤害国人情感,而被舆论推到了伦理道德的风口浪尖上。而文化与社会批评学家更是将"广而告之"喻为"广而诱之"、"皇帝的新衣",认为"广告在我们文明的门面上打上了‘烙印’"。①作为现代传播技术环境中的广告,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出现了一系列利害冲突。从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广告道德问题,它显示了广告活动所呈现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在这里,笔者把它归纳为七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吴茂楠  邱树雄 《新闻界》2005,(2):106-107
长期以来,广告主对现代广告的认识还局限在广告就是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受众),而对于广告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投放方式告诉给什么样的消费者,广告的效果如何等问题缺乏更深入、更理性的思考.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一个广告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现代广告质量已经不仅仅是广告本身(设计、制作)的质量,而是成为一个质量体系。从最初期的广告市场凋研到广告的制作、广告毛片的测试、广告的媒体投放、  相似文献   

15.
双金惠 《新闻窗》2007,(3):98-99
近年来我国广告市场、广告活动中出现的是是非非,抛开其表象,实质凸现出的都是“人为”的问题,即广告人的素质问题。广告作品的质量高低、广告活动的规范与否反映出广告人的素质,反映出广告人的道德水准与文化追求。广告作品、广告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质量、格调、情趣、审美等方面都与广告人的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广告人的素质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理论的起步、发展及走向成熟都集中于 2 0世纪的美国。随着社会的变迁、营销理论及传播理论的发展 ,广告传播理论亦实现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飞跃。这一飞跃使现代广告逐渐脱离了单纯推销商品的特性 ,朝着人本主义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夸大其词的广告,诱导消费者购买其宣传的产品,使消费者上当受骗。这是显性的“道德缺失”,应该受到社会公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隐性的“道德缺失”,那就是在广告传播中忽略了它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广告表现脱离大众现实生活带来的道德缺失广告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推广产品的功能之外,现在更被认同的功能是创造更多更新的需求。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就告诉我们,不要怕没有市场,市场是靠广告来创造的。把蛋糕做大的潜台词就是刺激更多的消费者的需求。单纯就广告的刺激行为本身而言,这种做法是否存在不道德的嫌疑呢?商业…  相似文献   

18.
在广告无处不在的今天,人们似乎也对身边的广告产生了免疫力,单向的说教式广告已经越来越不能打动消费者,如何在广告泛滥的今天创作出独特的、打动人心的广告,是每个广告人的梦想.游戏,这一人类信息传播过程中伴随着多种体验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广告活动中越来越多地被加以运用.这种渐进式的广告悄悄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不但不会回避,相反还会主动参与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从而接受到广告想要传递的信息.这一方式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在广告中应用的范围与方式也呈现出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语言叙事与图像叙事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叙事方式.文章从广告传播的语图叙事沿革、图像转向、评判等角度展开论述,认为在广告传播中,采用哪种叙事方式既是广告效果的考量,更是社会认知和社会文化使然,认为只有二者真正有机结合、相互映衬的共生状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相似文献   

20.
赵津晶 《当代传播》2011,(1):99-101
21世纪是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现代旅游广告的传播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结合现代旅游广告的传播流程,提出现代旅游广告传播的五大策略,并提出提升我国现代旅游广告传播的具体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