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画像石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但在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上与汉画像石是一致的。从时间上看,汉画像石棺出现并流行于东汉;从地域上看,以四川盆地最为集中;从宗教内容上看,主要表现死升仙的愿望。通过对“天门”、仙界等的深入认识,在相关的比较后,汉画像石棺为我们理解汉画像石的宗教内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墓葬活动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包含着明确的信仰指导。汉代墓葬文字是与画像石相关性很强的墓葬活动,从中可以了解到汉人在画像石制作过程中的周全思考和安排。《肥致碑》是汉代墓葬文字中重要的一篇文字,其人物描写透露出的道教气息对画像石的信仰认识有着重要的考释意义。汉代葬仪文书,记载了汉人在个人地位、财产等方面的宗教热情,也为认识汉画像石宗教思想增加了一个明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2):F0003-F0003
《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城市科学系汪小洋教授著。该书从我国宗教发展的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汉画像石艺术成就,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4.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习惯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习惯法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的,习惯法又强化原始宗教意识,维系原始宗教结构,促进原始宗教功效。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原始宗教与习惯法的互动,弘扬和提升有益的积极的内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口述童话的创作实践表明,史前期可为儿童利用的文学始终与宗教浑融一体,具有文化与文学的双重属性。每个现代儿童的潜意识深处都有宗教情结,带有宗教神秘意味的表现就成为儿童文学的形式特征。任何宗教都会表现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宗教与现代儿童文学更深层的联系就在于宗教情怀。现代儿童文学出自信仰不同的各民族作家之手,于是各种宗教意识都可得到体现,成为儿童文学的神髓。  相似文献   

6.
艺的一般属性并不能把艺与非艺划分开来。将艺与宗教这样有着同一性的意识形态加以比较,确定其分野,可以更好地揭示艺的本质。艺与宗教在人类童年时期是同一的。艺与现代宗教也有着某种同一性。原始宗教在发展中失却了进取精神,成了否定人的本质的力量;原始艺术在发展中纯粹的幻想形式中走出来,以更积极的姿态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宗教的实质是宣扬上帝创造了人,体现的是人被神控制的精神;艺术的实质则表现人是世界的造物主,它体现了人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便是艺术与宗教的基本分野。  相似文献   

7.
原始宗教民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始宗教极富民主性。原始宗教民主是原始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论之者甚少。通过对世界各民族尤其是澳大利亚人、美拉尼西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古代中国人的原始宗教活动材料的梳理归纳,可以窥见原始宗教民主的诸表现特征、原始宗教民主赖以存在的自然性基础、原始宗教民主丧失的过程与原因以及宗教个体化在原始宗教民主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宗教作为人的生存意识通常所反映的总是重生或求生心理。原始宗教反映的是人类的一种最古老的生存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共生意识”;作为中国原生宗教的道教是在人的生存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宗教,其根本宗旨是探求长生和成仙之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强烈期盼;作为一种异域宗教的佛教最终却在中国生根流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其完成了中国化的改造,使其所反映的生命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容的牛命意识实现了契合;中国还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民间宗教,这些民间宗教在形式上往往千奇百怪,但是自然信仰和自然崇拜却往往是这些宗教的共同内容或主题显示。  相似文献   

9.
原始宗教是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产物。由于原始先民们求生能力的薄弱,将自然力量本身看成具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宗教和宗教艺术。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时候,通过绘画雕塑等审美主体将宗教教义镶嵌其中,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10.
试析拉祜族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神话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拉祜族宗教人物从宗教的目的和立场出发,为传扬宗教观念和宗教思想而采用文学的形式、体裁进行宣传,其性质和内容既是宗教的又是文学的,有的宗教意味超过文学意味,有的文学精神超过宗教精神,有的则两者溶为一体,莫辨你我。基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共通性,拉祜族的宗教与神话表现出了原始性、变异性、民族性和群体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周代是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确立阶段,也是原始宗教化的演化时期。拿《诗经》与远古歌谣、甲骨卜辞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周代原始宗教化的演化呈现出以下趋势:存在方式的隐形化,表现形式的民俗化,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和现象形态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山海经》一书的作者.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从宗教文化环境,整理典籍的文化能力.特别是《山海经》中表现出来的战国时楚人特有的崇日、崇凤、尊帝俊等原始宗教意识看,《山海经》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其整理成书者当为楚人。  相似文献   

13.
原始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原始宗教基本理论问题,始终是研究人类社会意识及人类文化艺术起源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本文从历史、客观角度,本着辩证和唯物的精神,对原始宗教的基本性质和形态特征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化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散文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一型散文意蕴丰赡,元气充沛,在日渐世俗化物俗化的时代,表现出对人文精神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比较而言,台湾当代散文中的宗教意识要强于同时期的大陆散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对新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史前时期大量考古遗迹和世界各地大量原始宗教考古遗存的对比研究中提出,丰产巫术是原始宗教的核心。原始宗教的丰产巫术一部分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部分则以三角纹样、弓箭、生殖舞蹈等各种间接形式表现。丰产巫术广泛地存在于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是史前时期人类的主要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徐州汉画像石一直是我市历史界、考古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上众多的汉画像石爱好者,都曾孜孜以求地涉猎这一领域,使这一地区汉画像石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汉画像石所产生的年代,毕竟是距今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那时,人们的思维发展及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意识与现代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对古人思维方式、神祗崇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的认识,是随着现代人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加以深化和提高的。同样,对于徐州汉画像石的研究,以及目前在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公认现象,仍需要做必要的阐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原始宗教崇拜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类型。在《说解字》的字义体系中保存了大量先民宗教崇拜的化信息,从其中有关字及其说解,可以探究我国古代宗教化的渊源,印证我国古代宗教崇拜具有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宗教曾经刺激过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文学也存在着“回复”宗教的倾向。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所出现的借助神奇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从而营造出浓郁的宗教神话氛围,甚至在某些难以理喻的生活现象面前,流露出无可奈何的皈依教义的宗教意识等现象,无疑是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宗教活动活跃、宗教情绪弥散的结果,当然也不能不反映出一些作家有意“张皇鬼神,称道灵异”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李东 《少儿美术》2023,(3):31-32
<正>2023年1月18日上午,枣庄市少儿美术中心垂髫知汉·鲁南汉画像石少儿版画展在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开幕。画像石可以说是一种石刻绘画,这种造型艺术,按成型技术来说,应属雕刻;依其整体艺术形态而言,实似绘画,故习称为画像石。画像石出现于汉代,后代仍在延用,但分布地域和发现数量,以及内容丰富程度皆无法与汉代相比,故人们提到画像石时主要是指汉代画像石。山东滕州汉画像石以发展脉络完整清晰、雕刻技法丰富多样、画像内容包罗万象和祠堂画像石精美绝伦等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它既是一种雕刻,也有绘画的风味,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很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20.
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产生于氏族社会同一个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初始阶段,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互为因果,相依而存,结成一体,以神话为核心,构成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后来,彝族神话与原始宗教经过发展繁荣期后,逐渐从一个统一体中分化出来,它们之间出现了本质的区别。彝族神话演变为传说的过程,同时也是原始宗教转变为人为宗教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