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战英 《生态文化》2009,(1):39-39,41
“江山留圣迹,我辈复登临。”戌子年菊月,余偕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一行三人赴江西省乐安县二中捐书助教,披暇参观享有“千古第.一村”之誉的流坑。  相似文献   

2.
"兴"之原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是华夏诗学中歧义“最为缠夹 ,可也最受人尊重”(《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 )第2 6 0页 )的命题 ,引起了千年聚讼而涟漪不息。解放以来学界涌动的“形象思维”、“民族文化”等阵阵热浪 ,推动了兴义探索的层层波澜。可惜诸多努力都是以诗歌艺术发展之一定阶段为前提的 ,都是以诗歌审美运动为座标来予以定位研讨的 ,往往缺乏以一种文化为座标来测定剖析渊源中的兴之原始 ;缺乏一种“有生于无”(《老子》)、“原始返终”(《易经》)式的视角来“举终以证始 ,本始以尽终”(王弼《老子指略》) ,而兴之胚胎又恰恰是在原始文化中孕育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王国维的死因 ,邓云乡先生在《吴宓与王国维——静安先生自沉实录》一文 1中是否定“殉清”说 ,而赞同“殉文化”说的 ,拙文《也谈王国维的死因》2 (以下简称“《也》文”)对此提出异议 ,认为中国文化之遭遇“数千年未有之钜劫奇变”至 1 92 7年已有“数十年”,“殉文化”说既无法回答“为什么王国维经此‘数十年’不死而到 1 92 7年才死”的问题 ,也无法回答对王国维遗书中“再辱”之语“该作何解释”的问题 ,而“殉清”说则足以回答这些问题。最近 ,邓先生又发表《静安先生死因之谜——奉答蔡仲德先生》一文 3(以下简称“《答》文”) …  相似文献   

4.
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之白沙里人,故又称白沙先生。白沙之学独开门户,一扫宋学拘泥守矩的陋习,开出了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的新境界,并直接影响到阳明之学。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中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其吃紧工夫,全在涵养”,即是说,白沙学说得力于其独特的涵养工夫。我们认为,白沙能开有明一代心学的风气,主要在于他善于借助佛教禅宗的某些修行方法,以此补充儒家固有的修养论,从而建立新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宋儒在修养方法上有“道问学”与“尊德性”的不同倾向,二说各引一端。白沙认为,朱子读书穷理的方法是“支离于秕糠”而遗弃真传,理本根植于心,真传应返求自身中寻找,所谓“千卷万卷书,全功归在我。吾心内自得,糟粕安用耶!”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陈献章集》卷四)同时他又认为,周敦颐、陆象山操存持敬的方法失之太严(见《陈献章集》卷二,《复张东白内翰》),尚未达到“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的一段自然工夫。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道家创始人、道教所敬奉的教主,庄子是道家又一重要代表人物,司马迁谓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见《史记·老庄列传》),人们常并称老庄,可见其思想一脉相承。记载老庄学说的《老子》、《庄子》二书为道教重要经典。道家与道教思想,涉及多种学术文化领域,乃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为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拟从逻辑角度试析老庄有关思想,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提起“禁书”二字,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首先闪现的书名,会是《金瓶梅》。可是现在几乎每个书店、书摊,都在出售这部小说。其中既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万历丁已(一六一七)年初刻本为底本排印的所谓“词话本”,有齐鲁书社以清康熙年间刊本为底本排印的所谓“张评本”,也有明崇祯年间刊印的所谓“崇祯本”。也就是说,《金瓶梅》最重要的三种版本,现在都极易看到。尽管它们都不是全璧,而是经过了程度不同的删节,但这在“文革”及其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它完全是禁书。应当说,这部著名的古代小说现在已经基本摆脱了遭禁的厄运,甩掉了“淫书”的恶谥。然而,对《金瓶梅》的误解还盘踞在许多人的心中。删节本开禁了,但全本仍然是被禁的,擅自印行是触犯刑律的。就一部完整的《金瓶梅》来说,尽管绝大多数学者认定它是杰出的艺术巨著,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广泛深入,但它仍然是一部禁书。《金瓶梅》问世迄今已有四百年了,却始终处在这种一面被人赞誉一面遭人禁毁的境遇当中。这在中国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大概都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奇事。让我们探寻一下这种独特现象的成因吧。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读《货殖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历来为品评《史记》者视为足以奠定这部伟大史著的“瑰玮奇变”的大文章,近现代论者,多认为《货殖列传》可作为一篇“经济史概论读”(周容语),谓其功“开《汉书》以下《食货志》之先河”(杨启高语)。其实,《货殖列传》亦开《汉书》以下《地理志》之先河,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篇“文化地理学概论”来读,盖其所写地理,不仅如潘吟阁先生所说,是“北至燕、代,南至儋耳。……各地有各地的环境”,而更在于形而上地思考了地理与人文的相互生发及其沿革关系,其  相似文献   

8.
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那天,我收到了两本今年3月号的刊物,一本是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主办的《现代世界警察》(以下简称《警察》),另一本是中国妇女杂志社主办的《世界妇女博览》(以下简称《博览》)。两本杂志都刊登了同一内容的稿件(题目均上了封面),前者为《未成年父母的境遇》(小韦编译,以下简称“小韦文”),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化的思考 1、宏观看,世界文化状况:(一)世界处于文化大发展时代,也是世界大文化发展时代;(二)中国处于文化复兴时代;(三)中国处于文学艺术觉醒时代。  相似文献   

10.
哲学史著作中 ,有一派观点称孔子是“奴隶社会的保守派” ,并举证《论语·八佾》篇中的“子曰 :‘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说孔子“认为周朝的制度、文化是夏、殷以来文化发展的高峰” ,所以“一生致力于维护正在崩溃中的奴隶制度(周礼 )”①。但若考察孔子全部关于“周礼”的谈话来分析 ,这个结论恐怕有些失之片面。《论语》全书中“礼”字共 75出 ,其中大多数都是泛论“礼”的问题 ,而专指“周礼”而言的有如下几处 :在《为政》篇中 ,孔子明白地说 :“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 ,可知也。其或继周者 ,…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三国演义》英文版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并向全世界发行。至此,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英文版已全部面世。外文出版社组织国内外优秀翻译家,把这四部名著翻译成外文推向全世界,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英文版《水浒传》(3卷本)是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辨《毛诗》中的五个联绵字:(一)“虺”之言委顿也,犹言委靡不举,并非“病”名,而是“病”貌。毛传所云“病也”之“病”,乃疲弊之义。(二)“蔽芾”之言()孛也,草木茂盛之貌,毛传云“小貌”,失之,朱熹集传云“盛貌”,得之。(三)“委委佗佗”,是联绵字“委佗”的叠音形式,雍容自得之貌,毛传分为“委委”与“佗佗”而释之,失之,朱熹集传云“雍容自得之貌”,得之。(四)“夭绍”之言窈窕也,身材高挑,体态优美之貌,朱熹云“纠紧之貌”,失之,马瑞辰以为“夭绍”与“窈纠、忧受”同为形容美好之词,得之。(五)“穆穆”之言也,犹言“”,形容勤勉不已,毛传云“美也”,不确,朱熹集传云“深远之意”,失之。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部旷代奇书,是高浓度的艺术巨著。就单位篇幅包容的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人际关系信息和艺术魅力而言,其浓度比之高世所罕见,华夏无二。清人杨恩寿道:“《红楼梦》为小说中无上上品。”(《词余丛话》)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与独特的艺术经验,虽历经二百余年,特别是近几十年的解剖式研究,仍未被我们所完全认识。这种研究“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红楼梦》的这种“奇”固然是曹雪芹的伟大艺术天才所致,也和他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创作方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语》“五十以学易”章新证廖名春《论语·述而》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此章后人训解多歧,近代以来,疑古风炽,争论更趋激烈。“五十以学易”章的争论有二:一是所谓“鲁读”问题,二是对于章旨的理解。所谓“鲁读”问题,根于唐人唐...  相似文献   

15.
大书架     
《傅家宝书画集》傅家宝的草书,以字书心,大气磅礴,多次获国内外书法奖,受到赞誉,称其作品“变化莫测”、“下笔龙蛇”。他还善于画山水花鸟。曾遍访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情结山川,师法造化,以自己之法写大千世界之神貌。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傅家宝书画集》以近40幅书法和绘画作品,表现了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意。该画册12开本,定价:(平装)25元;(精装)32元。  相似文献   

16.
自 2 0世纪末期《曾国藩》、《杨度》、“康熙”“雍正”“乾隆”帝王系列等引起世人瞩目的长篇巨著出版之后 ,湖南文艺出版社又隆重推出了长篇历史小说《道家演义》。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部内蕴深厚、丰神别具的著作开拓了以历史小说表现浩瀚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的新局面。如果说《曾国藩》、《杨度》着力刻画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功名型文化人格 ,《少年天子》以诗情画意描绘天子少年的心理情感变化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以传奇妙笔揭示了封建帝王的文治武功和人性的繁复变化 ,《白门柳》谱写了明清之交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命运 ,那么《道家演…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出师表》字里行间无不饱含诸葛亮在“危急存亡之秋”“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的忠贞思想和“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决心。该文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为切入点,多角度分析了《出师表》与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性,并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探索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叶炬 《文化交流》2014,(3):77-80
桐乡的老家中保留着一本名为《世界》的奇特画报.说它奇特,一是画报开本特别大,高41厘米,宽30厘米,比一张“晚报”还大;二是用纸之好,印制之精,绝非民国时期画报可比;三是经仔细分辨,这本《世界》画报的出刊时间应是民国以前的清末时期;四是在国内有关清末民国时期书刊目录中,从未看到过这本《世界》中文画报的介绍资料.  相似文献   

19.
《易经》在西方早期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6世纪以后,西方人在介绍中国文化时已开始注意《周易》,《周易》在西方的传播成为“中学西传”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对《周易》在西方早期的传播做一个初步的梳理。《易经》本属儒家经典之一,欧阳修曾说“孔子生於周末,文王之志不见于后世,而易专为古筮用也,乃...  相似文献   

20.
在《老子》思想中,“仁”可分为“自然之仁”和“非自然之仁”。“自然之仁”即是“无名之仁”,“非自然之仁”就是“有名之仁”。“仁”本是自然所流露出的一部分,一旦被“仁”之“名”所拘,就很容易流为一种形式。所以,《老子》强调“仁”的自然性,亦是在自然的话语体系当中,将“仁”之本真性揭示出来,以求达到一种超越“仁”而达到“不仁”的状态,从而使“仁”获得更鲜活的生命意涵。该文通过对《老子》文本中“仁”的梳理,将“仁”之本真性揭示出来,以求达到超越“仁”之后的“不仁”状态,从而使“仁”获得更鲜活的生命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