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明代瓷器制造业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烧制瓷器的瓷窑数量众多,遍及全国各地。景德镇瓷器在瓷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瓷器的釉质更加紧密精细,釉色的品种更加的丰富多彩。彩瓷的烧制成功,瓷器的装饰题材更加广泛。自永乐开始,在瓷器上题写款识之风逐渐盛行,成为明代制瓷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鉴定瓷器的重要参考。明代各个时期瓷器特征。  相似文献   

2.
进入巴黎文化中心专设的瓷器展厅,一个名为《燃烧的辉煌——中国景德镇12—18世纪陶瓷杰作展》将一股沉蕴苍厚的古貌淳风扑面送来。其中的瓷器珍品按宋、元、明、清各年代顺序排列。北宋时期的“青白刻花斗笠碗”置于正门口.其色泽晶莹如玉,花纹洗练。宋代“陶瓷刻划花”技艺是当时普遍的陶瓷装饰艺术,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中,便可找到最原始的刻划花艺术的雏形,至宋代“刻划花”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形成独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08,(10):91-91
在英文中,China既指中国,亦指瓷器。此意义的交叠,足以说明中国在世界陶瓷史上的优先地位及陶瓷在中国艺术文化上的代表性。姑且不论商代中期近似瓷器的器物制作,自东汉发明青瓷以来,瓷器历经白瓷、唐三彩的发明和各朝名窑的推衍,迄今至少已1800年历史。在这个漫长的物换星移的长河中,瓷器在形体、釉色、装饰技巧、纹样、烧制程序上的繁异表现,自使其成为美学议论无法泛泛言之的场地。  相似文献   

4.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一种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作为原料的釉下彩装饰瓷。青花瓷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中晚期就在河南省巩县窑烧制成功。历经宋、元、明、清,直至当代,青花瓷久盛不衰,具有青白相间、水乳交融、白中泛青、青翠欲滴及呈色稳定等特点,故享有"国瓷"美誉。景德镇陶瓷艺人自元代开始,博采众长,生产出青肌玉骨、千姿百态的青花瓷器,闻名遐迩。发展到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青花瓷亦进入昌盛时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93-94
中国的瓷器早已扬名国内海外,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早在17世纪便已出现,“东方崇拜”与“中国热”即最好证明。在中国瓷器初到欧洲时,其价格堪比黄金,漂洋过海的中国瓷器,当时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6.
纹章瓷是在国外商人、艺术家指导下,或依据贵族、使节带来的纹章,将王徽、族徽,国徽、省徽、城徽,军团、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装饰的瓷器,主要是珐琅彩、粉彩、广彩、青花等瓷器,在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产生过重大影响。该文阐述了中国、日本、欧洲纹章由来、功能、差异,纹章瓷的制作及特点,皇室、贵族、平民纹章瓷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景德镇的陶瓷越古老越传统,就越美丽越名贵;著名陶瓷商人董克勤认为:营销方式越现代化、国际化,中国陶瓷产品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就越快。                    从特种兵到陶瓷商人在做陶瓷商人前,董克勤是景德镇一家报纸的摄影记者;而此前,他则是某部队的一名特种兵。从特种兵到记者再到商人,董克勤像打快速反应战一样,不断地“颠覆”自己的命运。    1983年,时任记者的董克勤采访景德镇一家民营陶瓷作坊。在那个抽“大前门”就属富有的年代,被采访的那位农民老板,却潇洒地递过来一支希尔顿牌香烟。董克…  相似文献   

8.
伍宇星 《寻根》2012,(1):59
本译著收录了19世纪各个时期访问广州的俄国人留下的航海记、见闻录和旅行记,包括世纪初俄国首次环球航行船只"希望号"和"涅瓦号"与广州十三行商人直接交往的记录,世纪中叶俄国特使普提雅廷随行人员对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始末的记述,增援船只停留黄埔的所见所闻以及对黄埔船坞的详细介绍;世纪末俄国皇储(即  相似文献   

9.
16世纪后期,葡萄牙海船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闯入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并由此揭开了海上陶瓷贸易战的序幕,葡萄牙商人从中国大量购买的各类商品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瓷器,由于路途遥远和当时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葡萄牙人不能直接运输瓷器至欧洲,便在亚洲各国间转卖,充当起一个亚洲贸易中间人的角色,而不断地将赚取的金银财富运回国内,  相似文献   

10.
瓷器是中国送到欧洲的最高雅、最令人心动的礼物,它与原产地牢固地连在一起,以致瓷器的英文名称就是“china”。欧洲人如19世纪英国的散文家兰姆(1775~1834年)正是通过绘制在瓷器上的玲珑人物、自然景物、风情习俗感受中国的。17世纪初,荷兰人劫掠了葡萄牙的大帆船,将船上的中国物品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时,欧洲的妇女惊诧于中国瓷器的典雅美丽,在她们眼里,这种天赐的宝物如此圣洁,以至不敢用手触摸。这种神圣性还和传说中中国瓷器能够消灾解毒及其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独特要求有关。关于中国瓷器的制作,西方人说法不一。培根(1561~1626年)…  相似文献   

11.
1991年9月,在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发现了大量烧制器物。经遂宁市博物馆专业人员现场发掘调查,认定为罕见的宋代瓷器窖藏。出土瓷器985件、青铜器18件、石器2件共计1005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一处宋代瓷器窖藏,引起了文物考古界有关人士的极大重视。瓷器中包括13世纪中叶南宋时代的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影青瓷)600件;浙江省龙泉窑青瓷350件;此外还有少量的定窑、耀州窑、磁峰窑、广元窑的烧制产品。1998年至且1999年,经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物局批准,由日本朝日新闻社、中国遂宁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南宋窖藏瓷器展》,先后在日本小田急美术馆。山口县立获美术馆、浦上纪念馆、京都文化博物馆、爱知县陶瓷资料馆等地巡回展出,引起日本学术界的重视。现将日本学者弓场纪知对遂宁金鱼村南宋瓷器窖藏现场考察后撰写的研究论文译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庚寅虎年春节期间,《古风·新韵——景德镇民国陶瓷艺术珍品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共展出民国时期瓷器精品116件(套),该展无论规模,还是品质、品种、数量,均属国内同类展览的首创。由此引发民国瓷器艺术市场的走向及前景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2-92
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的3个专场预展《珍宝归途——清代瓷器精粹》、《现当代陶瓷艺术》和《现当代雕刻艺术》3月13~1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亮相,其中《现当代陶瓷艺术》与《现当代雕刻艺术》专场均为中国嘉德首次推出,各汇集中国60余位有突出成就的陶瓷艺术家的80件作品,均为业界专家论证认可的上乘之作。包括景德镇、宜兴、龙泉、石湾、德化的精美瓷器。也出现其中。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大量的文献和图片资料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了社会风俗向善、审美理念趋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文化心态,提高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148件(套)精美瓷器,包括明代早期外销瓷、西方在中国定制瓷器、19世纪中期欧洲仿制瓷器,以及部分英国收藏家曾经收藏的中国官窑瓷器精品。此展展品之丰富和精美程度,在过去展览中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16.
刘昭瑞 《寻根》2006,(6):47-53
一在对华传教的基督教宗教地理和中国对外贸易史上,位于广东省台山市西南部南海海面上的上川岛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位置。16世纪前半叶,广东境内与西方世界最早来华的葡萄牙商人非正式的通商口岸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浪白澳(今珠海市南水镇),一个就是上川岛,它们也是葡萄牙人的非正式居留地,而那时澳门尚未开埠。许多远航商船在上川岛停泊,与中国商人交易。在这些往来的商船中,不仅有商人,也有负有宗教使命的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是其中之一。方济各·沙勿略一生有两次来到上川岛,第一次仅仅是路过,即1551年12月17日,他乘船从日本回印度果阿,途经…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当代古陶瓷研究者和古陶瓷收藏者的朝圣之地,具有千年不衰的辉煌制瓷历史。早在10世纪的晚唐五代,景德镇就出产青瓷和白瓷。由于白瓷瓷胎致密,半透明度极好,几乎达到现代瓷的标准,是我国南方质地最优的白瓷。北宋中后期,景德镇有了飞速发展,南宋以后,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窑场。“国俗尚白”的元代忽必烈政权首次在以生产白瓷著称的景德镇设置“浮梁磁局”,随着元代后期成熟青花瓷的产生,该地的制瓷业进入了新的阶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库承袭元制,在珠山设立御窑厂,从此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举世闻名的瓷都。从1278年…  相似文献   

18.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被西方视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独创,与丝绸一样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象征。中国与拉丁美洲虽然远隔万水平山,但仍不能阻止由国瓷器文化的传播。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海洋贸易发展了起来,沟通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把世界纳入了一个整体的市场。由于海洋贸易便于瓷器的大量运输,使在新航路开辟前仅有西方王公贵族才能享有的中国瓷器成为殖民地拉美各地民众较为普遍的生活用品。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拉美各地先后沦为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中国瓷器也随着欧洲殖民者一起传播到了拉美,最初是葡…  相似文献   

19.
我國以盛產瓷器而聞名世界,並享有“瓷國”之稱。早在公元四、五世紀的南朝時期,浙江青瓷已遠渡重洋銷往海外,公元七世紀初建立了强大的唐代封建帝國,經濟有了較大發展,長安和揚州成為東方國際貿易都市,西亞各國商人從事貿易者絡繹不絕,唐代絲綢、陶瓷等商品沿着絲綢之路及海上通路大量銷往海外。宋代隨着造船業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海外貿易與交往,為了適應當時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17,(1)
正长沙窑位于今湖南省望江县铜官镇,是我国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民间窑口,所生产的瓷器在今江南地区及安徽、河南、河北均有出土,且作为外销瓷销往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等亚洲国家,乃至更远的非洲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作为民间窑口,长沙窑能够内外兼销,在当时应该是颇为成功的。同时,长沙窑还有另一创举,即以诗歌、文句来装饰瓷器,这就是我们今天由长沙窑所生产的器物上所见到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