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剧论是以“曲”为本的戏剧本体论,它受传统诗学理论影响较深,晚明曲论家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突破传统剧论观念,论剧以“事”(剧戏)为本,抓住了戏曲作为叙事学的本质特征,祁彪佳的戏曲理论具有朴素的现代戏剧美学意义,对以后戏曲研究模式的转换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作为“世界梦幻工厂”的好莱坞又掀起一股巨资竞拍莎士比亚戏剧的热潮,好莱坞缘何对莎剧青睐有加?与戏剧舞台艺术相比,若原封不动地把莎剧搬上银幕,必会“台气”太重,有损于电影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审美情趣。将其改编成影片时,应该怎样在基本保持原剧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更全面、真实而又灵巧地再现莎剧艺术风貌?本文从莎剧的主题、情节、个性、台词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莎剧向银幕转换出现的些许情况和认识做了总结、阐明。  相似文献   

3.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话剧《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川声导演创作的,这部影片由风格迥异的戏剧《暗恋》和《桃花源》两部分巧妙拼接而成,舞台,道具,台词等等元素都成为两部剧衔接的粘合剂,但音乐在这其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梅特林克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他首创的“静剧”理论及其影响下的戏剧创作 ,把象征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标志象征主义戏剧流派进入了成熟阶段。从创作实践升华为理论 ,是他戏剧理论的一个特色。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 ,挖掘“静剧”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特质 ,从而考察其“静剧”理论和戏剧创作的契合及戏剧创作对“静剧”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梅特林克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创始人,他首创的“静剧”理论及其影响下的戏剧创作,把象征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标志象征主义戏剧派进入了成熟阶段。从创作实践升华为理论,是他戏剧理论的一个特色。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挖掘“静剧”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特质,从而考察其“静剧”理论和戏剧创作的契合及戏剧创作对“静剧”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日前,热播剧《蜗居》风传由于台词过于露骨而被各大电视台封杀,传言在该剧热播之后,又掀起轩然大波。《蜗居》的剧作家采用写实之笔法,以房子为切  相似文献   

8.
《打出幽灵塔》和《雷雨》是两部出现在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社会问题剧,从两部戏剧在表现主题、结构技巧、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几方面的“似”与“非”,可以看出现代戏剧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其内心世界的流露。在戏剧文学中人物的刻画、精节的开展、主题的表现……都是依靠人物台词来实现的。大文豪高尔基在《论剧本》中指出:“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产生的谐音,在戏剧人物“台词”中巧用,往往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语言大师老舍的话剧《茶馆》里有这么一段对白——  相似文献   

10.
从摹仿说到表现说,从哑剧到台词剧,戏剧从单一的滑稽杂耍到艺术表演,逐渐走向成熟.随着哲理意识的不断深化,观众审美欲求日渐提高,戏剧的表现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诗歌中的意境、象征、隐秀手法也开始被戏剧所运用.新潮剧在表现方法上,反对直抒胸臆,强调“暗示”、“象征”,以构成一种朦胧、隐晦、谜语式的艺术总体个性.这一艺术特质集中地体现在戏剧内容的主观性和神秘性.作品的深层意蕴不是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段所能获取的,更不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或印象主义对外观的印象所能把握的.一般地说,新潮剧所摄取的象征体,多是凭主观直觉感受和内心梦幻直接产生.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台湾当代戏剧的发展状况及走势与大陆同期戏剧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同源分流的历史长达三十年,直至八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出现交流叠合的趋势.杜云之说:“台湾光复前,我国现代戏剧早已传入.许多台湾的剧人,向往祖国的戏剧活动,采用上海等地传来的剧本,模仿演出,以致受日本殖民统治的惮忌和迫害.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写下血泪的一章.”抗战胜利后,大陆许多职业剧团纷纷赴台进行公演,先后演出了吴祖光的《牛郎织女》、《正气歌》,欧阳予倩的《桃花扇》、曹禺的《雷雨》、《日出》,柯灵和师陀改编的《夜店》、《大马戏团》等,使沉寂多年的台湾戏剧出现复苏的迹象.在赴台演出的剧团中,除上海观众戏剧演出公司、南京国立剧专学校剧团等话剧团体外,还有不少戏曲剧团,如顾正秋、张正芬的“顾剧团”,王振祖的“中国剧团”、张远亭的“正义剧团”等,这些剧团演出的京剧(台称平剧或国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与话剧和台湾本土的歌仔戏一起.共同促使光复后的台湾剧坛一度出现颇为繁盛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通常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中,以悲剧成就最高。而莎氏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中,《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是莎氏最重要的作品。别林斯基称莎氏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氏“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哈姆莱特》一剧的基本情节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13.
台词是戏剧艺术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在话剧中 ,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物性格的塑造 ,主题的表现 ,均需要台词表达来完成。课文《威尼斯商人》(节选 )的台词 ,除具备一般话剧台词所具有的特点外 ,在以下三个方面也很突出。一、台词于对阵交锋中表现人物性格在《威尼斯商人》全剧中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是基本冲突 ,全剧的矛盾焦点是“借债割肉”的契约。而就这第四幕第一场来说 ,对阵交锋的主要是鲍西娅和夏洛克。安东尼奥为了助友求婚 ,不得不破例向自己深恶痛绝的夏洛克借款 ,并定下了“一磅肉”的荒唐契约 ,后因此而生命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14.
《大学时代》2002,(2):38
将曾经的和现在的卡通片台词放在一起,比比看,谁的人气旺! “克塞前来拜访” —80年代进口的一部真人扮演的卡通剧,基本内容大概和《奥特曼》差不多。不过那时候可是很轰动的,你随时都会在街角看见一个半大小子跳出来,一本正经地喊出这句台词。 “神啊,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很古老的一部美国卡通片《希瑞》中女主角的台词。只要一念这句话,就可以百无禁忌,所向无敌。我到现在还记得她骑的那匹有翅膀的白马,神气极了! “演出开始了” —唐老鸭和米老鼠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还很小。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在星汉灿烂的戏剧文学中,《茶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光耀使老舍先生的文学业绩再生异彩。《茶馆》不但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标示着共和国戏剧创作的辉煌成就,而且像一株嫣红的山茶挺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茶馆》饮誉文坛,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埋葬三个时代”的恢宏主题,“侧面透露”的艺术构想,“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寓悲于喜的审美格调,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话剧,台词尤显紧要。下面我们仅就《茶馆》戏剧语言  相似文献   

16.
在琳琅满目的文学艺术宝库中,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和歌德的《浮士德》是两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一般都认为它们属于诗剧。但也有说是剧诗的。如《文学概论》认为,剧诗“是一种采用戏剧对话的形式而创作的诗歌,它兼有抒情诗和叙事诗的某些特点,是戏剧文学与诗歌体裁的结合。如歌德的《浮士德》、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应严格区分剧诗和诗剧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7.
俞航 《考试周刊》2011,(14):27-29
高乃依是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杰出的剧作家,戏剧理论的先驱。他结合自己的剧本创作及舞台实践经验,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戏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当时拘泥于"三一律"的状况进行了突破和创新。他的代表作《熙德》正是在他的戏剧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是一部思想崇高、台词华美、人物性格刻画深刻、舞台效果震撼的杰出剧作。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惟一的一个戏剧单元 ,四篇文章都是典范之作 ,各篇风格特色独具 ,特别是《雷雨》和《茶馆》这两篇中国现代戏剧更是具有代表性。小说分为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 ,我把“通俗”和“严肃”这两个词分别套用在《雷雨》和《茶馆》这两篇戏剧上 ,把《雷雨》看成是“通俗戏剧”的典范之作 ,把《茶馆》看成是“严肃戏剧”的奇葩。分析如下 :一、两剧的情节一张一弛《雷雨》剧情激烈、完整 ,高潮迭起 ,戏剧性极强 ,全剧场面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剧情由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贯穿 ,人物之间的联系如同蛛网 ,六人之中…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戏剧是从辛亥革命前后的“春柳社”“文明戏”发展起来的。“五四”时这种“新剧”只有“幕表”而无剧本,排练也较粗糙,曾被人轻视与攻击。一九二四年,洪深在“上海戏剧协社”演出《少奶奶的扇子》,才有正式的剧本,正规的排练。一九二九年《艺术剧社》成立,演出了《坑炭夫》等三个翻译剧。夏衍就在这时参加了该社,并担任《坑炭夫》的导演,大胆地表演了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的斗争,给戏剧带来了新内容。一九三○年七月在上海成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反问句所含括的拒绝否定、怨愤不满、暗示提醒、疑惑不解等话语功能,天然地带有“言外之意”和导向交锋的情势,将它穿插于《雷雨》人物的台词中,能更深入地揭示其错综微妙的复杂关系,更充分地激活彼此之间的意志较量,更好地实现从对话中来表现矛盾冲突、推动事件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的目的。大量使用反问句是《雷雨》戏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反问句所具有的潜在的戏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