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论语》中的“为”字做了穷尽性统计,得出全书“为”字有170个,约占全书总字数的0.8%。其中以动词用法为主,共有123例,约占“为”字总数的72.4%。“为”作名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例子为数很少,其中名词、助词仅各一见。  相似文献   

2.
在日语中,由形式名词ところ和格助词老を、へ构成的复合助词ところを、ところへ的用法有很多种,本文通过对含有ところを、ところへ的例句的分析,较全面的深入探讨复合助词ところを、ところへ的意义和用法,以供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这类“的”字短语,是结构助词“的”用在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后面无中心语,其意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语法作用与名词相当。  相似文献   

4.
任霞 《考试周刊》2008,(8):65-66
日语作为粘着语所具有的一大特征,是其具有明显的格助词,以标志谓语与各名词间的关系.但是,在日常的口语表达中,这些体现与谓语关系的格助词却经常脱落,日语中被称为"ゼ口助词"即"零助词".在一般的日语教学中,很容易简单地将此助词脱落现象归为助词省略.但是,通过时比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需要引起日语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本篇主要探讨最普遍出现的主语及主题位置的零助词句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平定方言属于晋语区的大包片。平定方言中“棱”的用法多样,它可以用作助词,也可以重叠为“棱棱”,还可以与“圪”前缀构成名词“圪棱”,但其主要用法是助词。“棱”作为助词,可以单用,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着”,一般加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棱”还可以和“老”连在一起组成“棱老”,和“期”连在一起组成“棱期”,表示“……的时候”,通常用于一般将来时,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史记》“所”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中的“所”主要分为六类:结构助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名词、数词、量词、假设连词,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或其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它具有名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8.
名词和动词是构成日语句子的主体材料,但是名词和动词不能独立构成句子,必须通过助词,才能形成句子。日语助词的种类很多,主要通过分析格助词和名词的互动、接续助词和动词的互动,来体现日语各类词是如何通过连用,而最终完成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的”的语法化历程与语法化机制这两大问题:文章首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的”的演变过程,指出结构助词“的”是由最初的指示代词“底”演变而来,其后又经历了从名词转化到虚化了的助词再转化到更加虚化了的语气词这个表义作用逐渐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在分析研究“的”语法化历程后再着重分析总结出助词“的”的生成语法化诱因和机制,从而对其共时现象进行历时分析,指出它经过句法位置的变化,语义的变化,语音的变化等一系列过程,这些都是导致它的名词性表义作用逐渐虚化到只表语法功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维”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它的用法很多。对《诗经》、《尚书》、《史记》等文学作品中“维”字使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维”字在上古汉语中用法的演变:用法渐趋多元化,从主要作助词发展到兼具助词、动词、名词等几种词性,词义也在逐渐增多,到西汉时其意义基本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领有名词提升移位后处在宾语位置的隶属名词的赋格问题.假设汉语中也存在一个类似于功能性语类的曲折词Ⅰ,认为汉语的动态助词"了"是一种时态标志,相当于功能性语类Ⅰ,可以给领有名词提升后留下的隶属名词赋格,解释了汉语中诸如"张三死了父亲"类现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似的"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解释为: 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像雪似的那么白;彷佛睡着了似的;乐得跟什么似的.也作"是的".  相似文献   

13.
单一格助词接续动词或名词构成的表达方式,其动词或名词部分已失去了原来的实质性意义,它们主要接在体言后面,在句中起到同格助词一样的句法功能,这类词在日语中称作"复合格助词"①。"复合格助词"与格助词具有相同的作用,但"复合格助词"与格助词的不同使用却有着语感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历来对"の"的考察已有许多,对它的各种性质和用法也有不少分析,但对于其连接副词和部分接续助词的用法还没有比较合理的解释,尤其是"接续助词 の 名词"的连体修饰用法.通过本文的举例说明希望对于一些语法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名助词“的”与“的”字短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名助词“的”的语法作用 名助词“的”是专指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的助词。这种由“的”和它前面的实词性词语构成的“的”字短语,在结构形式上,相当于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省略了中心语。“的”作为使整个语法单位名词化的标志,同前面的词语结合稳定,不能省去。 在意义上,它用对事物的修饰和限定来表示事物本身。它所指称的事物有较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普通话中有一种音变现象叫轻声,读轻声的词语有一部分是有规律可寻的,例如: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名词后缀、一些方位名词、趋向动词、一些叠音词的后一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文献中,"准"是个极常用的虚词.它可用作动词,表示思考、考虑;又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和"唯""维"还构成通假关系.有一种用在两名词之间,这种用法较为特殊,在此我们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8.
"左右"在汉语史中经历了一个语法化的过程:由名词,代词等最终虚化为助词.本文对"左右"在古代及现代汉语中的义场进行了归纳,并分小类考求了其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日语教学或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时间表示方法作了明确阐述,对日语中的时间名词进行了分类,并以实例说明时间名词什么时候应该加格助词に,什么时候不该加格助词に。  相似文献   

20.
五、从由助词1、从由助词用在处所或时间名词、代词的后面,表示动作从某处发出或从某时开始。有时也能用在一般名词后面表示来源。例如:我从北京来。缅甸语 ka~(51):我北京城(?)来(尾助)载瓦语 mai~(21):今天(?) 你们(助)老师是了从今天起你们是老师了。从由助词所表示的是动作发出的地点或开始的时间,它与处所助词的区别在于:处所助词所表示的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