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图检查用于肾功能测定,静脉注射放射示踪剂后,随血流进入肾脏,在肾内的聚集和排出,就可以表现为放射性的聚集和减少。用予先对准两侧肾脏的探测仪器,描记出开始逐渐上升,继而逐渐下降的起落曲线,这条曲线称为放射性肾图(简称肾图)。它的上升反映(131)I-邻碘与尿酸在肾脏的聚集速率和从肾内排出的速率,分别反映肾脏血流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131)碘(~(131)Ⅰ)之所以能用于甲状腺功能的检查,主要取决于:(1)物理因素:~(131)Ⅰ在衰变过程中,主要释放出两种射线,即β和γ射线。γ射线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甲状腺的被膜及皮肤,因此可以从体外用探测器测量出来并记录出它的相对强度。(2)生物学因素: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之一,具有摄取和浓集无机碘的功能。放射线~(131)Ⅰ和非放射性碘虽然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一样,在机体内的生物学性质亦大致相同。而碘被浓集的速度和数量与甲状腺功能有关,因此根据甲状腺摄取~(131)Ⅰ的能力可以判断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摄~(131)Ⅰ率的数值,除受设备条件和技术方法的影响外,正常健康人也因各地环境中(饮水及食物)含碘不同出现较大差别,直接影响到甲状腺摄~(131)Ⅰ率的高低。各地的实验室都从测定本地正常人群中,找出甲状腺摄~(131)Ⅰ的均值和范围,建立本地区正常值。  相似文献   

3.
1.人们经常用“鳄鱼的眼泪”讽刺那些伪善的人,鳄鱼真的会流眼泪吗?2.一般动物由肾脏来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而鳄鱼的肾脏功能不完善,它利用长在眼睛旁边的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盐腺”来排泄。当它向外排泄大滴的盐水时,人们就以为鳄鱼在流泪了。3.其实,除鳄鱼外,海龟、海蛇、海蜥和一些海鸟,也都存在“盐腺”,能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而将淡水留在体内。4.这些动物的“盐腺”构造几乎一样,中间是一根导管,向四周辐射出几千根细管,与血管交错在一起,可以把血液中多余的盐分离出来,通过中央导管排泄到体外。这种生…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册)教材中“排泄”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笔者认为教材中将二氧化碳称为“废物”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由于通过体表和呼吸蒸发的水分较多,加之肾脏的浓缩功能较差,排泄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水分相对增多,因此,新生儿每日需要较多的水量。一般地说,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120—150毫升,约为成人的2—3倍。人工喂养儿因人工喂养所用的牛奶、羊奶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要比人奶多,而超过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盐分的代谢产物,要随水分排出体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给水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移动的大多数物质,其相当一部分由于呼吸、排泄和死亡而归还环境,因此在生物体内聚积的数量基本恒定。但是有一些物质不能随生物的呼吸、排泄等生理活动排出体外,而是聚集在生物体内,并沿食物链的移动而浓缩在更高一营养级的生物体内,其浓度...  相似文献   

7.
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实验室方法很多。诸如BMR测定;PBI测定;~(131)Ⅰ摄取率测定;甲状腺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等。由于方法学的原因,前三者受含碘食,药物的影响致使临床诊断符合率较低。血清总T_4的放射免疫分析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的特点,目前已成为甲状腺功能体外试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成长》2005,(6):55-59
人的皮肤新陈代谢的周期是28天,当新生细胞从基底层上升到角质层时,会将黑色素带到皮肤外面来.并随着老化死去的角质细胞(皮屑)的自然脱落而剥落。皮肤表皮基底层存在吞噬细胞,能将黑色素颗粒吞噬掉,并使之随着人体正常的排泄而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9.
虾皮——每500克虾皮的含钙量高达250克,而钙有助于铅的排泄。牛奶——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消除人体对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正>本章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偏多偏深,同学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出现许多困惑,在考试时遇到这部分内容失分率较高,为此,老师将对本章的重难点和结合以往学业水平考试常考的要点给予一些学习上的指导和建议。一、知识梳理及易错点分析(一)排泄与排遗的区别1.排泄:是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皮肤排出体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人体进行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从而完成多种生命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细胞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尿酸,还有多余的水分、无机盐等代谢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排出体外。排泄主要是排出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无机盐和水等。有三种方式:排汗、排尿、呼气。消化道内还有不能消化吸收剩下的食物残渣,排便将食物经过消化道后剩余的残渣排出,不是体内产生的,所以称为排遗。  相似文献   

12.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大部分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体外。根据化验分析,尿液的成分中95%是水,3~5%是可溶性磷酸或尿酸  相似文献   

13.
河蚌(无齿蚌Anodonta)在中学及大专院校动物学教学中,均为软体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河蚌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雌河蚌每当繁殖季节到来,雄河蚌从生殖孔排出精子,经鳃上腔由出水管排出,随水流进入雌河蚌的鳃水管中,雌河蚌排出的卵经鳃上腔至鳃水管与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方案排泄有3条途径:排汗、呼气和排尿。前两条途径在前面相应的章节已提到.在这里再次提出,有利于学生对排泄这个概念的完整理解,不致于误解为排泄一排尿。排尿是最主要的一条排泄途径。要能很好地理解排尿这条途径,必须先弄清楚泌尿系统的结构,而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所以尤其要弄清楚肾脏的结构。因此,肾脏的结构是本章的一个重点。肾脏的结构比较复杂,出现的名词较多,而且从字面上看比较接近,学生不易掌握。所以,将这部分知识这样处理:让学生先按教师给出的阅读提纲看书、实验(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使…  相似文献   

15.
在元素的大家族中,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其扮演的角色可谓"多才多艺".一、"诊病"高手为了迅速诊断病人是否患有甲状腺病,医生常让病人口服碘-131片(其中含有示踪原子I-131).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册)教材中“排泄”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笔者认为教材中将二氧化碳称为“废物”是不确切的。理由有二:1.二氧化碳在高等动物体内参与体液调节。此点在初中《生物》教材《激素调节》(P105)一章中是这样阐述的: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除了激素以外,还有新陈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当血液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时,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2.二氧化碳参与部分物质的合成。如二氧化碳在…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和放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 ,易溶于水的、生物体能够分解的毒物 ,经机体的代谢作用后 ,很快排出体外 ,而脂溶性较强、不易分解、与蛋白质或酶有较高亲和力的毒物 ,就会长期残留在生物体内。如滴滴涕 (DDT)、狄氏剂等农药 ,多氯联苯 (PCBs)、多环芳烃 (PAHs)和一些重金属。它们性质稳定 ,脂溶性很强 ,被摄入生物体内后 ,很难分解排泄。这些物质在体内的浓度增大方式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1 生物浓缩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种生物 ,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 ,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物》对鸟类的尿及其排泄作了如下介绍:“由于鸟类的尿总是和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而尿液又浓又少,因此排出的尿液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这种解释会被误认为鸟类的尿液以水样的形式混在粪便里,由于较少,所以不易看见。其实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所编的(动物学)等资料介绍:鸟类产生的尿主要由尿酸组成,尿酸是高度不溶解的物质,当尿进入泄殖腔后,由于泄殖腔和肠壁的重吸收作用.大量的水分又重新回到体内,故尿常呈半凝固的白色结晶。随粪便一起排出的白色物就是尿.鸟类的尿在哪里?@荀恒杰$江苏省大屯煤电公司第一中学!221611…  相似文献   

19.
危言 《课外阅读》2011,(12):50-51
辐射射线如何致人生病在核泄漏中,有四种放射性同位素是对人体比较有危险的:碘-131、铯-137、锶-90及钚-239。这四种放射性同位素中,碘-131是  相似文献   

20.
包闽  李力 《生物学教学》2013,38(5):67-67,10
1排泄与排遗的废物来源不同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水分是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这些废物是由生物体自己产生的;粪便是由消化道内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形成的,是生物体从外界摄取的食物中不能被生物体消化吸收的部分。消化道虽在体内,但与外界相通,因此,粪便并非由人体内环境所产生的,这是粪便的来源不同于二氧化碳和尿液的主要原因。简言之,生物体将内环境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将消化道内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