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研焦虑是考试焦虑的一种具体形式,过度的考研焦虑会干扰考生的复习和考场发挥,危害考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探讨考研焦虑的影响因素并找出相应的自我调适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对大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考研的人数迅猛增长。随之产生的考研焦虑问题被社会所重视。本文基于对大学生考研焦虑问题的调查,结合考研焦虑问题的现状,在充分分析大学生考研焦虑产生原因后,建议引入社会工作理念,积极寻找解决考研焦虑问题的方法,为解决考研焦虑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只是普通本科学历,之前考研没考上是我最大的遗憾,也是我拿不到很想去的工作机会的原因,我要不要再次考研呢?"电话那头小林的声音充满焦虑和懊悔。小林是2021届某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秋招中没能拿到心仪的工作机会,所以来找我做职业生涯发展咨询。作为一名长期辅导职业生涯发展的咨询师,我接待过不少自我认为是学历限制住个人发展的来访者。与他们的交流中,考研是重复最多、最令其纠结,也是最易产生懊悔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了解应届大学生考研焦虑状况与外部影响因素,缓解考生的考研焦虑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利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情况调查问卷,对芜湖市本科应届考生共计240名被试(其中文理科学生人数各占一半,男、女生人数各占一半)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生活在民主型家庭的被试的考研焦虑要低于放纵型、专断型、溺爱型家庭的被试的焦虑水平;有过重大考试失败经历的被试,考研焦虑水平要明显高于没有此类经历的被试;就业压力也是造成考研焦虑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之一。由此得出结论:不同父母教养态度对大学生考研焦虑水平有影响;重大的考试失败经历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是考研焦虑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只是与"考研热"几乎同时发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就业难对考研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过度"的高等教育为大学生考研提供了现实条件与选择可能,信息社会来临下的精英阶层标准的上升为大学生考研指引了方向,大学生"对所学知识很感兴趣,觉得自己学的不够,想继续深造"的内在个体需求是其最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队伍中,每年因考研失败转入就业大军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会因考研失败而沮丧,会因不明就业形势而感到焦虑和恐惧,会因迷茫而自我否定。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焦虑已在我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课外补习投入存在一定关联,也是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洛·梅把家庭教育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过度焦虑.本文围绕"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两种家庭教育焦虑对课外补习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子女"学科类"和"艺体类"双重补习,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只注重"学科类"补习;(2)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易有正常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更可能过度焦虑;(3)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可通过课外补习投入转化教育过度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则由于资本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过度焦虑的恶性循环;(4)过度焦虑型家庭的教育常会逾越父母爱子的边界.基于以上结论以及对"中国特征"的分析提出完善政府作为外部治理主体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作为中介治理主体的质量保障、提高家庭作为内部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等建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过度焦虑型家庭谨守爱的边界.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考研心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考研动机、考前焦虑程度、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性别、报考学校、本科所学专业、是否跨专业、本科所在学校五个维度上的差异。采用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问卷、考前考研焦虑量表和大学生健康量表对310名考研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考研心理不容乐观,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95):161-162
探讨团体音乐辅导对缓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及其进行干预,主要内容以西华大学8名本科考研学子作为被试。在实施干预前后,被试均填写《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检验被试成员的焦虑情况和压力现状前测、后测的差异,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研究为考研学子心理压力缓解寻求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其面对压力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也为学校社会工作干预考研学子的心理压力提供技术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学困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转化"学困生"是学校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去转化他们是一个长久的课题。我认为应该抓住四个"点"。一、寻找焦虑心理中的"希望点"学困生考试有过度焦虑的心理,说明他们也想考出好成绩。此时,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理解,更渴望帮助。教师应把握这种心态,给他们以真诚的帮助。譬如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就开始了对东方尤其是古老中国的侵略,在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传教士的活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发生在山东的“曹州教案”(又称巨野教案)就是典型的外国资本主义以教案为借口达到其侵略目的的事例。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of children's narrativ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yslexia and being teased at school and explores the dynamics between dyslexia, being bullied, self-esteem, and psychosocial problems. We reconstructed four profiles of inner logic in the children's reactions to being teased or humiliat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ir dyslexia. Most children with dyslexia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teasing and feeling worthless by concealing both their emotions and their academic failures. Others, however, concentrate on their academic progress, and their self-esteem seems to be strengthened by fighting against dyslexia.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华侨的抗日斗争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和华侨华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尝试分析抗日义举与扩大南洋华侨的社会影响力、改变其在居留地受歧视的地位、拓宽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发展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1917年写的《与天奋斗》诗。曾激励无数人英勇奋斗。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曾篡改该诗原意,用来挑起群众斗群众。给一些人理解该诗的真正含义打上了偏见的烙印。本文从“与天”、“与地”、“与人”奋斗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考证和分析。发现该诗既是当时的时代号角,又是对人类“奋斗”不息精神的歌颂。具有永恒的哲理性及艺术上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内心和谐,是党员干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发挥工作推动力,体现自身抗压力,保持宽松和谐关系营造力的重要内因。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利益交换原则和能者为尊的价值观念,人的价值导向容易产生偏差,如果没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控制,容易使人产生名利失衡、修养失调和行为失范的状况。因此,党员干部要实现内心的和谐,需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先进的文化滋养自己,从而实现自己与岗位和谐发展,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圆融和谐。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与时俱进的一个创新工程。高校应结合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此,应从拒腐守廉、防腐保廉、治腐促廉、反腐倡廉四个方面,加强教育的内约功能、制度的制衡功能、监督的约束功能和体系的整体功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 ,对国共关系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出于对“九一八”事变的错误认识 ,国共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加深。然而正是抗日战争发展的需要 ,最终使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进程 ,影响和改变着国共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国共合作的走向 ,决定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Sexual offenders tend to hold attitudes and beliefs which minimize and justify their offending behavior.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distorted thinking supporting sexual offending and blame attribution would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offe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sexual offenders. METHOD: Two groups of sexual offenders separ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age of their victims (sex offenders against children, 36; sex offenders against adults, 30) were compared on measures of cognitive distortions relating to sex with children and rape and a measure of blame attribution which assesses external, mental element, and guilt feeling attributions. RESULTS: Child sexual offenders endorsed more cognitive distortions relating to sex with children, but there were no group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distortions relating to rape. Those who offended against adults reported more external attributions and child offenders reported more guilt feeling attributions. Mental element attribution related to alcohol intoxication and use of violence in the offence, but was not related to group differences. CONCLUSIONS: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as suggesting that child sex offenders support their offending by more enduring distorted cognitions, while those who offend against adults use blame attribu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articular offence.  相似文献   

19.
近代湖南绅士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对儒家文化怀有特殊的感情,加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成功,更加助长了他们护圣卫道的文化意识,他们痛恨洋教士对中国文化的征服政策,痛恨洋人的侵略和掠夺。他们以谣言唤起人们的仇教激情,以书文揭帖作为反教的宣传工具,广泛动员了湖南的社会力量,开展了连绵不断的反洋教运动。  相似文献   

20.
韩东和伊沙是"他们"诗社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代表诗人。在诗学观念上,他们同时站在民间写作的立场,走出神性写作的规训,认真地体味世俗趣味和平凡人生,表现了鲜明的反文化的决绝姿态。可二人却选择了不同的审美立场,韩东走了一条向日常生活回归的还原之路,而伊沙却选择了推倒诗歌圣坛的颠覆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