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探索地球村     
啊(7喜马拉雅山也可以吗叩那多费劲啊!越是往下凹就离地球中心越近啊!挖起来就比较省力气啊!越薄的地方肯定就离地球中心越近!地面上再低的地方又怎么可能低得过海底呢甲因为上次亮亮说过海底的地壳比较薄啊。我们的地球,像这个苹果一样。它是述之由风化的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岩石圈”。理rr④地壳的厚度在全世界各地是不一样的哦、像青藏高原,地壳育60一80公里厚呢‘7但也有很薄的地方,像太平洋海底,有的地方只育8公里厚。r这些东西比钢铁还要坚硬好多倍。却又可以慢慢地变形和移动,而且不会断裂。科学家们认为地球里…  相似文献   

2.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一位名学说过:“物理,物理,见物讲理。”在新课改的课堂里就出现了一位跟我讲道理的“小科学家”,他认为我们一直传颂的苹果落地,也可以说成地球落在苹果上。这一句“地球落在苹果上”让我看到了新课改正在蕴育着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面对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正在论证一个非常大胆甚至匪夷所思的设想:既然越来越炎热的地球正越来越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那么为什么不能调整地球的运行轨道把它弄到一个凉爽怡人的地方去?如果这一想法成为现实,人们不仅会生活得更舒服,地球适合生命生存的时间也可延长多达60亿年。  相似文献   

4.
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平的,太阳落到地平面下面,天就黑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嵌在天幕上,由于天幕不停地转动才引起太阳东升和西落.现在,人们已经明白:每隔24小时经历的一次白天和黑夜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那么,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地球确实在自转呢? 历史上最有名的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实验被人们称为傅科摆实验.说起傅科做这个实验,还别有趣味.那么,我们先来看这个实验,然后再自己动手做做.  相似文献   

5.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一位著名学者说过:“物理,物理,见物讲理。”在新课改的课堂里就出现了一位跟我讲道理的“小科学家”,他认为我们一直传颂的苹果落地,也可以说成地球落在苹果上。这一句“地球落在苹果上”让我看到了新课改正在蕴育着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这堂课是在爱学习完重力之后,大家一起探究苹果落地的问题,经过讨论几乎全班同学都认为:苹果一天一天的长大,即质量m逐渐增大,苹果所受重力G=mg,因此苹果受到的重力也在一天一天的增长,而悬挂苹果的蒂正在枯萎,当这个蒂不能承受这个逐渐增大的重力时,苹果就落地了。就在其他同…  相似文献   

6.
到现在,关于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传说已被证实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地球是绝对安全的,那也未必。因为科学家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后发现,平均每隔十万年就会有一个体积庞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  相似文献   

7.
月球如何诞生并绕地飞行长久困绕着科学家们。最流行的理论是当太阳系形成时,一个天体与地球相撞,天体与地球相撞,一大块岩石被撞飞,围绕地轨道上。但是现在南非西开普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两大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地球可以钻透吗?地球里面究竟有什么?不仅你们这样想,科学家也想知道地球深处是什么样子。如果用一个巨大的钻头在地球上钻出一条隧道,再乘火车游览一番,一切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了。小朋友,你知道这条隧道有多长吗?将近13000千米,轿车要疾驰4天4夜才能走完,就是坐喷气式飞机也得用14个小时。不过,即使能够制造出穿透这样深度的钻探设备,这样的隧道也难以钻成,因为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坚硬的岩石都可以熔化。难道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地球里面的构造吗?不,地震波帮助了科学家,它穿过地球内部又被反射回来,告诉我们中途碰到了什么。我们的地球就像…  相似文献   

9.
杨旎 《内蒙古教育》2007,(8X):44-45
科学家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发现和命名了约170万种动植物,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物种远远超过这个数。试图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们在这样一个谜团面前很没面子:没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生存着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种大约为300万种,现在则认为至少有500万种,但许多专家指出,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核心部分是什么东西组成的,现在还知道得很少。有些人认为在几百千米厚的坚硬的地壳下面,就是炽热的液体。有些人认为整个地球一直到中心都是凝固的。要解答这个问题比较困难,因为现在最深的矿井也只有7.5千米深(人迹能到的最深的矿井更浅,只有3.3千米),而地球的半径却是6400千米。如果能够沿着地球的直径钻一个洞一直穿过它,那不用说,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可是现在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这个问题争论了好多世纪。十六世纪哥白尼首先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围绕着太阳运动(即地球的公转),而地球本身也在不停地自转。这个学说为后来许多科学家所证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四季的变化和天空星座交替的现象,来认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小学自然《教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估计,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而地球是可以与太阳同在的,太阳还可以平稳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50亿~60亿年,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近100亿年的寿命。如果我们将地球的100亿年的可能寿命压缩为100年,来看一看地球生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地球结局的科学家们说,这个星球最终将干涸,烧毁或冻结成冰。现在还不必担心最后的结局:这些灾难性场面至少要过5亿年才可能出现。专家们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议上说,从长远角度看,地球的未来阴森恐怖。宾夕法尼亚大学地球科学家詹姆斯·卡斯廷说,地球的命运依赖太阳,而太阳也像其他恒星一样不可能永远存在。卡斯廷说,太阳将变得越来越亮,越来越热,最终会升高地球的温度;那时,问题就开始了。他说:“当平均温度上升到140华氏度(60摄氏度)时,情况就不妙了。  相似文献   

14.
寻找新地球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一个类似于我们所在的太阳系的星系,其中可能存在外星生命或者有一颗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个星系围绕着一颗从地球上可以用肉眼看见的恒星运转。科学家们说,该星系似乎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太阳系  相似文献   

15.
自从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遨游太空开启了太空时代以来,那些向往更广阔的宇宙空间的科学家们就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创造更加便捷的方式,让人类能够方便地往来于地球和太空之间。1 9 7 0 年,美国物理学家皮尔森提出建造“太空电梯”的设想,而当时人们的反应就是让他去“改行写科幻小说”。无独有偶,1 9 7 9 年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他的小说《天堂之泉》中也提出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构想:他设想在地球赤道上空的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上向下伸展出一个梯子,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天空中相对地面没有移动,所以人类可以乘坐电梯到达近地宇宙空间去观光旅游。“太空电梯”的实现将是人类一次重大的科技飞跃,能否美梦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 (伊 帆)  相似文献   

16.
公元 2 888年 ,好战的S星球人接到探子 0 0 1号报告 ,报告中说 :“最近观测到一颗土黄色星球 ,名叫地球 ,星球上存在生命 ,又用记忆回播器观测 ,发现这颗星球以前鸟语花香 ,树木葱茏 ,是典型的绿色星球。另外据他们自己说 ,是他们的先辈把树木砍光了 ,毁坏了草原 ,让天空失去了蔚蓝 ,让大地失去了植被 ;让动物相继灭绝 ,让海洋失去了清洁……现在 ,食物、饮水全都存在危机。我个人认为 ,可以攻打地球并占领它 ,以便用这颗星球试验我们的NTD导弹系统。但不能现在攻打 ,再须等 1 1 2年。S星球的统治者一看这报告乐得一蹦三尺高。这夜召开…  相似文献   

17.
地球未来气候如何科学家又有新说地球未来的气候如何?是变暖还是变令?对此国内外科学家争论不休.大多数认为地球正在变暖,但也有不少科学家用很多事实证明地球正在变冷.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发表研究成果,抨击"变暖说".他们认为,目前地球在朝低温比、温润化方向发...  相似文献   

18.
<正>从45亿年前形成至今,地球自转越来越慢,而地球自转一周即为一天,因而一天的时长也越来越长。当然,这里说到的地球自转降速是在亿万年的时间长河里非常缓慢发生的,我们人类无法直接感知,但又跟我们休戚相关。在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认为一天时长的增加很可能跟历史上地球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加密切相关。而正因为大气层经历了氧气含量急剧上升,才陆续诞生了我们今天熟知的这些依靠有氧呼吸的生命体,包括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9.
英国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之所以只有雌雄两性,是因为大约20亿年前我们的祖先曾遭受到细菌的感染。地球上存在无数种生命形式,为什么多数物种只有雌雄两性?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蘑菇有多达36000种性别,一种被称做黏菌的奇异生物大约有13种性别,但是这些生物只是地球生物分为雌雄两性这个规律的罕见例外。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进化方面的神秘问题,如果地球生物有100种性别,并且可以与其中任何一种物种交配,那么地球生物在其周围环境中找到伴侣的几率将达到99%。英国巴思大学的教授劳伦斯·赫斯特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20.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如果没有直观的感知,学生很难理解,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采用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时先找两个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地球的轨道,让甲同学站在圆圈的中心扮作“太阳”,再叫乙同学站在圈上扮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