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自古有之且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即使两国关系低谷时期.文化交流也未停止。中国国家图书馆(下称“国图”)与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下称“日贩”)合作关系的建立,系上世纪后半叶两国交往日渐频繁的产物。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文化交流项目。30年的合作岁月和百多次的赠书,见证双方合作历程的同时,也见证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2年11月中旬,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应邀访问埃及,就中埃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进行商谈,并签订了两国1993—1995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两国朋友相聚一堂,说不尽共同话语.两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有着那样多的相似之处:相似的古老文明,相似的历史遭遇,相似的未来憧憬……  相似文献   

3.
李长林 《寻根》2004,(2):116-120
古埃及作为文明古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遗留于后世。中国与埃及远隔重洋,相距万里,在古代时期中埃两国直接来往较少,但古埃及的造型艺术曾流传到中国,构成了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4.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文化交流与合作关系是各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可以不断地加强和发展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和土耳其两国文化关系密切。有力地增进两国人民问的了解和友谊。时至今日,文化已经成为两国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1997年工0月8日,文化部刘忠德部长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埃及(金字塔报》主编萨拉迈夫妇。刘部长说,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两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相似的地方,埃及古老的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埃及(金字塔报》是著名报纸,许多中国人对它都很熟悉。刘部长指出,文化交流是国际间最重要的交流之一,它增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埃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由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努力,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在这方面,包括(金字塔报》在内的新闻媒体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萨拉迈主…  相似文献   

6.
在我即将结束在中国的任期之际,我感到有必要向《中外文化交流》杂志表达我最热烈的感谢之情,感谢它使我有机会向中国人民介绍塞浦路斯拥有9000年历史的文明。同时,我还要对该杂志为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我认为文化的力量要比政治的力量更加强大,因此我在任驻华大使期间将促进塞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作为首要工作之一。塞浦路斯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两国在吸收其他文明精华的同时,都保留了本国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我即将结束3年多的任期离开中国,而这恰逢塞中两国建交30周年。为庆祝这一时刻而举行的各种活动表明了我们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在过去的3年里, 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官员互访频繁,从而极大地加强了两国人民的理解。我相信目前正在进行的将塞浦路斯诗歌翻译成中文的工程将成为两国文化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在我任职期间,我竭力与中国的同行合作以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相互关心,消除漠然”。我相信我们努力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向中国和我许多中国朋友说“再见”是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正在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变自身命运的历史性时刻。 不过我将以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位于越南河内市中心风景腐施的还剑湘西南面,有一座古老的古建筑群,这就是有近千年历史的文庙。它是越南古代把奉孔子暨越中两国杰出文人的场所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越中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河内文庙建于1070年,是由崇尚中国儒学的李朝皇帝敕建的,距今已有92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要了解世界,世界要了解中国,这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以文化交流为桥梁,促进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了解,促进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这正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要义所在。1996年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丰收年。从年初起,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各类艺术团组即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访演。中国的杂技团访问南太平洋的马绍尔、斐济等国,受到所在国从总统到民众的高度赞赏。中国南京艺术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以色列三国,受到八万多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国甘肃杂技团在非洲和中东七国访问,带去了中国的艺术和友谊,佛得角的文化国务…  相似文献   

9.
摩洛哥国家剧院副院长科伦比先生是我在摩工作期间的老朋友,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他于今年10月访华时,我曾前往宾馆拜见他,就中摩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友谊同他促膝长谈。牢固的文化关系摩洛哥(马格里布)一词在阿拉伯文中,意为“日落之国”、“西方之国”,可见其距中国之遥远。尽管如此,两国却有着传统、密切的文化交流与深厚友谊。新中国和摩洛哥的文化关系开始于1957年,即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前一年。今年11月1日适逢中摩建交40周年纪念,为此中国文化部负责人、中国艺术团和摩洛哥文化事务部负责人、摩艺术团将于今年第四季…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中国和以色列建交五周年。建交五年来,中以两国不但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成果的交流与合作,双边的文化艺术交流亦有声有色,在两国文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96年夏,本刊记者以中以文化交流为题走访了到任不久的以色列驻华大使南月明女士(ORANAMIR)。南月明大使自六十年代起长期担任以色列政府青年、妇女和文化教育等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1992年担任内阁部长,1995年9月率以色列政府妇女代表团来华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1996年6月出任以色列驻华大使。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温文尔雅的南月明大使首…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华人文化常被视为集体主义的代表;而法国以其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被作为是最具个人主义性格的国家之一。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理性思潮的面对面,犹如一滴水里的分子般不停地发生无声的碰撞与融合。今天,尽管两国交往日益密切,民间文化认同日益增进,中法人文交流进程中仍然存在矛盾和误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人民有文字记载的友好交往和传统友谊可以追逆到2000多年以前。中印两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友;两国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着悠久的文明。今年,是印度独立扣周年。记者最近采访了印度驻华使馆分管文化的二等秘书卫古玛(VIKRAMK·DORAISWAMI)先生,同他就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进行了交谈。卫古玛先生一口流利的汉语是在香港学的;他热爱中国文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中国历史;在没来中国以前,他就读了许多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书;他尽可能多地观看前往印度访问演出的中国京剧、杂…  相似文献   

13.
1997年5月6日至9日,由刘忠德部长率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文化代表团一行6人对北部邻邦蒙古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蒙建交以来中国文化部长首次访蒙。代表团受到高规格礼遇和隆重热情的接待。蒙古国总理会见了代表团。中蒙两国文化部门领导人举行了工作会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向蒙古国科教文部提供了文化用品和图书。代表团在首都和外地参观了文物古迹及文化设施,观看了文艺演出。刘忠德部长一行访问蒙古国取得圆满成功,为发展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中蒙睦邻友好关系,写下了新的篇章。刘忠…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地理相邻,自古文化交流甚多,成效喜人。如何维持这些成果,并将其升华,为推动两国人民友谊产生积极影响,是致力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有识之士关注的共同焦点。  相似文献   

15.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16.
凡比较敏锐的人均发现,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已经由改革开放最初的个别项目、短期项目、阶段性项目,发展成为当今,就时间而言——旷日持久;就规模而言——宏大壮阔;就内容而言——丰富多彩;就地域而言——幅员辽阔……,且不言前不久在德国结束的声势浩大的“柏林亚太周·中国文化年”活动,也不说即将与法国举办的门类齐全的“中法文化年”活动,紧紧与“相约北京”联欢活动衔接交叉并长达一年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日本文化年”,“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中韩国民交流年”和“中日韩人员交流年”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又在2002年盛春之际隆重开幕。上述中日韩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缘于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和中韩建交10周年,其创意可追溯至2000年朱镕基总理访问日本和韩国时,分别与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就2002年中日两国互办“中国文化年”、“日本文化年”以及中韩两国共同举办“中韩国民交流年”活动达成共识。同年,东盟和中日韩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2002年共同举办“中日韩人员交流年”亦达成共识。为此,中方成立了由17个部委和团体共同组成的中日韩“文化年”中方组委会,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任组委会主席。在组...  相似文献   

17.
<正>亚洲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展览总结研讨会在东京举办2月2日,由日本奈良县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的“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展览总结研讨会在东京有乐町举办。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陈诤、日本原文化厅长官青柳正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18.
舞蹈精灵蒋可钰大学毕业之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远涉重洋来到陌生的非洲,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喀麦隆国家舞团。她不仅为促进中喀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黑马王子”。  相似文献   

19.
位于风光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歌舞总团,最近排了一部以历史上中日蚕桑文化交流为内容、叙述中日两国人民共创丝绸辉煌和深厚友谊的歌舞诗剧《马头娘》。这部剧的上演,对浙江省的对外文化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深化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深情。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纷纷邀请该团出国交流演出。世人通过对这部剧的观赏,可以了解到在1300多年前,中国杭州的丝绸业就相当发达,由此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引出了古代浙江人民发展对外交流的史话。大型歌舞诗剧《马头娘》,表现的是中日丝绸文化交流中一个动人的故事。男主人公日本…  相似文献   

20.
中法两国博物馆展示着各自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多彩风貌。加强中法博物馆交流在两国文化合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五家博物馆合作,将10幅法国传世油画精品展现给中国观众,有助于人们从法国绘画精品及中法绘画艺术的比照中领略艺术的神奇力量和两国人民对人文精神的不懈探索。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