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新琼 《报刊之友》2014,(11):112-113
在"大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尤其是地方广播新闻,要如何突破重围,在有限的条件下放大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即在立足本土新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以泉州广播电视台《泉新闻》为例,探讨城市广播轮盘新闻,如何在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挖掘自身内部潜力,走出符合自己特色的"格式+个性"的轮盘新闻。  相似文献   

2.
张筱红 《报刊之友》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陕”、“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探析地方电台新闻广播的“类轮盘”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轮盘模式当下成为广播新闻的宠儿,全国不少地方电台纷纷模拟已初见成效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轮盘模式,希望提高在收听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电台却出现了被轮盘所累的窘迫现象,轮盘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本文针对广播轮盘的核心内容,分析了地方电台模拟中央电台轮盘模式的不足,提出了避免、改变这种“被轮盘”现象的思路,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电台自身发展实际的“类轮盘”模式。  相似文献   

4.
全新改版的“陕广新闻”,颠覆了传统广播新闻的生产、播出方式,以大编辑、大策划的理念,全面创新、再造流程,建立起开放、渐进、伴随、互动、轮盘滚动的编播模式,实现了广播新闻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目前,四大新闻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都有各自的传播优势,也有各自的传播特点。如何有效地发挥广播自身的特点,让其在新媒体时代还能吸引住受众,成了当前广播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广播新闻应通过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来拥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广播新闻中的纯文字稿件。广播新闻诞生之初,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多以文  相似文献   

6.
陈永松 《中国广播》2010,(12):81-82
本文结合大量的广播运作实例,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广播传播理念的创新,提出广播媒体新闻的竞争策略:采用“板块+轮盘”的运作模式对新闻广播进行改版,采取多媒体协同作战,创新舆论监督模式,再造广播新闻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7.
轮盘式广播新闻,告别节目单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曦 《视听界》2009,(5):92-92
轮盘式广播新闻也叫滚动广播新闻,它以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长为单位,将全天划分为二三十个新闻单元,每时段滚动刷新即时资讯,通过这些单元不间断地轮盘式播报,将海量信息迅速传递。浓缩的新闻量、无与伦比的时效性,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听众认可。  相似文献   

8.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新闻报道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就常常要介绍它的背景。”(陈克寒《新闻要有背景》)广播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它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除了这“共性”上要求外,广播新闻要注意背景材料的运用也是由广播“个性”所决定的。广播新闻是通过电子音频技术,运用听觉符号有序组合向特定范围的听众传播新近发生或还在发生的事实报道,由电波携带的声音,虽然可以穿越千山万水不受空间和其它传递条件的限制,把信息送到听众的耳际,但广播传播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广播这种诉诸于声音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地方电台广播新闻轮盘式改版实践为基础,探讨在实际操作中的得失,并提出确保有效信息量是关键、新闻要即时播报、发挥广播特色、强化新闻指挥中心等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应具有自己的特点。近几年来,广播新闻进一步强调要“自己走路”,努力开拓广播新闻写作的路子,广播新闻的面貌正在逐年变化,有不少广播新闻佳作出现。但是,从总的方面看,广播新闻改革的步子迈得还不算快。人们还在议论:现在不少广播新闻,在导语写作、语言运用、体裁、形式等方面,与报纸新闻的区别不大。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编采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使用报纸文体和书面语言写广播新闻。“习焉不察”,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在采访场所,我们见到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地方广播新闻如何在有限的发展空间中,寻找到前进方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实现广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笔者认为,在新媒体大融合的格局下,地方广播新闻应该以新闻立台为基石,以快特巧深为途径,立足本土信息资源,培养意见领袖群体,主动融人新媒体,全方位打造出地方广播新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对话描写,就是运用人物对话刻画,描绘人物。常言道:“言为心声”,就是说人物的语言是其内心世界,思想和性格的直接体现,而人物语言的表现方式又在于写好对话。广播新闻作品依靠电波传送声音信号,诉诸于人们的听觉感官,更应提倡运用“有声语言”,“化声音为形象”。在广播新闻写作中运用对话描写,必需根据广播自身的特点,做到以下几点。一、简短明快,适合演播。鲁迅先生曾说他从来不让自己笔下的人物说上一  相似文献   

13.
曹寅 《新闻世界》2012,(8):64-65
本文对如何拓宽“民生新闻”思路,如何拓展“广播民生新闻”线索来源,以及如何深入挖掘“小民生”中的“大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广播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现时期已进入超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不仅面对其他传统媒体的竞争,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同时也面对如何完成自身的超越。轮盘式广播新闻以一种全新的概念出现在广播媒体的新闻实践中,力求通过对观念、模式、作业的创新,实现时效第一、内容制胜、实时互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增多、移动人群扩大,广播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成为老百姓尤其是移动人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民生新闻相比,广播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比如传播速度快、声音传播感染力强等,但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如何扬长避短?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广播民生新闻要想出彩、好听,必须遵循“民众视野、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原则,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通俗又不媚俗。  相似文献   

16.
吴国跃 《中国广播》2007,(12):40-4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上演讲时,针对“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以及当前许多广播人看不清广播自身特点,毫无方向地与报纸、电视、新媒体竞争的状况,提出了广播“回归”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广播媒体首先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善做的事、能做的事,然后再谈更高层次的开拓和创新。尤其是在节目内容的“回归”上,应该做好三个基本种类的节目:一是做好新闻,二是讲好故事,三是放好音乐。  相似文献   

17.
刘萃 《新闻世界》2013,(11):46-47
广播新闻传播受流程制约,新闻编辑经常受到新闻素养、媒体定位、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闻选择的控制是困难的,因此要求新闻编辑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使广播新闻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发挥到最大。尤其在新时代媒体下,广播新闻编辑效应提升需要编辑过程严格把关,增加缺陷分析工作,强化知识理解,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新闻信息纷繁复杂,如何根据自身节目定位,扩大新闻取材范围和信息量,在言之有物的前提下,将新闻节目编排得流畅、有序,持续吸引听众注意力,是广播新闻编辑要时时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广播综合性新闻节目如何灵活编排、提高新闻竞争力,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闻立台"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做好宣传、谋求事业发展的重要共识.2009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进一步回归广播新闻本位,更加尊重广播传播规律,突出体现全时性、大容量和思想性,按照"板块+轮盘"的模式,全新改版并不断完善.许多省级电台和较大城市的电台也迅速跟进,在"新闻立台"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独具特色的节目改革和尝试.市级地方台如何认识"新闻立台",如何实现"新闻立台",是需要认真面对和及时应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眼于思考现今广播如何将自身作为“信息”,通过形成自己的品牌,而借助其他大众媒介以及人际传播来传播自己。同时结合几家广播媒介的实践探求广播媒介将其“自身”作为“信息”来传播的可行性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