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世富  韩晓丹 《报刊之友》2014,(11):129-130
在移动端产品数量异军突起的今天,"脸萌"凭借其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利基化趣味性功能定位、趣味性话题传播等因素大获好评,本文以"脸萌"为研究案例,结合移动终端设备特征、移动互联网用户媒介使用习惯和心理特质等,整合提出移动端产品设计的四大法则,即洞察人性需求,提升情感投入;聚焦产品定位,保证用户体验;构建趣味话题,形成口碑传播;延展产品功能,强化用户黏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移动端推送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但不少博物馆面临数字化应用无法实现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预期,导致下载量和使用量较低的处境。本文以“故宫展览”数字化项目为例,通过对开发数字产品观念意识、展示设计能力的分析,总结出在设计数字产品中结合博物馆需求与观众需求,结合观众心理习惯与博物馆特色,构建以“物”为核心的展示内容,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展示形式,应用分众化传播策略等方法,探讨借助移动端数字应用对博物馆以教育为目标的传播属性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提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健康传播也向手机端转移,"移动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健康传播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丁香医生"的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微传播矩阵为例,探析移动医疗背景下的健康传播。研究发现,丁香医生的微传播矩阵具有即时方便、信息多样、关注情感需求的优势,也存在用户隐私安全隐患、科普信息通俗化不足、传播形式欠佳、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谈沪豫 《青年记者》2020,(11):80-81
目前,抖音已经成为企业、媒体、政府机构重视的传播平台.在城市形象传播的过程中,抖音以其独特的产品特性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抖音:城市形象传播的载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的传播要求发生了变化.移动端短视频替代传统互联网图文传播成为主要模式.同时,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也相应发生变化,从政府单一宣传到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社会力量共同传播.因此,立足城市文化和城市居民,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用户生产为内容来源,以短视频为载体的手机App,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要求.抖音既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平台,又为其制造了话题热度,承载了城市影像呈现与文化表达,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用户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逐渐上涨,对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多的需求,健康传播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医疗健康作为入门门槛较高的民生话题,相关线上知识产品的出现为大家获取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健康信息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本文以育学园app为例,基于知识付费背景,研究健康传播的...  相似文献   

6.
张小波 《传媒》2018,(13):57-58
"场景"意味着用户媒介消费的情境和习惯完全不同,其为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场景同时孕育了极具价值的新媒介形态.在场景革命下,移动阅读新场景的形成需要信息传播形态适配这种阅读场景,因而适配移动场景才是王道.新闻H5产品通过构建浸入式的移动阅读场景,满足了用户的多种消费需求,通过调动用户的生产力,形成了全新的UGC生产场景,也满足了用户社交需求和情感归属,还通过形式适配、内容适配和体验适配,满足了用户的移动阅读场景需求,为新闻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全国两会历来是各大媒体大比拼的时刻。在移动优先策略下,不少媒体推出创意十足、制作精良的移动端融媒"爆款"产品。仔细梳理发现,与传统媒介产品相比,这些移动端爆款产品并不只是形式的革新,而是从生产理念到传播路径的再造。  相似文献   

8.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9.
李传杰 《传媒》2016,(24):75-77
"互联网+"背景下,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日益数字化、移动化、网络化,其产品推送方式也更加视觉化、个人化.但移动网络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流行音乐的规模化传播效果,自媒体平台的推送式传播与用户的个人化音乐需求存在错位.流行音乐应借力于自媒体文化集群效应下的精准化分众传播、圈层扩散传播,以便更有效地拓展自身的受众市场,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6):68-72
观照聚合阅读新闻端、微博、APP三大移动出版平台的现实困境,本文从平台特点、传播行为分析了微信移动出版的特点,认为其开放式轻应用平台实现了受众个体与出版机构、移动端口与母媒体资源、生产管理与服务运营之间的便捷联接。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服务>内容>形式,提升用户交流"私属感"、联动推广公众号、碎片化内容、整合风格等增强微信出版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两会期间各大媒体比拼的新平台。本文以"人民新闻"和"腾讯新闻"两大客户端对2014年两会新闻的传播为例,研究不同类型的移动客户端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定位以及新媒体特性,提供差异化的时政新闻产品。移动客户端用户既是受众,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媒体在发展新闻客户端时,需思考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功能需求,发挥受众的能动性、主体性,在内容和形态上不断创新,以此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学术论文因专业性强等特点与移动阅读不尽契合,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学术论文移动出版的潜力和价值.学术论文移动出版可带来轻松的、非功利的科研信息接收状态;节约科研用户时间;满足用户浅阅读需求.然而,学术论文移动出版的现状不尽理想:各自为阵,发展不均衡;过于注重通俗化、趣味化加工;未能较好满足科研用户的核心需求.学术论文移动出版各主体宜发挥所长,实现资源互补;聚焦科研用户,逐步扩大目标受众;学科内期刊互建链接,为集群发展奠定前期基础;不宜过于考虑移动端特点,需平衡学术特性与移动特性,最终提高学术论文移动出版的用户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徐延章 《青年记者》2016,(26):89-90
如今,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注重用户体验的时代,用户从APP使用者转变为参与者,在智能手机交互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智能手机APP的设计从关注功能设置转向关注用户体验,从满足日常功能所需转向满足身心愉悦的精神需求.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移动APP排行榜数据显示,微信以54507.5万月均活跃用户量位居榜首,QQ以40820.6万月均活跃用户量名列第二.①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用户通过微信、QQ实现了朋友之间的语言、文字、图形等的交流,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这些需求层次之间,真正体现用户需求的是用户之间的情感传播.微信、QQ正是抓住了情感传播这一关键点,满足了用户的多层次的需求,获得了用户的肯定.在注重用户体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把握用户情感传播的需求,才能有效优化用户体验,智能手机APP交互艺术设计应把握情感传播这一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比较,总结了央视新闻移动端运作的两个"1+N"编辑规律,并结合县级融媒体移动端平台运行现状,分析了其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启示,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只要把握移动端两个"1+N"编辑规律,即可在不新增编辑团队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移动端平台布局,细化编辑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实现县级融媒产品全媒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杨涔  邵波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2):65-72
[目的/意义] 从用户体验的视角,构建一个融合影响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满意指标的评价体系,试图引导移动端图书馆系统完善用户服务。[方法/过程] 结合已有研究文献以及相关的在线评价,与专家讨论后,选择四大类16个指标构建基于用户使用体验的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结论] 移动端图书馆系统应该增加电子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源供给量,以满足用户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在线下载、在线阅读等功能,以帮助用户有效使用馆藏资源服务于其工作和学习;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要不断优化系统性能和人机交互界面,从而简化操作逻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6.
9月5日,腾讯新闻移动端战略发布会在京召开。此次战略发布会以"无线分享无限未来"为主题,围绕新闻移动化大趋势,分享了腾讯在新闻移动端的战略布局、产品现状以及商业化探索。腾讯在会中宣布,腾讯新闻移动端用户覆盖量已突破4亿。2013年上半年,腾讯在新闻移动端的集中发力收效明显。透过腾讯新闻微信版和手机QQ版,以及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在智能手机端整体去重后的用户覆盖量已超过4亿,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仅腾讯新闻客户端用户量即达到1.4亿,日均PV(页面浏览量)超过6亿。另一项公开排名同时印证了腾讯新闻移动端数字背后的市场反馈。在苹果公司推出全新AppStore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优先"和"移动视频优先"的大环境下,媒体的编辑、记者面临更高的能力要求,不仅要坚持把在传统媒体磨练出来的政治敏感、新闻敏感和价值判断能力等优势发挥出来,还要适应新媒体的表达方式,要体现出全媒体意识,充分利用各个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为用户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展示自身的能力。只有这样,媒体的编辑、记者才能更好地适应传新融合的需要,通过报道和活动不断增加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字阅读在满足人们功能型需求和休闲型需求的同时,呈现出移动化、交互化、全息化、全业务化、微传播化等鲜明特征。数字出版应充分研究各类渠道,结合自身内容特征与优势进行产品策划与设计,通过多渠道发布、多层次产品的提供赢取结构化利润。专业出版应在重视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多层次开发;教育出版应从满足用户的某一点需求出发构建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大众出版应深度发掘内容的媒体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璐 《传媒》2021,(21):72-73
随着5G技术投入使用、移动端设备大量普及,短视频时代来临,传统地方媒体纷纷转战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着手布局融媒视频新闻赛道.短视频具有快节奏、视听沉浸、便捷性等优势,符合多样化受众需求."四川观察"抖音号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新媒体平台账号.该账号具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高强度的用户黏性,推出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全网"出圈",以至于央视抖音号专门推出一期节目分析"四川观察"的出圈,而遍布淘宝等平台的相关文化衫等产品更是其影响力的体现."四川观察"的火爆出圈,离不开其优质的内容呈现和良好的用户互动体验.这说明,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依然为王,用户互动更为重要.在紧抓内容和用户的产品运营中,"四川观察"的出圈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如果说2009年的关键词是"起航"、2010年的关键词是"爆仓"、2012年的关键词是"191亿",那么2013年的关键词则非"移动网购"莫属。在今年"双十一"单日350亿的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终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进、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碎片化语境下的碎片化传播和电商对于移动端的重视,移动端购物越来越受到用户的亲睐,也逐渐成了未来电子商务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