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说起被誉为“人民记者”的穆青,人们会自然地想起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潘从正等一大串响亮的名字,这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象征的英模群像,到今天为止,仍然深深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地克服艰难险阻去争取胜利。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去学习和研究穆青,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他扎根最基层锲而不舍的“淘金”精神。穆青在新华社做了几十年的官,始终没有离开过采编一线。他无数次地离开繁华的北京,驱  相似文献   

2.
文有仁 《新闻实践》2003,(12):15-16
穆青同志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在这些日子里,我脑海里一直翻腾着他的形象。我同穆青接触不多,但从亲身感受到的几件事已给我留下一个印象:穆青是人民记者的榜样。我1956年从解放军转业到新华社后,由于长期在国际部工作,直到1966年初才知道穆青。这年年初,天寒地冻,新华社大礼堂的大厅和二楼挤得满满的,穆青做兰考采访见闻报告,介绍焦裕禄的事迹。当讲到焦裕禄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兰考人民痛悼焦裕禄时,穆青哽咽了,无法讲下去。原本一片静寂的大厅出现了轻轻的啜泣声。穆青停了片刻才继续讲。看来,穆青不仅广泛深入兰考采访,而且整个感情同兰考人民融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刚去世的新华社原社长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记者,又是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写出了许多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当代新闻界泰斗。研究穆青新闻作品的文章常见之于专业报刊和新闻院系准记者的毕业论文,而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记者穆青》,更是系统全面,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人民爱戴的记者穆青辉煌的记者人生。《人民记者穆青》由张惠芳、王窻合著。作者通过十年的采访、研究、写作、修改,使书的内容丰富翔实、生动精彩,思想鲜明深邃。捧读时,你会…  相似文献   

4.
说起被誉为“人民记者”的穆青,人们会自然地想起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潘从正等一大串响亮的名字,这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象征的英模群像,到今天为止,仍然深深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地克服艰难险阻去争取胜利。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去学习和研究穆青,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他扎根最基层锲而不舍的“淘金”精神。  相似文献   

5.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是人民十分喜爱和信赖的记者,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有关穆青生前身后的诸多文章中,绝大多数都把他作为一个名记者来加以描述和评价,这虽然与穆青本人经常强调自己就是一名人民记者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但是,作为一个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新闻大家来说,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充分挖掘出穆青对于我国新闻学乃至于新闻事业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穆青丰富而卓有成就的记者实践、新闻管理实践和理论贡献,都促使我们不得不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对其进行重新认识。穆青离开我们已经两年有余,但他留给我们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本刊消息(赵晓蕊):"我宣誓:作为一名新闻学子,我们将以穆青为榜样,热爱祖国、勿忘人民;顾全大局、立场坚定;实事求是、深入基层;堂堂正正、别无所求,沿着穆青的足迹,肩负时代的责任,做人民的好记者!"3月12日上午,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近百名学子铿锵有力的宣言声中,纪念穆青诞辰90周年暨新闻名篇名记者学术研讨会拉开序幕,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7.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实践中,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脍灸人口,影响深远。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穆青与人民群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他把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穆青同志不满足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  相似文献   

8.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9.
张方 《新闻爱好者》2008,(12):19-20
穆青是新闻战线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名的著名记者。他曾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工作,并且完整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五个历史阶段。穆青说,“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我热切地期待年轻记者早日成才,成才的年轻人越多越好。后继有人,党的新闻事业就愈有希望”。笔者在拜读穆青新闻作品时,也深切感受到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对青年记者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尤其在青年记者如何成才的问题上,这些期望和教导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说起被誉为“人民记者”的穆青,人们会自然地想起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潘从正等一大串响亮的名字。穆青的作品使20世纪的新闻史熠熠闪光,同时也成就了他在新闻界泰斗级的地位。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去学习和研究穆青,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他扎根最基层锲而不舍的“淘金  相似文献   

11.
访穆青     
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到上海,本刊记者访问了他。他回顾了自己的新闻生涯,道出了一条新闻工作的真谛。请看魏永征的专访《访穆青》。  相似文献   

12.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憾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  相似文献   

13.
穆青是中国新闻界一颗耀眼的巨星。2003年10月11日3时20分,这颗星陨落了,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大损失。挥泪送别一代名记者、一代新闻宗师,缅怀他半个多世纪中做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人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穆青把人民看得很重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很重。在人民心里,他不仅是不朽的,而且是常青的。他是人民真正的朋友我到光明日报社之前,在新华社工作了28年,其中在河南工作了18年。穆青是我的老领导和良师,他把老家河南作为调研采访基地,每年回去一次;在同他的多次接触中,我亲身感受他的政治家风范和高贵品格,感受他与人民群众真正…  相似文献   

14.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17,(15):65-66
穆青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被人们称为当代新闻界的“常青树”“三贴近的典型”“中国新闻界的脊梁和良心”.①穆青在长达6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民族情感、坚定的党性原则、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的人格魅力凝聚而成的“穆青精神”,成为当代新闻界记者的精神宝库,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不可或缺的新闻精品”,②比如《赵占魁同志》(1942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966年)、《铁人王进喜》(1972年)、《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1978年)、《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1979年)等.本文以人文情结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详细分析穆青新闻实践中的人文情结内涵,开启一个全面认知穆青及其新闻实践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崇尚尊师重教,不仅有无数尊师的美谈佳话流传于世,也有数不清的不忘师恩的动人故事感人至深。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光辉榜样。被誉为人民记者的穆青,堪称尊师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贾永 《军事记者》2013,(9):11-12
军事新闻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熟悉的名字闪现在脑海,这就是:穆青。作为我国新闻界公认的“人民记者”.穆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用他对人民群众的不变情感和传神之笔.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而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始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塑造人物、撰写报道的新闻实践.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无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穆青传》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2月28日举行了首发式。穆青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在20世纪的新闻史上,许多新闻名篇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这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正是通过穆青和他战友的笔,传播到人们的心灵深处。29万字的《穆青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口述和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穆青不平凡的一生,准确地刻画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及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他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不移,对人民群众发自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8.
10月29日,全国"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南校区召开.会议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穆青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广安教授.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穆青精神在研究穆青、发掘和整理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几十年新闻实践凝结成的"穆青精神"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我们将"穆青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1.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穆青认为,无产阶级新闻记者必须对劳动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人民的活动是新闻的主要源泉.穆青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感情和深厚的"报恩" "还债"意识,成为他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动力,他采写的新闻作品也往往因此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像穆青那样孜孜以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记者穆青逝世,《文艺报》发的消息连标题(未计标点)共计99个字。笔者读了这则讣告性消息,并不感到单薄,倒是颇受启发。印象最突出的一点是穆青靠自己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和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的位置。这也启发记者和通讯员既要重视被采用稿的数量,更要追求被采用稿的质量。《文艺报》刊发的消息共两段,其前一段是:“曾创作《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历史的审判》等名篇的穆青,10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就这么一句话把穆青是著名记者,他用写文学作品的功夫———“创作”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