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篇小说越来越受到文坛内外广泛关注的今天,人们对于长篇小说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但长篇小说的创作发展并不会因为人们的热切期待而随之逐年攀升。更为常见的情形是,因为介入创作的作者越来越多,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长篇小说越来越呈现出总体样态丰繁而重头作品较少的情形。这也意味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一年的数量以百计算,到1983年已是第四个年头了。比起长篇小说创作平平的1982年来,1983年虽仍未有大家所期待的“一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问世,但就其创作的整体而言,说它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却是不过分的。评述一下一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得失,对进一步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也许是有益的。在一百多部长篇小说中,反映建国以来的现实生活的作品猛增,占了一半,这在当代文学史上是第一次!而且总的来看,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的质量,超过了反映历史生活的作品。这一年长篇小说所呈现出来的题材大“转移”的新特色,令人十分  相似文献   

3.
刘晨 《新闻世界》2013,(11):212-213
美存在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之中。而新闻作品也是人们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审美描述成果。新闻作品是传播信息、记录社会、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表现,在媒介传播中处于优先主导地位。本文从新闻作品形象美的三个角度切入,以典型报刊类新闻作品为例,探究新闻作品的形象美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中的《文选钞》,为新发现的《文选》研究文献,今初步研究,有如下史料价值:其作者介绍有史书不载者,介绍作品多注重创作缘起或过程,注释作品注重概括题旨的“释义”,注释文体时阐释《文选》文体类别的排列顺序,注释江文通《杂体诗》多有对原作的介绍。今日研究《文选》者,不可不读此书。  相似文献   

5.
智水 《新闻天地》2007,(10):37-39
从中篇小说《公开的内参》、《离离原上草》直到长篇小说《永宁碑》、《爱的葬礼》、《太平天国》,再到历史题材影片《开国大典》、《太平天国》、《重庆谈判》,都曾引起过广泛关注和轰动。迄今为止,已年过花甲的著名作家张笑天已出版25部长篇小说,创作拍摄电影24部,电视剧330多集和25部文集,已有数千万字的作品问世,徽当代文坛誉为中国“写作英雄”。  相似文献   

6.
寓言和散文在我国虽然都是古已有之的,但我国古代实际存在的历代寓言作品并没有统一的称谓,即使到唐宋以后文人创作了独立成篇的寓言作品,也多被名之为“说”、“戒”、“言’等。把历代名称繁多的寓言作品统一名为寓言,是本世纪初学者们的贡献。但是直到现在,“寓言”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致,标准过宽的把一切文体中带有寓意的作品全部包括在内,标准过窄的则把许多寓言作品排斥在外。“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三世纪中叶文人的著述中,但无文体意义。具有文体意义的“散文”概念出现在十二世纪中叶的南宋。现代意义的“散文”是文学…  相似文献   

7.
在扎根生活中崛起──近一年来长篇小说创作回顾王祖强长篇小说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一个时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我们欣喜地看到,与以往相比,长篇小说创作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小说选刊》最近在读者中进行了一次书面调查,调查显示:广大读者对我国长篇...  相似文献   

8.
赵玫的随和     
在文坛,赵玫是一个知名度高的作家,因为她从事文学批评、小说和散文多种文体的写作,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图书市场,赵玫是一个颇有号召力的名字,因为她的作品拥有相当多的读者。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赵玫的散文集《一本打开的书》发行量已达10万册;《文学报》连载赵玫的长篇小说《高阳公主》,印数大增;坊间常有小说选集出售,其中若选有赵玫的作品,封面作者署名往往是赵玫等著。从1986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赵玫除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外,已出版了6部长篇小说。其中3部合为“女性三部曲”。另外三部是《武则天》、《朗园》、《高阳公主》。  相似文献   

9.
付秀莹的长篇小说《陌上》以华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为背景,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的风俗画,琐碎的乡村生活、优美的乡村环境在付秀莹的笔下璀璨生花.文章通过分析《陌上》的乡村“回归”意识与“付秀莹文体”的创作形式,探讨该书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价值与出版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译文 《今传媒》2020,(4):73-74
作家迟子建自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有30余年。在这漫长的创作生涯里迟子建不断以均匀的写作节奏和稳健的步伐为文坛带来一部部经典佳作。2009年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至今已有10年,这10年无论迟子建本人还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而本文从文本细读和作家创作理解层面继续追踪这部作品,试图探寻迟子建小说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1.
窗外已在落雪,1996年就在眼前了。 1996年将是不寻常的,1996年,党中央要求中国文化界要抓好三件大事:长篇小说、少儿读物、电影的繁荣。这意味着党和政府将在这三方面多下气力,多做工作,努力使其出现大幅度的提升乃至质的飞跃。 形势喜人,也逼人。呼唤长篇小说之精品,呼唤长篇小说创作之大家的出现,已是我们听得太多的声音。可是,我们到底没有令人满意的收获。症结何在?值得深思。长篇小说创作要在1996年完成一次大提升、大飞跃,也是不易之事。 不过,这些年的长篇小说创作还是颇有实绩的。起码出现了《芙蓉镇》、《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地球的红飘带)、《长城万里图》等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这是作家们辛勤耕耘的结晶,也是未来大提升、大飞跃的基础。 我刊愿为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出版繁荣尽些微薄之力,1996年特辟长篇小说评论与研究专栏,将对以往的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进行总结,对热门长篇进行冷静的思考与分析,对长篇新著进行解剖和评论,对长篇小说创作之浊流和“水货”进行声讨和清算。我们愿意听到许多种声音,以真正贯彻“双百”方针,只要这声音有利于促进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孙冰钦  林歌 《东南传播》2014,(3):140-142
新闻是讲求时效性的文体,新闻作品为传播信息而生。对时效性的讲求要求其体现所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正因为如此,时代感成为新闻审美中不和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从新闻与美学的关系入手,研究美学在折射新闻作品时代感上的表现,探讨如何使新闻写作更忠于时代,更好地反映时代感。  相似文献   

13.
陆三强 《中国出版》2022,(S1):211-215
儿童文学不是对童年生活表象的描摹,是要能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深入社会实际,进入到孩子们的生活,这是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也是现实主义文学观念和表达的要求。未来出版社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蓝格莹莹的彩》,就是一部关注现实儿童生活,抒写时代发展巨变的作品。缘起:积极主动挖掘作品资源如何书写中国式童年,是儿童文学领域广泛讨论的话题,也是我一直追寻的选题。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辛苦努力,刘增杰先生编校、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师陀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师陀(1910-1988),著名作家,河南杞县人。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1946年后改名师陀发表作品。师陀于1931年走上文学创作道路,随即蜚声文坛,发表了大量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于小说、戏剧、散文等文体皆有尝试,对20世纪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全集》收入师陀自1931年以来创作的全部作品包括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戏剧,未刊稿,书信,日记,文学论文等,按文体编为5卷,共8本,依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师陀全集》保持了…  相似文献   

15.
他(阎连科)在创作之路上"糊涂"地前行,也许正是他在创作中不断超越自己的秘密。作家阎连科从事文学创作30年以来,出版的每一部长篇小说,如《丁庄梦》《受活》《日光流连》《风雅颂》等,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他的作品关注底层人物的命运,直指社会现实,体现出强烈的反思精神和人本主义情怀。新作《写作最难是糊涂》,集中系统  相似文献   

16.
李国文先生近年来散文创作颇丰,从广为人知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到《中国文人的活法》,已经出版了多部作品。《李国文千字文》是他近年来创作的散文创作精华的汇集。这"千字文"不是一种新创文体,与历史上的《千字文》也没关系,只是适应现代报刊而兴起的以篇幅命名的文章类型,  相似文献   

17.
许春樵的作品近年来实现了创作层面的突破,由此前的饱含理想主义色彩的创作转向对更为浩阔的人性化和审美化的人之生存与命运的观照。这一转折从发表于2016年的中篇小说《麦子熟了》中初见端倪,最新的长篇小说《下一站不下》,不仅延续了人性化、审美化的创作理路,也可视为其创作思路演变后的“完形”之作。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一个文法理论迅速发展的时代,表现在公文领域是对奏疏、诏书、表三个典型文体投以了极大关注,并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文体写作的理论诉求.奏疏重视事理性和言事技巧性,诏书重视务实性和典雅性,表则讲究审美与文本内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张抗抗,去年以来躲掉了不少散文随笔的稿约,将主要精力放在一部长篇严肃作品的创作上,她认为“小说创作更能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整体感受”。新近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叫《赤彤丹珠》,这是体现老一辈知识分子从40年  相似文献   

20.
历史进入新时期 ,新闻创作也进入多元互补的时代 ,它表现为各种文体间的交叉渗透 ,即各种文体都在向自身以外的品种吸收新的艺术元素 ,输进新鲜血液而完成自身的蜕变。其中散文对新闻创作的影响尤为强烈 ,散文化倾向正在成为新时期新闻创作的一个潮流。早在80年代初 ,我国新闻界一位前辈就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新闻作品是否应该向散文化的方向发展?问题提出以后 ,在新闻界出现了种种意见 ,从而引发了一场讨论。在这场讨论中 ,许多人主张 ,新闻作品不应该程式化、规格化 ,不应该设置“清规戒律” ,而要“文无定体”、“不拘一格” ,向松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