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杭州方言属于吴方言的一种,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历史上,随着大批北方人迁来杭州,给杭州方言染上了浓厚的北方官话色彩,使之成为承载各个时期历史文  相似文献   

2.
<正>"杭州小伢儿,头上戴帽儿,坐的小凳儿,吃饭用筷儿,喝汤用瓢儿,吃好撒子儿。"吴语是我国第二大方言,其特征明显,存古性强、纷繁复杂、丰富多彩,浙江是吴语的主要分布区。历史上,随着宋都南迁于杭州,大量以汴梁为主的北方官话融于吴语,使杭州方言成为吴语中的"异类","杭音"成为江南化了的北方口音。  相似文献   

3.
《陕西档案》2012,(3):20-20
自2011年浙江省确定了首批18个方言语音建档试点区以来。浙江省象山县方言建档工作初显成效,目前经过征集、筛选,已确定6名发言人,并完成了方言文本的同音汉字和国际音标标注。同时,象山县又率先推选出两名能够代表象山最纯正方言的“发音人”,为下一步制作音频和视频作准备,并计划编辑出版相关书籍和制作1万张光盘进行分发。  相似文献   

4.
王柯文 《大观周刊》2012,(50):288-288
方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针对多方言背景下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研究更是意义重大。本文从语言发音关系与英语学习联系在一起,指出了现在不同地域,特别是中国人学习英语口音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我国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情况,论述了建设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的重要意义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并从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功能、数据库系统构成、语音语料库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构建一款可用于认知和研究等的多功能的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同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前,浙江省义乌市档案局(馆)正式启动方言语音档案建档工作,把义乌最地道的"土话"以文本、音频、视频形式全面、立体地记录下来,让义乌方言语音资料真实、完整地进馆入库。一是分析现状,摸清"家底"。"义乌十八腔,隔溪不相同。"随着普通话逐步推广、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义乌方言正成为逐渐消逝的乡音。但它就是一座宝藏,需要通过实施"记忆工程",进  相似文献   

7.
借用档案语言学视角,本文对比了北镇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指出在调查北镇方言时,应该关注那些与普通话发音,表达不一致的方言词汇。调查北镇方言不仅是对北镇语言生态的保护,更是对北镇民族文化生态的维护。  相似文献   

8.
杨蓉 《大观周刊》2012,(40):76-77
儿化是保山隆阳区汉语方言中一种重要的语音形式。隆阳区汉语方言中儿化发音规律有自己的特点,儿化词汇组合形式多样,语法手段不同,表意作用不同。儿化在隆阳区的使用十分广泛,从一般事物的名称到人名、地名都可以儿化,从老人到小孩都在使用儿化词汇。通过对保山隆阳区汉语方言儿化词汇发音规律、语义变化、语法变化、使用状况等几方面对儿化在隆阳区汉语方言中儿化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浙江省档案局发出通知,明确将浙江方言建档作为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之后,试点工作在全省稳步有序开展。目前,试点工作已经结束,18个试点地区形成的方言语音档案全部汇交到了省档案馆。总结试点工作,有以下特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会说纯正的杭州方言 他是第一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工作于中国并叶落归根于中国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1.
面对"逐渐消失的方言",我们怎么办?这既是语言工作者的困惑,更是档案工作者的担忧。面对这些困惑和担忧,浙江省档案部门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力军,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于2011年11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浙江方言语音建档"试点工作,首次将档案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了汉语言记忆的领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到目前为止,全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杨梅白,走叫客;杨梅红,耳朵聋;杨梅紫,吓半死。"(《吃杨梅》)"天光露水白洋洋,宁可日昼晒太阳。日昼太阳上晒落,宁可黄昏夹暗摸。黄昏蚊虫唔唔声,宁可明朝天光清。"(《懒汉歌》)……这些用龙湾本土方言生动演绎的民歌童谣曾是数代龙湾人儿时记忆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如今,同样的歌谣,对龙湾土生土长的年轻一代来说已然陌生,哪怕让他们用龙湾方言完整地念上一遍,都成了大难题。如今,汉语普通话日益成为国际化语言。而方言正日益被弱化、边缘化,方言的地域性框架逐渐被打破,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了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近日,为全面保存浙江记忆,抢救正逐渐消失的地方方言,省档案局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的通知》,全省范围的浙江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就此拉开了序幕。国内外媒体密切关注。11月4日,新华社以浙江为方言建档,记录逐渐消失的声音为题,向全球播发新闻稿。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即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新华社每日电讯》、浙江经视等媒  相似文献   

14.
一 方言作为"一方之言",是一种以社会化或地域化为标志的某个语言的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发音及语汇、句子结构所组成.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每一种形式的语言都包含了一定的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积淀等信息,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方言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和使用环境三个方面都在明显萎缩,方言的总体趋势是处于"在衰亡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以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的《阿六头说新闻》为代表的电视方言类节目的兴起,象一股冲击波,震荡着全国的广播电视界,省级台、地市台相继开设了方言类节目,并迅速掀起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热,如今的荧屏是四川话、杭州话、山东话、广东话和湖南话竟相亮相,方言新闻、方言娱乐和方言广告节目纷纷登场,出现了广播电视的方言潮。  相似文献   

16.
张丹青 《兰台世界》2017,(20):50-51
福州话是闽东方言的代表,被喻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能自然流利地使用福州方言的人群日趋减少,这就需要通过建立福州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将这一承载着福州本地DNA的方言完整地保留下来。本文试从语音档案建设背景、建设思路以及数据利用三个方面来论述福州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姜楠 《今传媒》2010,(12):101-1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认同的符号系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地方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咬字器官受传统发音习惯的影响,成为方言区人们学习、推广和使用普通话的一个障碍。本文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声部位和方法入手,以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单音节字词为例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两种语音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8.
顾小玲 《大观周刊》2012,(19):31-3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各种目的而使用着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汉语在各个地区的流传中,形成了具有了每个地区特色的汉语方言,本为从语音这个角度,对通化方言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州切音谱赘论》是清代刘禧延撰写的一部声韵学论著。它主要分析了中州音的声韵调特点,也反映了吴方言声韵调的特点,这对吴方言语音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解名 《新闻窗》2013,(4):87-87
方言,顾名思义就是特定地区人民惯常使用的语言,其发音、逻辑、语义都和普通话有较大差别。熟悉的人听到称之为乡音,不熟悉的人陡然听到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方言本是展示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风情的独特旗帜。但对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却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困扰。尤其是原本正经严肃的新闻播报节目,采用方言解说就会显得轻松易懂,一方面是事件信息能更好的为听众熟知。另一方面,则容易形成不规范的语言环境,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