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出现》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第二题,要求“列表说明这篇课文引用了哪些关于人类发展的考古资料,用这些资料说明了哪些观点”,《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向沙漠进军》是一篇介绍自然现象的科学说明文,涉及的内容多,行文也较为复杂。怎样确定教学要求?从以往教学的说明文和知识短文来看,学生已学过说明文的三种结构顺序(时间、空间、事理),四种说明方法(举实例、打比方、作对比、引数字),做过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练习。于是我从说明文教学的总体出发,依据文后“思考和练习”的提示,确定了《向沙漠进军》的三点教学要求:(1)理清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顺序,解决文后练习二、三题。(2)复习已经学过的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四种方法,重点学习释概念说明法,解决文后练习一。(3)复习“限制和修饰”的知识,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决文后练习四。明确了教学要求后,下一步便是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为了把课上得实一点,活一  相似文献   

3.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语第七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这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的基础上,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实现编者意图,达到教学目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可采取“自问自答,自悟道理”的方式来教学。一、感知道理,激发兴趣1.揭题,教学生字“匣”。接着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画杨桃》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组第三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道理,说明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因此,这一课的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又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内容真实、记叙具体的表达方法。其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课后“思考·练习 1”的第 3小题第二问“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为某课的教学目的争论不休,其实翻开后面的思考题,想一想就能确定。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应该成为确定教学目的和重点、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成为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掌握的线索。一般地说,“思考和练习”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内容及写作特色方面的,一是语文知识的运用方面的。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问题的。这类思考练习题,往往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抓住了它,就能打开进入课文的门径。譬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它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倾向和意境?思考题一提示道:“作者对当时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共包括四篇说明文,前两篇介绍地理知识(《向沙漠进军》;和《死海不死》),后两篇介绍建筑物的结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虽然说明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注意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采用多种说明的方法.因此,在设计课内外练习题时,仍不能忽视这些方面.特别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这两篇说明文条理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说明事物的结构层次,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我们从上述指导思想出发,对这一单元的练习作如下设计:一、语文知识1.字.课文下面注音、释义的字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应进行以下练习:  相似文献   

7.
“思考和练习”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既揭示了课文的思想主旨,又指出了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在教学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时,我们从“思考和练习”入手,辅导学生自读,注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按常规讲读这篇课文,往往需要四、五课时,改变教法后,缩减到了两课时。具体安排是:前二十分钟要求学生思想高度集中,阅读一遍课文,围绕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写出讨论提纲。中间五十分钟师生共同讨论课后的思考和练习题。最后二十分钟,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一篇介绍李自成为人的短文。  相似文献   

8.
“思考·练习”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课文的“思考·练习”都有3─6个题目。思考题侧重于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并注意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呼应;练习题侧重于引导对课文中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对生字词的巩固和运用。 按习惯的教学方法,一篇讲读课文,首先是扫清生字词,接着是按次序逐词逐句甚至是逐字分析课文内容、情节,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思考·练习”。然而有的“分析”超过时限,只得让学生把“思考·练习”当作“家庭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课后思考练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赘特。 一、发挥“思考·练习”的目标性的作用 “思考·练习”是一篇课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启发学生自学的思路,为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备课时,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思考·练习”,使学生明确目标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课文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去读书。如教学人教版五年制第10册《马踏飞燕》一课,教师在掌握、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借助“思考·练习”,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语文课本,每篇课文后边都有“思考和练习”。通观课后的“思考和练习”题,形式样多,深浅适度,富于启发性,编配有计划。前后有联系,同课文紧密结合,同作文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互相配合,确实是进行读写训练的好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有计划有重点地搞好“思考和练习”,是医治目前学生做题难于入手,答案不准、不全这一弊病的一  相似文献   

10.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放风筝》和《桥》是看图学文,《珊瑚》是讲读课文,《海龟下蛋》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五册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观察”、“抓重点”“抓特点”、“顺序’,观察训练是其他三项训练的前提.两篇看图学文,图和文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构成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语言叙述描写事物.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学文,也可  相似文献   

11.
《我的心事》(第十一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原在五年制教材中是配合“外表和内心”这一训练重点。了解课文编排的这一变化,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确定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教学独立阅读课  相似文献   

12.
<正>一、《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提要《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是一篇重点课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对此课文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说明,并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材与学生进行分析说明。教法方面,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学法方面,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适当  相似文献   

13.
《太 阳》是一篇说明文。小学语文教学不强调课文属何种文体 ,也不单独讲解有关文体的知识 ,而是通过阅读实践 ,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文体的课文具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因此 ,教学《太阳》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 ,读懂每个自然段 ,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讲清楚的 ,这“一步一步讲清楚”正好体现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按照这一思路教学 ,就能使学生更容易领会自然段的联系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 ,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 ,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一、抓住事物的特点 ,理解自然段的联系说明文是对事物或事理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4.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小语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读写例话,它是对本组讲读课文《太阳》《火烧赤壁》,阅读课文《鲸》,独立阅读课文《晏子使楚》中的重点训练的概括和总结,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获得的零星的、感性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教学这篇“例话”应从复习已有知识入手,结合刚学过的《火烧赤壁》这篇讲读课文,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培养独立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这篇例话,建议抓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雪猴》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王淑萍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雪猴》这篇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在学习本单元前三课《鲸》、《蟋蟀的住宅》、《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基础上,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用已学...  相似文献   

16.
《跳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教材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事物的联系”。进行《跳水》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介绍一种事物》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本单元围绕“学写说明性文章”这一主题,以“说明白了”为目标,编排了《太阳》和《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范例。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聚焦事物的主要特点,尝试适当使用说明方法、从不同方面把事物“说明白”,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使其获得知识。写之前,确定要写的事物、列出提纲,围绕中心梳理资料,为“写”做准备。写之时,细化提纲,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写之后,引导学生分享习作,进一步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典型课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平罗县城关三小贾巧阁《鲸》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教学《鲸》一课时,我除了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即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教学《鲸》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要...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教材包括两篇讲读课文《我们家的猫》、《麻雀》,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女邮递员的信》,一则“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4”。其教学重点与难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体  相似文献   

20.
初中作文是初中语文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做了一系列尝试: 一、语文课教学与指导学生写作紧密结合 课本中每一篇文章可以说都是最好的范文。通过讲授课文,指导学生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步骤。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写作。例如:学生写说明文困难大,而初中语文第三册是以说明文为重点内容的。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的“说明”和附录“谈谈说明文”两篇知识短文。使学生明确说明文需要掌握的四点知识,即:一是抓住要说明事物的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