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墨人物画是中国画中一个既具有悠久历史,人文传统又非常年轻的分支画种。唐代以降,水墨大兴;宋元明清四代,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其中出现了石恪、梁楷、黄慎、闵贞和任伯年等人物画大家。他们的人物画作品多采用以书法入画和水墨设色的形式,展现了与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完全不同的风格面貌。这些人物画作品可被称作为文人写意人物画。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在20世纪向现代形态转型过程中,以人物画的变化最为显著。此次《北京画院藏人物画作品展》的院藏人物画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作者比重以北京画院建院初期的画家为主,包括徐燕孙、吴光宇、古一舟、尹瘦石、潘絮兹和较晚的周思聪及院外画师陈缘督、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黄胄等,都是当代重要的人物画家,他们沿着各自的艺术道路,相互增益,和而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早在1874年冬天,毕沙罗住在蒙福科朋友皮埃特的家中时,就曾写信对迪埃说:“我已经开始画人物和动物,我曾画过几幅风俗画,而现在正大胆而谨慎地进行着新的尝试,尽管在这一领域已有很多杰出的画家。我知道自己在冒险,也害怕自己会彻底失败。”毕沙罗早期的风俗画,正如他自己所说比较“拘谨”,因为在那些作品中,人物几乎都是次要的。而那些画有动物的作品,也是以风景为主,羊和牛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当他后来开始画较大的人物时,才被认为是真正的人物画,因为此时画家着重刻画人物的头部和上半身,而逐渐淡化了背景。大约在1881年,毕沙罗开始…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在20世纪向现代形态转型过程中,以人物画的变化最为显著。此次《北京画院藏人物画作品展》的院藏人物画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作者比重以北京画院建院初期的画家为主,包括徐燕孙、吴光宇、古一舟、尹瘦石、潘浆兹和较晚的周思聪及院外画师陈缘督、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黄胄等,都是当代重要的人物画家,他们沿着各自的艺术道路,相互增益,和而不同,把人物画创作从低谷推向繁荣。二是所选作品的创作年代相对集中于上世纪60年代前后,恰是人物画创作进入成熟期,呈现一派璀璨景观,一方面显示传统绘画固有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再生力;另一方面吸取外来营养,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技巧,表现出巨大的宽容性。  相似文献   

5.
黄太勇 《寻根》2015,(2):87-92
支仲元,五代前蜀画家,凤翔(今陕西宝鸡凤翔县)人,擅长人物画,特别是擅长画道家与神仙像。《宣和画谱》卷三说其"画人物极有工,随其所宜,见于动作、态度。多画道家与神仙像,意其亦物外人也。又喜作棋图,非自能棋则无由知布列弈易之势,至于松下林间对棋者,莫不率有思致焉"。大致上因其与东晋画家顾恺之及南朝画家陆探微都擅画人物,又笔法相近,故后人多称其"画笔法师顾(顾恺之)陆(陆探微),细致有力,人物清润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成熟期距今就有1000多年,而欧洲的油画到15世纪后才兴盛起来。中国唐代的人物画就达到了成熟阶段,宋代以后山水花鸟画的发展在世界上也是令人注目的,当时有许多外国画家开始研究中国画。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发展,是在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17世纪下半叶,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主纷纷东来,国人从宗教人物画像中开始接触了西方画;清末民初,西洋画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画家从中借鉴了一些优秀的创作方法来丰富中国画的创作。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油画的发展基本处在对欧洲油画古典主义的模仿状态上,当时我…  相似文献   

7.
“涉三江探源,跋五岳寻师”,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的画家周永先早年为自己立下的治艺格言。他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为其艺术创作追根求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长期的师法造化使周永先的绘画艺术日臻神秀。他多以小写意作画,偶有泼墨之兴,尤长于雪景山水、墨梅和游动如跃的《鱼》画。其艺术风格严谨奇秀、清润典雅。  相似文献   

8.
两位画家     
两位画家2300年前,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画家,名叫宙克西斯。有一次,他画了一串葡萄,画得非常逼真,连小鸟都从四面八方飞来啄食他画的葡萄。另一位画家帕拉西说:“我要画一幅更好的画。”很快,他给宙克西斯拿来了一幅画。宙克西斯一看到帕拉西的画,就迫不及待地大...  相似文献   

9.
仙游是著名人物画家李耕的故乡,受其影响,当地画古典人物者多,画山水、花鸟者少,画工笔花鸟画者更少;而年轻画家詹黎明的工笔花鸟画紧随时代,出类拔萃,堪称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0.
1994年4月,一位来自北京的中国画家汪易杨先生应邀跨进了澳大利亚悉尼市的一座美丽的庄园,受到了澳国现代派画家约翰·奥尔森先生的热情欢迎。他们要进行一项惊人的创造,用各自的画笔,以对这座庄园风景的写意理解合作作画。一次大胆的尝试,──两位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著名画家在一块画板上共同作画。记者艾娜贝尔·迪恩在现场亲眼目睹到这一幅名作的诞生。约翰·奥尔森开门见山地说:“澳大利亚像一个哪儿也漂不出去的褐色木筏。你们看,眼前的风景活像一块调色板。”随即,他首先画了一条横线代表远山,接着画个椭圆形水塘,然后…  相似文献   

11.
戏剧与水墨堪称中国两大国粹。前者歌舞曼妙,后者斑斓淋漓,二者独具之风韵令古今众人痴迷。而水墨戏剧人物画。更将二者珠联璧合.使观者于同一视界、同一时空感受两大国粹之神韵,堪称别有洞天。观今日所做水墨戏剧人物画者,李文培先生可谓成就卓著。其画可用“精妙”二字概括,其中“精”指的是其对中国传统戏剧人物丰富内涵把握之精准;“妙”则赞其所用传统水墨技艺之高超。  相似文献   

12.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是佛罗伦萨画派的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是他的教名亚历山德罗的简称。他是马利亚诺·菲力倍皮的儿子。根据瓦萨里①的记载,由于他小时在金饰匠波提切洛那里学过艺,所以人们就叫他“波提切利”。后来,十六世纪为他作传的传记作家们告诉我们,他是菲利波·李比修士②的学生。一四七○年,他画了七德组画中题为“刚毅”的一幅人物画(佛罗伦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2014,(7):I0001-I0004
写意的平和性 “剑气箫心”是一种气质,是一种对比,在中国的写意画中也时常能窥见其中的存在。写意在技法上本来是一种粗放、不拘细节的“剑气”,然而其内涵所展示给观者的则是一种平和淡然“箫心”的意境,这是画家们的追求,也是画家们不断攀登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9-19
8月17日上午,“戴敦邦绘辛亥革命人物画展”开幕式暨《纪念辛亥百年戴敦邦绘人物谱》新书发布仪式在上海展览中心序馆举行,共展出100幅“辛亥革命人物画”,展现了辛亥革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15.
陆家齐  苏音 《世界文化》2007,(12):33-33
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Auguste Renoir,1841—1919)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画以异常丰富的感情和对外部世界以及人物的亲切的描画为其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绘画自远古开始,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以其丰富的表现内容和卓绝的笔墨神韵独秀于世界绘画史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审美要求的不断发展,中国绘画的分科随着题材的增多逐渐比较细致了。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说:“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兽次之、山水次之。楼殿屋本次之。”他将画分为四个科目。此时,唐德宗李适(公元742-805)当政,人物画处于发达的时代。而花鸟画、山水画还没有发展到与人物画抗衡的较高水准。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iL》中则将画分为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人科。到厂家代,郭若虚在《图面见…  相似文献   

18.
肖丽华 《世界文化》2008,(11):25-26
莫迪里阿尼是20世纪艺术史上具有极强个性、独具魅力的画家,艺术史家一般将之归为20世纪初法国画坛上出现的“巴黎画派”,该画派主要是由居住在巴黎的外国画家组成,这一群流浪画家为了艺术只身来到异乡,过着孤苦漂泊的生活。巴黎画派并没有共同的艺术主张,他们共同秉持的就是坚持自我,尊重个性,建立个人化的绘画风格,但由于他们不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9.
按《词典》的词条解释,大师,指学问或艺术很有造诣,为大家尊崇者。笔者以为,大师的“帽子”并非随便可以冠戴的。就绘画艺术而言,大师是某一时期的典范和代表人物,是其时代的标志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者。某一时期,可能会涌现大批知名画家,但其间能够称得“大师”者,寥寥无几。以明、清为例,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初试“小玲珑山馆”王振强郑板桥(1693-1765)名燮,是我国清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还精于篆刻,是“扬州八怪”之一。他是江苏兴化人,出身于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成人,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