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苏联《教师报》3月10日当道,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已经宣布成立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同时取消原来的苏联教育部、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和苏联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任命雅戈金·根纳季·阿列克谢耶维奇为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雅戈金·根纳季·阿列克谢耶维奇1927年生。1951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学院。曾任学院共青团委书记,萨斯科市其青团区委会第一书记,在原学院  相似文献   

2.
据1988年10月18日的苏联《教师报》报道,苏联“合作教育学”代表们于1988/89学年度初召集了第四次座谈会,地点在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参加者除前几次座谈会的主要代表(包括《教师报》主编В·马特维耶夫,教育评论家С·索洛维伊奇克)外,增加了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В·达维多夫,通讯院士В·津钦科和Б·涅缅斯基,全苏国家教委临时科研集体领导人Э·德涅普罗夫。В·沙塔洛夫,М·谢基宁和“元老”代表N·伊万诺夫虽因故未能出席座谈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施笃兹定理对于研究数列{x_n}和{y_n}的商{x_n/y_n}的收敛性,是十分有效的。苏联莫斯科大学教授委员会主任В·А·伊里恩和Э·Г·巴兹亚克合著的《数学分析基础》中(本书被苏联教育部审定为物理专业和应用数学专业教科书,曾荣获苏联国家奖。美国《数学评论》对此书作过专门介绍),给出施笃兹定理的一种新证法。这在  相似文献   

4.
苏联经济学副博士Ш·沙雷勒加诺夫和З·若拉维科娃在苏联国家计委《计划经济》1987年11期发表了题为《今天的经济思维》的书评。该文介绍了莫斯科青年近卫军出版社1986年出版B·D·波波夫所著的《经济学加教育学》。 书评说,目前在苏联生命活动的一切领域首先是在经济领域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这要求对社会意识的新问题改变认识方针,培养现代经济思维。经济学的教育对于青年尤其迫切.B·D·波波夫的《经济学加教育学》正是贡献于此。这本书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1986年10月苏联《教师报》发表了教师—实验家第一次座谈纪妥《合作教育学》(译文载本刊87年第4期)之后,引起苏联报刊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其间,出现了第一次针锋相对的论战,反映在本刊1987年第5期译载的《创造的权利》和《科学与实践的结合》等文章中。1988年10月苏联《教师报》又发表了第二次座谈纪要《个性的民主化》(译文载本刊88年第4期),再一次引起论战,反映在本期所载的两篇文章中。一篇题为《合作教育学的现实性与虚构》,作者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В·Т·利乔夫;另一篇题为《合作教育学的现实性与利哈乔夫的虚构》,作者是苏联《教师报》主编В·马特维耶夫。现将两文同时发表,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6.
苏联И·R·楚巴欣和И·Н·布洛德斯基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的中译本第151页到152页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第1版。以下简称《楚本》)把二难推理,即在传统逻辑里亦称假言选言推理的破斥式的模式概括为:  相似文献   

7.
一 列·尼·尤罗夫斯基是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曾担任过苏维埃政府经济领导职务。他一生著述甚多,主要的有《币制改革的途径》(1924年)、《1914—1925年俄国货币流通的变迁》(1926年,日译本名《苏联货币史》)、《苏维埃经济制度中的计划与平衡问题》(1926年)、和《苏维埃政权的货币政策,1917—1927年》(1928年)等等。  相似文献   

8.
尤·邦达列夫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多以卫国战争为题材,被称为“战壕真实”派作家之一。七、八十年代,邦达列夫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岸》(1975,荣获苏联国家奖)、《选择》(1980)和《人生舞台》(1985),引起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和探讨尤·邦达列夫的创作,尤其是他的八十年代的创作,对了解当代苏联文学发展的趋势、倾向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长篇小说《人生舞台》是尤·邦达列夫近期创作的主要作品,它体现了邦达列夫文学创作进程的新拓展,新成就。邦达列夫在《人生舞台》中提出了当今世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恰巴耶夫》(一称《夏伯阳》)是苏联早期优秀的无产阶级作家富尔曼诺夫的代表作。德米特里·安德烈耶维奇·富尔曼诺夫是在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和国内战争的烈火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新型作家之一。富尔曼诺夫在参加了国内战争以后,才转向文学创  相似文献   

10.
苏联《苏维埃教育学》1988年第3期发表了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58年给尼·谢·赫鲁晓夫的一封信。苏氏在信中主要就普通中学的培养任务、劳动教育的目的、学制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坦率而尖锐地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值得一读。《苏维埃教育学》对这封信的发表加了编者按,称该信的“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迫使人们再次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今天的问题,进行争论……。”因限于篇幅,本刊略作删节。  相似文献   

11.
当前,苏联的普通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头,这就是从宏观深入到微观的改革,即深入到教学、教育过程的改革。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围绕“合作教育学”问题正在进行的热烈讨论。 所谓的“合作教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把教学、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这种新型关系之上。《合作教育学》一文发表于1986牟10月18日的 苏联《教师报》。在此之前,一批从事教育实验长达25—4O年的教师和学者,如 B·φ·沙塔洛夫、ш·А·阿莫纳什维利等,应《教师报》的邀请,在莫斯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晤,与会者还根据这次会晤取得的共同认识和共同体验就写了题为《合作教育学》的座谈纪要。 这一纪要发表之后,引起了苏联报刊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人们认为“合作教育学”是创造与革新的象征。 就目前情况而言,“合作教育学”已得到广大社会舆伦的支持。这反映在苏联教育部长 С·Г·谢尔巴科夫的讲话中,反映在《真理报》和《共青团真理报》刊载的有关文章中,尤其反映在“合作教育学”的全力支持者《教师报》所发表的大量文章中。只是在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中存在着不同意见。一部分院士认为“合作教育学”言之成理,并指出,凡带普通性的东西无疑地都应在经过科学检验之后加以推广,凡带特殊性的东西应视不同条件予以采用,凡  相似文献   

12.
安东·谢妙诺维奇·马卡连柯(1888·2·1——1939·4·1)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斯大林时代的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的实践家、理论家与教育艺术家。1936年后马卡连柯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与写作活动。在1937年所写的《论共产主义教育》专著里,主要论述了构成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运就是故人^美因V“世界知识》团结一致j崔毁纳粹法西斯! (同盟国) ·15l·祖国——母亲在召唤! (苏联)战争的三年(苏联)(《世界知识》199 5年5月1日)夺回去的不是粮食^中固v二战时期街头宣传画选$《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据1988年3月10日苏联《教师报》报导,苏联最高苏维坎主席团决定成立“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撤销原来的“苏联教育部”、“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苏联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委员会。”任命原高教部长Γ·A·雅各金为苏联国家教委主席。雅各金生于1927年,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雅各金现在是  相似文献   

15.
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尤里·瓦西里耶维奇·邦达列夫于1969年创作了卫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热的雪》。小说发表后,苏联文学评论界褒贬不一。有人说,小说对卫国战争的描写过于“残酷”,“没有新鲜东西”,只是“重复”着过去的作品。但大多数评论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16.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著名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家。他先后发表了150多种著作,有的已在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有的已成为苏联广大教师的“必读书”。《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论与生活》、《教学与发展》是他的代表作。在他著作中,根据他多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特尔纳克(1890—1960)是苏联当代一位命运多舛的著名诗人、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过激烈的争论。一方面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赞扬,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另一方面却遭到了苏联国内的严厉批判,被诬蔑为反对十月革命、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毒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已进行三年多,人们对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苏联教育界对改革的看法,都十分关心。不久前,苏联《莫斯科新闻》记者娜塔莉娅·巴甫洛娃就普教改革的实质、劳动教学、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六岁儿童入学及新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问题,访问了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伊万·兹韦列夫,请他对上述问题发表意见。现将这次专访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17年高尔基任《新生活报》副主编,他在《新生活报》上开辟专栏,定名为《不时之想》,抒发不同政见,抨击时事。《新生活报》从1917年5月1日到1918年5月29日共刊载高尔基政治杂文八十一篇。尔后,高尔基将八十一篇政治杂文收入两个集子:《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收入高氏杂文三十三篇,1918年在柏林用俄文出版;《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收入高氏杂文四十八篇,1918年出版于彼得堡。1918年以后两书被列为禁书,从未再版。最近重版,在苏联国内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出《马丁·伊登》后,文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在加利福尼亚州建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然而拥有这一切之后,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也接踵而至,最后他被这些给弄疯了。1916年,他在自己的大别墅里开枪自杀。法捷耶夫二十九岁时就登上了苏联文坛,并以《青年近卫军》一书坐上苏联作协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