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本战略判断失误、美国决策层对重要情报忽视及孤立主义势力对罗斯福政府进行阻挠,最终导致了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惨败。  相似文献   

2.
<正> 珍珠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南部。它既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活动中心,也是太平洋上交通的总枢纽,一直有“太平洋的心脏”之称。但这个世界公认的防御能力最强的海军基地,却在1941年12月7日遭到日本飞机的突然袭击,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究其原因,国内史学界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参加对日作战而设下的“苦肉计”;一种认为是美  相似文献   

3.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事件之一。关于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1)绥靖政策说;(2)罗斯福阴谋说;(3)战略判断失误说;(4)严重失职说;(5)日本侵略扩张必然结果说。  相似文献   

4.
浅析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到惨败的原因姚华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击沉击伤美国主力舰8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其他舰只10多艘,毙伤...  相似文献   

5.
当前,史学界对美国史的讨论比较活跃,对于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的内政、外交都发表了许多文章.关于对"新政"的评价比较趋于一致,在外交方面,在考察三十年代的中立法案时,分歧较大.特别是论及罗斯福的太平洋政策时,则众说纷纭.争沦的焦点是对于珍珠港事件前的美日会谈究竟是不是远东慕尼黑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美日会  相似文献   

6.
美国到底有没有“国耻日”,对中国人来说本来无关紧要。但近年,尤以今年为最,主张将9·18法定为“国耻日”的声音已成为一波浪潮,并且为了更具说服力,一些人还举美国为例——“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即宣布12月7日是美国国耻日。我对美国的历史了解不多,所以并不敢对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有所置疑,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即宣布12月7日是美国国耻日”是不是就意味着“法定”,由于不熟悉美国的法律律度,我亦不敢有所置喙。但我为此专门查阅了一些资料,却并没有看到一则当代美国人在每年的12月7日这一天进行“国耻日”纪念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美国之所以被日本偷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忽视新的海上作战方式对珍珠港所构成的新威胁。日本偷袭珍珠港,达到了计划的预定目标,但在大战略或政略上失败了。珍珠港事件导致了太平洋战争,而太平洋战争则对美日两国产生了未曾预料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趁机扩大侵华战争,妄图奴役几万万中华儿女,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实现独霸亚洲的美梦。为了驱逐美国在亚洲的势力,日本军队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珍珠港。虽然就整个战役来看,日本珍珠港的胜利是完美的,但从战略的高度来看,这是日本最大的败笔。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向日本宣战,日本从强盛开始走向衰败。《荣誉勋章:血战太平洋》就是以珍珠港事件为背景展开的,它以第一人称射击为主,辅以海陆空多种作战模式,十分好玩。在游戏中,除完成紧张刺激的主线任务外,还有许多支线供玩家挖掘。能完成多少额外任务,直接关系到你所获得的勋章奖励。不多说了,侠客也要玩去了^ ^!  相似文献   

9.
林奇 《学习之友》2013,(6):18-20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伤亡惨重,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举国震惊。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说,对日本这种卑鄙行径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要求国会对日宣战。参议院以八十二票对零票,众议院以三百八十八票对一票通过了罗斯福的宣战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衔接的重要方法。本文运用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对罗斯福总统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发表的《国会珍珠港讲话》进行了词汇衔接分析,探析主要的词汇衔接手段在英语演讲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9·1 1”恐怖袭击是自 1 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 ,美国遭受的最大一次外来攻击。“9·1 1事件”和“珍珠港事件”一样 ,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对中美关系具有历史转折性的作用 ,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比较分析“9·1 1事件”与“珍珠港事件” ,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更好地处理中美关系 ,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中我们常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赵匡胤陈桥驿兵变是顺水推舟还是处心积虑?"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袁世凯到底有多大关系?二战中的"珍珠港事件"是不是当时美国的阴谋?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探寻历史真相的冲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这类关于"历史真相"的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乃至触碰历史学的核心都有积极的意义。一、坚持唯物史观,努力探究历史真相必须首先承认,所谓真实的历史是存而不在的,或者说它只是一种曾经。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由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上台时,日本早已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由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还未构成对美国在华利益的巨大和直接的威胁,加之需要全力以赴投身于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由于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力量的牵制,直到七七事变,罗斯福一直高喊“和平和谈判”的口号,实际上是一种美国牌的绥靖政策。  相似文献   

14.
《老年教育》2010,(11):39-39,51
1944年3月,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 一位记者为此采访罗斯福,问他对自己连任总统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先请记者吃下一大片三明治。记者顿时受宠若惊,很痛快地吃下去了。接着,罗斯福继续让他吃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记者虽然觉得肚子有些撑,但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既是美国外交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孤立主义极为盛行时期,亦是其走向衰落时期。持续近一百四十多年的孤立主义思想在短短三十年内与国际主义的斗争中走向终结,其历程注定是曲折的。随着二战的爆发和扩大,国际局势骤变,实力与日俱增的美国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互作用下,罗斯福总统审时度势,出于国家各种利益的需要而与孤立势力展开决斗。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彻底冲破孤立主义阵线,最终促使了美国外交思想在二战期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的彻底溃败已经为时不远,在击败纳粹德国后,盟国如何协同对日作战成为当时急待解决的问题。雅尔塔会议前夕,美军已逼近日本本土,对日决战日益临近。美国三军首脑估计,在德国投降后,尚需18个月才能打败日本。倘苏联不出兵对日作战,美国需付出伤亡一百万人的代价。当时原子弹尚未试验成功,为了缩短战争进程,减少美军伤亡,罗斯福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罗斯福还担心,苏联可能趁美国对日作战筋疲力竭之时,长趋直入中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广大地区,严重影响战后美国控制中国的计划。为此,他希望与苏联达成一项谅解。 1945年2月4日到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三国首脑会议。 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为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减少美军伤亡,竟然不惜牺性中国领土主权以满足苏联的要求。在2月8日罗斯福与斯大林的会晤中,基本同意了斯大林提出的条件,双方还约定对达成的协议保密。2月11日,苏方提出最后文本,当天,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2月8日,几百名美国军官和退伍军人在夏威夷举行了庄严的仪式,以纪念55年前韵珍珠港事件。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克莱明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发言并没有强调珍珠港事件的重大意义,而是专注地叙述了珍珠港事件中一个黑人水兵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尾巴     
那天看了一部电影,叫做《美国往事一一我们的星条旗》,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被关入集中营的故事。他们出生在美国,会说流利的英语,会打棒球,会玩爵士乐,但是因为肤色,他们被从美国人里剔除出来。在集中营内,他们仍然努力为自己争取尊严,试图洗刷因为民族而给自己带来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狭路相逢》叙述了一位日本老兵来珍珠港忏悔时,与一美国老兵之间互致军礼和鞠躬的故事,说明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并能真诚对自己的罪行忏悔,就会赢得人们的理解、尊重和赞扬。作者在构思上匠心独运,设置主次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主线写一日本老兵带领全家,衣着整齐、神情庄重地来祭奠当年在珍珠港事件中牺牲的美国士兵。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日本一家人的衣着和神情举止,充分表现了日本老兵真诚的忏悔之情。次线写“我”随旅游团去珍珠港旅行的经历,作者通过牧师和老兵亲历珍珠港事件的讲述,把那些悲壮的画面推到了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0.
泰迪熊     
泰迪熊毛绒玩具深受人们喜爱,它的名称和美国总统有关。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参加了一次狩猎活动。由于一路下来毫无收获,同行的人为了安抚和讨好总统,就把事先捕获的小黑熊绑在树上,让总统射杀。罗斯福看到已经受伤的小熊无辜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