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教室.开始了我每天的第一个约定:与学生交流昨天阅读的故事.为了这个约定,我把女儿读小学时订阅的少儿杂志都翻了出来.找出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短小故事,反复吟诵,记在脑海,以便应对小调皮鬼们的发问.有时,我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对故事进行创编,因为要吸引全班同学还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族音乐越来越受到作曲家们的重视,其中西方音乐形式的融合也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探索。而龚晓婷这个作为为数不多的女作曲家也在其音乐创作中加入了无论是思想还是形式上的中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错过的礼物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别人的爱,这是我很多年后才学会的事。读中学时我开始叛逆,总嫌大人们不理解自己。父亲送我14岁的礼物是一本《简·爱》,因为父亲觉得我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事。我确实喜欢,却恨他不了解我早已读  相似文献   

4.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由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该作品名称汉译为《辛德勒名单》,是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因为作曲家熟练的作曲技法,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影视配乐,更成为了一部音乐的经典之作。因此值得我们作曲学习者们分析与研究作曲家在创作中所应用到的相关作曲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5.
有那么两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都和女儿有关。女儿五岁,五岁的小孩子算什么呢?我经常会这么不经意地想。但是因为这么两个故事,我再也不敢这样想了。我重新开始审视五岁的女儿和班里的孩子们,还有我自己。  相似文献   

6.
女儿四岁时,我们正好搬回国内三年。那段时间女儿开始接触音乐和舞蹈,学了钢琴,也进入弦乐器的世界。有朋友劈头问起:“怎么你们都逃不过‘学才艺’的误区?”我笑笑,心底并不认同这一顶“学才艺”的帽子。因为我从来都不认为音乐是需要用特别眼光看待的才艺,而把音乐、艺术、运动、阅读等等,都看成像是饮水、空气一般,人人皆可赏识、得以享受的生活养分。  相似文献   

7.
中西音乐的结合是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作曲家们就不断研究、探索并进行音乐创新的课题,从本民族音乐与西洋传统作曲技术的结合到现在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融合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而山西一带的民间音乐是如何与西洋作曲技术相结合的,又如何从民间小曲、乡土小戏发展为气势博大的交响乐,当代作曲家王西麟先生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是《幼儿教育》的新读者。我是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阅读《幼儿教育》的,因为那时儿子刚上幼儿园托班。非常喜欢"家长手记"这个栏目。我在育儿过程中遭遇的困惑,以及正迷茫的问题,大都能在这儿找到共鸣。家长们从自己的育儿体验中,一事一议,有故事,有感悟,有说理,真实、亲切,可信、可学。我从字里行间还读到了家长们的用心,以及他们的努力。家长们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也是孩子留  相似文献   

9.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6岁开始学习音乐,曾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贝多芬的学生)学习钢琴。  相似文献   

10.
我用一句歌词开始叙述一个长长的故事,长长的故事并非因为时间长,也不是因为篇幅长,而是因为情感,因为与生俱来的爱。细细咀嚼生命的滋味,难道还有什么比爱更重要么?爱无止境,所以成长的故事注定是要以爱开始的。儿子今年11岁,11年父子亲情的历程对于我的生命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孩子的每一声啼哭每一刻欢娱每一点进步,都仿佛是刚刚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队员们:你们好!今天是妇女节,而我想演讲的主题是人生从勤奋读书开始。因为,我们的学习,是妈妈最关心的事情。还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正是春的开始,也是新学期的开始。学习可以明理,读书可以怡情,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们知道《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和它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2.
我用一句歌词开始叙述一个长长的故事,长长的故事并非因为时间长,也不是因为篇幅长,而是因为情感,因为与生俱来的爱。细细咀嚼生命的滋味,难道还有什么比爱更重要么?爱无止境,所以成长的故事注定是要以爱开始的。儿子今年11岁,11年父子亲情的历程对于我的生命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孩子的每一声啼哭每一刻欢娱每一点进步,都仿佛是刚刚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Pant1 我和我的大提琴 珂珂:娜娜,一开始为什么选择大提琴?在小伙伴的眼里,大提琴可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味”. 娜娜:其实一开始我接触的是钢琴.我4岁开始上音乐欣赏课,5岁半学钢琴.我学钢琴,是因为钢琴老师想教我,一直给我妈妈打电话.刚开始妈妈因为姐姐失败的经验,觉得我们家应该没有人可以弹钢琴,呵呵.不过我开始学钢琴之后,3个月就赶上了姐姐学了3年的进度.那时,钢琴带给我很多自信,那是我唯一赢过姐姐的地方!后来,我去考了音乐班.在台湾,音乐班是有主副修的,因为老师自己的女儿是副修大提琴,所以建议我副修大提琴.  相似文献   

14.
阅读的力量     
自从我们的女儿吟吟6个月开始,我和妻子就经常给女儿讲各种故事。从她一岁半开始,我们几乎每天都和女儿一起阅读各类绘本。现在吟吟26个月了,我和妻子已经深深沉浸在与女儿一起阅读的愉悦中,阅读给我们家带来了太多的欢乐,也启迪了吟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我带孩子们复习《幼儿画册》上的故事,因为我自己没有教科书,就和往常一样,顺手拿了坐在我边上的乐乐的书。我开始讲述故事,小朋友们也认真地听着,一边的乐乐忽然嘀咕起来:"我明天不来了。"乐乐是我班最小的孩子,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孩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是西方音乐繁荣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西欧浪漫主义乐派蓬勃发展,作曲家们首创了多种音乐体裁,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同时期的东欧和北欧则出现了一批作曲家,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形成了民族乐派。文章对19世纪西方音乐两大流派进行比较,选取代表作曲家和作品详细剖析,展现其音乐审美理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刘天华(1895-1932),我国近现代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农村教师家庭,年轻时丧父,家境贫寒。他从少年时代起就酷爱音乐,14岁开始练习吹军号、军笛;17岁到上海参加“开明剧  相似文献   

18.
卡米尔·圣-桑(CammilleSaint-Saens,1835-1921),是法国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著名作曲家。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两岁多开始学钢琴,五岁时就大胆尝试作曲。对音乐的领悟是一般孩子所望尘莫及的,因此获“音乐神童莫扎特第二”的美名。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师”的故事(散文)田金波自打懂事,我就开始崇拜老师。因为从那时起,我就生活在父母为我营造的故事堆中。每每问及故事是从哪儿听来的,父母便自豪地对我说:“都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还没有上学,我就喜欢凑到那些放学归来的大哥哥小姐姐们身边会近乎,打听...  相似文献   

20.
呼噜牌小号     
因为一场感冒,我的鼻子开始了交通堵塞,还留下一个可恶的后遗症:打呼噜。不过,只要我每天睡前听一个童话故事,我就可以在睡梦中身临其境地进入这个童话世界,然后用我的鼻子一“呼噜牌小号”把这个童话编成动听的音乐吹出来。从此以后,我成了著名的儿童音乐剧作曲家。真希望这场感冒永远别好,助我吹响我的童话梦,为小伙伴们创作出更多更美的童话天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