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国麟 《青年记者》2009,(13):78-80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也是一场媒体战,所有的媒体都会对选情做跟踪报道,特别是美国的报纸,一般会在大选日之前的两到三周在社论中表明自己编辑部的立场,支持哪位总统候选人当选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2.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也是一场媒体战,所有的媒体都会对选情做跟踪报道,特别是美国的报纸,一般会在人选日之前的两到三周在社论中表明自己编辑部的立场,支持哪位总统候选人当选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天,布什在短短的北京之行期间,利用电视树立形象可谓是独具匠心。他在抵达北京的当天就在天安门广场停留同普通人握手、谈笑。这一举动不同于尼克松访华,也区别于里根访华。实事求是地讲,布什的这些电视图像确实给人以深刻印象。这个巧妙的安排,可以看出美国总统是在利用电视与公众联络感情。电视——总统与公众联络感情的纽带美国总统无论是在竞选时期还是在任职期间都不能忽视同公众联络感情,否则就不能深得人心。总统与公众联络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是利用电视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大炮口对准报馆《联邦共和党人》遭殃 1808年,杰斐逊第三任总统任期届满,麦迪逊当选为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是制定美国联邦宪法的倡导者,被誉称为“宪法之父”。在杰斐逊任总统期间,麦迪逊辅佐其侧,当了八年的国务卿。他们在坚持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中,观点一致,相互配合。在麦迪逊上台后,他照样贯彻新闻出版自由的既定方针。在麦迪逊执政期间,英国不断对美国进行战争挑衅。自1807年英国海舰袭击美舰折撒皮克号以后,美国舰只在海上遭英国捕获扣留的竟达528艘之多。麦迪逊政府忍无可忍,1810年11月2日正式宣布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美英战争迫在眉睫。这样一来,共和党和联邦党在  相似文献   

5.
在时下电视讲坛热和地域文化热的双重背景下,地域文化类电视讲坛节目的诞生是必然的。湖南教育电视台于2008年1月14日正式推出的电视讲坛栏目〈〈湖湘讲堂〉〉,就是定位于传播湖湘文化,立足让节目具有本土性、贴近性。作为一档地域性讲堂类栏目,如何创新,如何走出一条个性化、本土化道路,并让栏目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栏目亟待思考的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地域文化类电视讲坛节目栏目制作的困境与突围阐述一些心得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美国媒体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传媒常常自认为是独立于行政、司法和立法体系之外的第四权力,是美国社会中不受政府制约,也不必像总统、国会那样经过大选产生的无冕之王,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对手关系”,是代表民众监督政府的“看门狗”。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大选临近之际,法国视听档案馆将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于越南战争被俘期间在病床上接受法国记者采访的录像发布到了网站上。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4月6日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晤。普京将于5月初结束总统任期,而布什的任期将于明年初结束,这是两人最后一次以总统身份举行会晤。  相似文献   

9.
今年美国大选前夕,那里的新闻媒体搞了一个专题节目在电视上播出,名目叫“我和总统约会一分钟”——当然是虚拟的。在这个专题节目中的“我”,所选择的对象主体是十岁左右的儿童。这些小家伙,口若悬河,纵横捭阖。有的不客气地说,总统要真诚,不能撒谎;有的单刀直入,说总统需要有能力;一个女学生根据亲身体验,说街上游戏太多,应当减少,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国大选的报道,国内有些媒体大炒特炒,一味地凑热闹。其实,冷静想想真没必要。去年11月3日(北京时间)美国大选的当日,某报用足了国际新闻6个版面(A5—A10),外加头版上近半个版面,全方位地进行报道,几乎将美国大选当作本国大事来宣传了,这是在为谁办报呢?我们倒是十分欣赏《参考消息》的做法,对此把握得十分有度,在头版除了报道《美国大选投票全面展开》的消息,在《美国大选结果难改中美关系》的标题下,还报道了香港报纸几篇文章的观点,如“专家认为别太在乎结果”,读者看了头脑清醒;特别是第12版在《趣说美国历任总统》下面刊登了一篇…  相似文献   

11.
克林顿当选美国第42任总统4年一度的美国大选3日揭晓,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以压倒多数票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当选总统克林顿在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说他就任后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和向人民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2.
名刊要览     
美国《新闻周刊》 (1 月24 日) 匆忙之人 从改写美国税收政策到重构社会保障体系,将民主制度从伊拉克扩展到整个穆斯林世界,看不出布什在第二任期内有任何颓势流露。但布什必须意识到,有将近50%的美国人对他报以质疑的眼光,国会山的共和党大佬们也不那么听话,加上2008年大选热在中期选举后就将初现,布什想要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必须争分夺秒。《经济学家》(1 月15 日) 再来四年 在美国历史上,大多数连任总统在其第二任期如果没有爆出丑闻,就总是一副疲倦而不积极进取的姿态。但布什在第二任期内,表现出了更大的野心:不仅准备推行1981…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选中新媒介的初体验美国总统大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秀。200多年前的美国大选,林肯只能坐着马车巡回演讲。进入新媒体时代,美国总统候选人纷纷跳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奥巴马、希拉里、麦  相似文献   

14.
里根与电视     
罗纳德·里根做美国总统的八年间,以高于任何一届前任的频率在电视中频频出现,他在电视屏幕上的轻松自若和妙趣横生,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像当年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成功地运用无线电广播,通过著名的“炉边谈话”①使新经济政策深入人心,被人称为是美国经济的救星一样,里根通过电视在竞选和执政期间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并通过电视,治理和领导了美国。在美国,电视机的拥有量几乎已经与居民数量相等,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与电视的影响相匹敌,里根是不仅懂得这一点,并且充分利用这一点的第一位总统。  相似文献   

15.
史梁  吕艳 《新闻传播》2005,(2):55-56
2004年美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大选中新闻报道的博客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9月30日美国总统候选人布什与挑战者克里举行第一场电视辩论,除了各大媒体现场转播外,政治立场不同的博客族(bloggers)也忙着即时贴文发布评论。共和、民主两党也积极通过博客宣扬政见,在主流媒体之外另辟接触选民的途径。主流媒体对博客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03年美伊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总统选举史上,2008年大选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诞生了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而且借助互联网、手机、视频等新媒体技术,"草根媒体"得以第一次登堂入室,成为影响美国大选的结构性力量.但是,不应过度放大"草根媒体"的作用,其发展趋势仍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17.
美国1992年总统大选,11月3日揭晓,民主党候选人阿尔肯色州州长比尔·杰弗逊·布莱恩·克林顿经过13个月的紧张的竞选活动,(特别是1992年7月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推选他为总统候选人后,他在选民中的支持率,一直领先于共和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终于以较大的优势当选美国第42届总统。11月4日和以后几天美国报刊均以大量篇幅,对大选的结果、经过以及影响加以报道。美国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11月4日、5日接连出“大选特辑”,《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也均出版“大选专号”。本文将《纽约时报》11月4日关于大选揭晓的报道和版面编排简介札次,以供参考(头版版式见插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国总统电视辩论竞选的历史谈起 ,论述了电视辩论对美国总统竞选和电视传媒的重要性 ,指出电视辩论既有好的一面 ,也有显在的缺陷 ,为电视机构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 ,也凸现了其负面意义。文章最后还论述了面对网络的挑战 ,电视辩论形式必须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一时间电视上“讲坛”遍地开花。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些讲坛深谙此理,用极具个性化的观点打动观众。如一位大家对《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身世的考究就掀起了波澜,也引起另一位讲坛专家的辨析考究。电视是一个大众的媒体,如果将一些尚无定论的观点和盘托出,岂不是将研讨会开到了电视上,让广大观众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0.
2000年美国大选出现“难产”。 正当佛罗里达州成为全球焦点之际,人们也把责备的眼光投向了媒体──“都是媒体惹的祸!” 究竟谁是总统“难产”的“主凶”?11月7日那天,美国全国主要电视台两度错误报道总统选举结果,令戈尔误发落选声明,致使外国政府纷纷撤回致小布什的贺电。据查,传媒的失误源于引用一家票站调查公司的错误统计数据;也有披露说是小布什的表弟第一个向媒体“报喜”的。可见媒体只是情急之中“受骗”而已,这是其一。 其二,再冷静地想想,把责任全推到媒体身上是否太过分了?美国大选自身难道就那么过硬?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