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赋体手法用于慢词的创作,始于柳永,大成于周邦彦,后继以辛弃疾、王沂孙等,几乎贯穿 了整个慢词的发展过程。以赋为词,适应了慢词的文体特征,契合并推进了词从小令到长调,从民间歌 唱到文人创作的演变过程,奠定了慢词曲折蕴藉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2.
“屯田家法”是柳永慢词的基本创作路径。柳永以词为本位,吸纳并整合赋体文学的异质艺术因子。他以赋笔入词,词中多用铺叙、对句和领字,确立了慢词的新体式,开创了宋词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3.
宋初沉寂的慢词经张先、柳永等文人的大力创制,突破了唐五代词风而风靡天下,再经秦观.周邦彦等的探索变得富艳精工,因而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北宋时期的周邦彦,上承晚唐五代及宋初的传统词风,近师柳永,秦观的新声慢词,宦海沉浮,飘零辗转的命运及自身绵密细腻的情思,遂使他的长调慢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其相思怀人之词<解连环·怨怀无托>中,词人站在恋爱主体平等的立场之上,吟唱了一阕百转千回的爱情悲歌.  相似文献   

5.
作为北宋知名的词人,秦观有着别具一格的创作个性,以其“词心”为集中代表。历来学界对秦观“词心”研究甚多。对于秦观词心的研究.一定要先从“词心”说出发。我认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出发,还是引进西方的文艺理论,对词心的阐释都不能不考虑到词这种文体的独特性,即词不同于传统文学形式的诗与文,乃心灵文学。  相似文献   

6.
命运多舛,身世飘零,给秦观短暂的一生增添了许多伤心愁绪,也造就其创作出许多著名的感伤诗词。秦观感伤词独特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在意境的创造上,其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向,章法结构方面创作了大量慢词,字法运用也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秦观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为宋一代词人之冠"。可以说,在词体演进的发展过程中,秦观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命运多舛,身世飘零,给秦观短暂的一生增添了许多伤心愁绪,也造就其创作出许多著名的感伤诗词.秦观感伤词独特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在意境的创造上,其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向,章法结构方面创作了大量慢词,字法运用也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泰观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为宋一代词人之冠".可以说.在词体演进的发展过程中,秦观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秦观是北宋中期的著名词人。他融合五代小令与柳永慢词之长,结合江西诗法,使词雅俗合流、含蓄雅藉、深婉曲折、情韵兼胜,被誉为北宋婉约词之宗主。秦观词不仅情韵并美,也含有深沉的文化意蕴,渗透着宋代的理性精神,体现了宋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和风流儒雅的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宋代创调、用调大家,他变小令为慢词长调,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引起了词体由外而内的革新,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一方面,在柳永手中,慢词创作的艺术法则初步建立,从而为后来的慢词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柳永的慢词从整体上扩大和深化了词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10.
秦观贬谪词是词人在绍圣元年(1094)至元符三年(1100)所作,代表了秦观词作生涯的最高峰。基于文学地理学视角从文本之外的贬谪地动态分布来分析秦观贬谪词,吴越、荆楚和岭南文学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促使秦观贬谪词书写由华丽化向清淡化转变;从贬谪词文本呈现出的空间构建模型及空间特点入手分析,发现其空间书写对象以宫室建筑和水域空间为主,空间观感呈现华丽与清冷共存的特点,也反映出词人心态由对往事留恋向现实绝望转变。从空间视角对秦观贬谪词进行审视,会对地域与词风、词作本身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体范本之二十九:赋体我国古代文坛,有诗、词、曲、赋并称之说,而且由来已久,广为人知。两千年来,赋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同诗、词、曲、散文、小说一道,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画廊。  相似文献   

12.
论六朝小赋对柳永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前期的艳词和歌妓词多是对下层歌妓的美丽姿色、气体、高超的歌舞技艺的描写和对她们内心情感和愿望的揭示,从审美水平、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上都受了汉魏六朝小赋的沾溉。后期的羁旅行役词则从题材到创作方法都是从六朝纪行小赋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柳永将赋体学所擅长的铺叙手法引入倚声填词之中,为慢词创作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创作成就突出的词人,他在词中大量、成功运用了点染艺术。秦观词中点染艺术的特点是点少染多,即词中直接抒情、说理较少,而更多的是渲染、描绘。点在词中出现的位置主要有开头、过片和结尾等三个关键之处。秦观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其词具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对其婉约词风的形成以及秦观能成为宋代一位著名的婉约词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现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作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诗、词、文、赋兼善.秦现的词作品,以其情韵兼胜、感人至深的新风格,向来被人们尊奉为“婉约词派”的正宗.秦观在创作过程中善于融情于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被后人目之为“古之伤心人”.秦观这种凄厉哀怨、沉郁悲怆的伤心情致,不仅在其词作品里有着充分的表现,而且在其诗歌作品中亦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纵观秦观一生的诗歌作品,既有早年横放杰出、少不更事的狂放意气,又有平时闲后时期的闲雅情趣,然而更多的则是理想破灭、忧惧畏祸的绝望心态.笔者认为,“伤心”和“悲情”是秦观诗歌的主要感情基调.因此,在拙文中笔者以此视角为切入点,着力于秦观诗歌“伤心”情致和“悲情”意绪的深入开掘,并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这一感情基调的深刻内涵和形成原因做一深入地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梁德林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52-54,62
人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敏感是秦观成为“伤心人”的重要原因,秦观的“伤心”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此相适应,秦观词中出现了不少诸如“斜阳”、“落花”、“东风”、“流水”等象征时间的意象。秦观虽有大志却性格脆弱,总是有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词中的感情显得分外沉痛。秦观词的生命意识。更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不在于绝对时间的长久。  相似文献   

16.
在花团锦簇的北宋词坛上,有两株清香四溢的并蒂莲,争妍斗艳的姊妹花,这就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二词异曲同工,相映生辉,各具情趣,各有千秋。可以说,异中若有同,同中实相异。柳永与秦观皆为北宋词坛巨擘,婉约词派翘楚,又是开创、推广和发展慢词的代表作家。《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柳永等词家为“词之正宗”。而秦观亦以“婉约派词宗驰名于世”①。虽然“耆卿细贴,少游清远”,“词趣各别,惟尚婉则同耳”②。柳永始困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初期的词人中,张先是除柳永之外较早使用慢词长调的.他以小令作慢词,结构简单,语言清新秾丽,铺叙中亦讲求含蓄蕴藉,形成一种清幽淡远的韵味;同时张先还率先大量使用题序,拓展了慢词的内容,对慢词的体制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由小令向慢词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两栖类"文本概说大多数文章的文体都比较鲜明,可是也有些文章,还具有另外一种文体的特征,就像钱钟书所说的"贾谊的论文像赋,辛弃疾的词似论"。贾谊的论文虽然"像赋"但它还是"论文,"辛弃疾的词虽然"似论"但它还是"词",这样文章的文体还是能够基本确定的。但是还有一些文章同时兼具两种文体特征,而  相似文献   

19.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的精通音律的专业词人,他以其独创性推动了词的向前发展。为适应题材上的开拓,或依新调填新词,或自制新曲,写了不少慢词,使词能容纳更多的内容,为在词中抒情、叙事、说理提供了更好的形式,并创造出铺叙有层次的艺术手法与细腻含蓄的艺术风格,对当时和以后的词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赢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诗与赋是两种各自独立而又有着密切关系的文体。在发展过程中,诗体与赋体互相交流,互相渗透,它们不断从对方那里借鉴与吸收某些艺术长处,以改进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由此产生诗的赋化和赋的诗化现象。这是诗赋二体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而又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