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0年8月31日,《陕西日报》刊登了笔者在延长油田吴起采油厂采访拍摄的新闻摄影图片报道《最好的福利是读书》(组照4幅)后,许多摄影同行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认为这组照片题材新颖,立意好,新闻价值大,是难得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信息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决定撤销新华社记者李锦的金牌奖和论文奖“真实性是对新闻摄影记者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这是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再次升温的话题。根据群众揭发和有关方面的调查证实,新华社主任记者李锦1987年夏天在大别山采访期间,违背新闻必须真实的原则,制造假新闻照片,选送全国新闻摄影展览。当时,评委会对他的假照片没有察觉,使他一组包括《小夫妻》在内的  相似文献   

3.
去年6月以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几组较有分量的批评性新闻照片,报纸发表后,引来了被大的社会反响。这几组照片是:《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新华社记者李锦摄,见人民日报6月14日)、《坑害农民的化肥倒卖场所》(新华社记者张晓华、郭献文摄影报道,见人民日报10月13日)、《宾馆床位有余,仍锦上添花!医院病床奇缺,谁雪中送炭?》(新华社记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图片报道机制和合理的操作流程,推动摄影报道向专业化、精品化前进,努力使中国摄影报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我国新闻界改革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6月26日至28日,来自华东、华南地区60多家报纸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以及中国新闻摄影界部分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华南分社等单位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华东华南地区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去年6月以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几组较有分量的批评性新闻照片,报纸发表后,引来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这几组照片是:《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新华社记者李锦摄,见人民日报6月14日)、《坑害农民的化肥倒卖场所》(新华社记者张晓华、郭献文摄影报道,见人民日报10月13日)、《宾馆床位有余,仍锦上添花!医院病床奇缺,谁雪中送炭!》(新华社记者(?)振欣摄,见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22日)。第一组卖茧难照片(见下面),批评了地处大别山区的湖北省罗田县白莲多的土政策。这个乡既不帮助茧农解决收购、烘干和运输等困难,又不许他们把蚕茧外销,谁到外地卖茧就罚款。记者抓住了收购站前几个颇具特点的镜头,鞭挞了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对茧农则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6.
198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辟栏刊登了一组4张题为《金沙江两岸森林告急》的新闻照片。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于当天看到由新华社湖南分社文字记者于磊焰拍摄的这组照片后,立即向林业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作出重要批示:“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最坚决有力的措施制止乱砍滥伐森林,越快越好。”紧接着,由国务院派出的督办组,由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分别率领的两个工作  相似文献   

7.
郎树臣 《视听》2016,(11):128-129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报纸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单幅图片新闻摄影报道,其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刻。本文从报纸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特点出发,从主题选择、结构设计和采访拍摄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专题新闻摄影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上推十年,如果新闻摄影学会召开新闻摄影研讨会,报名参加的总编辑恐怕很难超过10人;而现在,几十位报纸总编辑云集银川,同新闻摄影工作者一起研讨新闻摄影问题。这件事的本身就反映了报纸总编辑观念的变化。1985年8月,当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委会首次把“慧眼奖”授给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时,许多报纸的总编辑对新闻摄影工作还比较生疏;如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报纸的总编辑直接组织和指挥摄影报道,从这些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令人感奋的好照片。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和一些专业报  相似文献   

9.
我很少拍照,对新闻摄影评论素不涉猎。但看了1991年8月15日人民日报二版辟栏刊登的新华社湖南分社摄影记者陈小鹰拍摄的《灾区追县长》(下文简称“追”)一组五张照片(如图),很有所感,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一吐为快。古往今来,在“追”字上作文章的,可谓多矣。君不见,《追韩信》、《追鱼记》、《追捕》(日本电影)等,这是人们所熟知的。至于像陈小鹰新近推出的这组“追”的照片,也许是由于自己耳目闭塞,尚未见到,看后顿觉新鲜,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11.
我拍摄的《眼科专家张晓楼的最后奉献》这组照片,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国新闻摄影大赛中,有幸荣获系列大奖。这组照片由新华社发出后,国内外许多报刊都在显著位置刊用,人民日报还为此写了一篇短评。为什么这组照片会引起社会的强烈的反响呢?这并非是我在拍摄技术、技巧上有什么绝招,而是这位享誉世界的医学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医德产生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18日至6月15日,我陪同法国西格马图片通讯社摄影记者阿兰·柯雷对我国青年进行了专题采访。阿兰·柯雷在这家世界性图片通讯社任专职摄影记者已有12年,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报道过中东战争、伊朗革命、萨尔瓦多内战,阿富汗难民、海地革命等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事件。他1985年拍摄的一组反映埃塞俄比亚灾民的照片《雨中的埃塞俄比亚》获第29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自然界新闻系列照片一等奖。在高频率的工作节奏下,四个星期很快过去了。阿兰·柯雷带着他拍摄的150多卷胶片飞回了巴黎,而他在采访中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废寝忘食的奋斗精神和娴熟的拍摄技巧,却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3.
文字和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是同等的。因此,作为报纸的总编辑,应像抓文字报道那样来抓新闻摄影。新闻图片是图片新闻新闻摄影不同于山水摄影、人像摄影、静物摄影,它是通过照片来传播新闻,说明一个事物、一种现象,因此是某种行为、某种事件在进行过程中的瞬间记录。一张好的照片,应该是摄影记者独立发现线索,独立进行采访而拍摄的照片,而不是文字新闻的插图。事实上,凡是得到好评的照片几乎都是独立的图片新闻。图片新闻是最有说服力的新闻。文字报道的失实,非当事人不容易发现。而图片新  相似文献   

14.
深入现场积极报道 7月上旬,浙江省杭嘉湖平原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在事发的头天,新华社浙江分社就派出文字记者虞云达、摄影记者徐邦、庞伟良三人前往灾区现场采访,发出第一批稿件,被报纸、电台广泛采用。接着,一批接一批地派出记者,深入灾区,作连续报道,直至8月中旬,记者还在灾区采访,不断地发出文字稿件和照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7月初,浙江省杭嘉湖地区300多万亩水田被洪水淹没,干部和群众心急如焚,作为新华社记者,也是心系灾区。7月5日至8日,分社农村室主任虞云达和人民日报记者高海浩一起实地采访了受灾最重的嘉兴市和湖州市农村。又沿太浦河,到江浙两省和上  相似文献   

15.
李雪平 《今传媒》2005,(2):57-57
2004年12月20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色实践者、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原村支书郭秀明去世5周年的日子。打开当时的报纸和画册,每当看到由我拍摄的一张张报道宣传郭秀明事迹的照片时,我总会回忆起5年前采访郭秀明时的一些情景,勾起了对他的深深怀念。1999年8月  相似文献   

16.
在报纸新闻摄影报道中,专题摄影报道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同于单幅图片的新闻摄影报道形式,具有更大的信息量、更丰富的内容、更丰满的内涵等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专题新闻摄影的三个步骤,即选择主题、采访拍摄、谋篇布局这一完整生命链,深入剖析国内外媒体人专题的新闻摄影作品,通过摄影的六个要素标尺主题、空间、时间、对象、侧面、瞬间来全面论述专题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20,(13):F0002-F0002
2月20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带领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一线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奔赴抗疫一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支摄影小分队先后为全国驰援湖北各地的医疗队共4.2万余名队员拍摄了个人肖像。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以"你是我最牵挂的人"为题,为医护人员拍摄了一组特别的肖像,《青年记者》在此选登。向在疫情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致敬!向逆行前往一线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相似文献   

18.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报道是今年我党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新华社摄影部对此十分重视,于5月中旬组成由编辑张维革带队,江西分社宋振平、福建分社张国俊、浙江分社谭进等3名记参加的小分队,赴江西瑞金、兴国、井冈山、南昌等革命圣地进行摄影采访。在为期两周的紧张采访中,小分队4名同志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因为准备新兴力量运动会的报道工作,有机会翻阅了一下报纸和体育照片资料,给我的一个印象是,记者拍摄的数量不少,而为报纸所采用的量是不多的.这从报纸来说,当然有它各方面的原因,但是让我们暂且撇开这方面,而着重从照片本身来分析一下,或许有助于摄影业务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听前辈们讲,五十年代初期,报刊上发表批评照片比较常见。但好景不长,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批评照片在报纸上被“扫地出门”,从此,它便失去了在报纸上应有的地位。久而久之,批评报道也就成了被新闻摄影遗忘的“角落”。近两年,情况有了些转机。《人民日报》“立此存照”专栏,开了批评照片重登大雅之堂的先河。遗憾的是,这些照片的拍摄大都是自发性的,至于以图片新闻报道为己任的摄影记者,还没有把拍摄批评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