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方清 《收藏》2008,(2):91-91
景德镇元代延祜期青花瓷与至正中、晚期青花瓷有所不同。至正期青花釉色白中泛青,釉质莹润细腻,延祜期青花瓷施青白透明釉,显山青褐色,胎釉莹润透亮,釉面不光滑显出哑光,手摸似懦米感。瓷胎质较疏松,往往器身胎中留有小颗粒石显青色,这是胎土淘洗不细所致。延祐期瓶罐内壁不施釉,腹下部修胎明显,器物内壁采用分段制作,瓶罐内壁颈部多有接口,内壁腹中部有接胎痕,  相似文献   

2.
熊振东  金国庆 《收藏》2006,(6):70-78
文西省高安市博物馆现藏元代青花瓷器共19件,其中18件为1980年江西第二电机厂窑藏出土(窑藏出土19件,其中一件青花蕉叶纹觚于1990年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国家博物馆),另一件为20世纪80年代从外地征集。此19件青花瓷器囊括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的所有类型,即延祐型、至正型、筒笔型(图1-3),为系统研究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尹青兰 《收藏》2008,(5):77-82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有几件明末青花瓷瓶。先介绍如下:1.青花松鹤鹿纹瓶两件(图1)形制相同,高27.8厘米。敛口,短颈,丰肩,圆腹瘦长,向下渐收,矮圈足。全器内外均施釉,圈足足端露胎,足端外侧露胎较多,露胎线整齐,足端内侧露胎较少,且露眙线不整齐。釉面肥润,釉色白中稍泛青,有人小开片,口沿施酱黄釉。腹部一面绘松竹悔纹,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14,(6):144-144
青花海水龙纹浮雕梅瓶 胎土:灰白二元配方;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蓝艳,釉面有晕散现象和淌釉炸开颗粒状,有缩釉现象,集釉处有凹下现象,呈现紫褐色,且用放大镜看有蜘蛛网纹,胎体内部采用手工接胎技术,釉面光泽柔润;造型:丰肩到腹部渐收,底足较浅,有粘沙,有釉癍,修足不太规整,底部可见旋削纹,接胎底处有裂缝;纹饰:典型的龙纹画法,线条流畅刚劲;气泡:多数小气泡中夹有大气泡,且无中气泡过渡。  相似文献   

5.
杨明旭 《收藏》2008,(7):65-65
2007年初,我收到一只少见的明万历青花月兔桂树纹碗。此碗口径18厘米,底径6.6厘米,高5厘米。直壁大敞口,绘画表现月中桂树和玉兔,桂树枝繁叶茂,点点桂花盛开,似乎飘出诱人的清香。桂树下一只硕大的玉免抬头张望,似乎正等待嫦娥到来。此碗釉色白中泛青,眙质白中微显灰,胎与釉交接处火石红明显而自然。青花发色灰蓝,微微泛紫,  相似文献   

6.
宋代以来景德镇的瓷器以青白釉刻、印、捏塑、点褐彩等装饰为主。元代中后期景德镇陶工们真正掌握了用钴料在瓷胎上进行彩绘,成功地创烧了青花瓷,从此翻开了彩绘装饰瓷器的辉煌一页。元代延祐时期的青花瓷烧成后青花呈蓝褐色。九江博物馆藏缠枝牡丹纹塔式盖  相似文献   

7.
青花瓷和釉里红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杰出创造,两者在工艺制作、纹饰图案等方面极为相似,都是釉下彩器。"青花釉里红"就是由这两个瓷器种类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瓷器,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绘纹饰,也属于"釉下彩"的一种。"青花釉里红"在元代已经烧出,清朝乾隆以后俗称"青花加紫",以色彩绚美著称。蓝色雅致,红色绚丽,两者相互  相似文献   

8.
吴少华 《收藏》2001,(6):54-55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学者波普(John Alexander Pode)根据英国大卫德基金会所藏中国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特别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堡博物馆的中国青花瓷进行深入考证,从而揭开了中国元青花瓷这个国际性课题的研究序幕。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器有黄釉、矾红釉、回青釉、厂官釉等。明正德黄釉盘(图1)口径17.4厘米。撇口,浅弧腹,大圈足,造型规整大方。内外均施黄色釉,足底施白釉,釉面光洁温润,尊贵典雅。胎质细腻。外底青花双圈内双行"大  相似文献   

10.
杨静荣 《收藏》2007,(11):46-52
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至明清两代该镇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并役有御窑厂专烧宫廷御用瓷器。青花、彩瓷、颜色釉是元、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其中尤以颜色釉瓷器深受宫廷厚爱,许多品种甚至为皇家所垄断,渗透着浓郁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愈显其华丽富贵。与青花、彩瓷相比,  相似文献   

11.
曹淦源 《收藏界》2010,(4):58-62
一、引言 元代景德镇瓷苑培育出釉里红和青花两株奇葩。釉里红是用铜氧化物为着色剂,在器物坯胎上彩绘纹样,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  相似文献   

12.
积釉青翠,晶莹光润,久观之可以静心。这,便是此次的主角——青白瓷。青如天明如镜青白瓷,肇始于五代,成熟于宋代,是南方地区创烧的一类新品种,尤以景德镇所造最佳。其胎体坚致,釉质细薄,迎光透影,釉料中铁元素含量约1%,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瓷。  相似文献   

13.
王蔚华  王长启 《收藏》2007,(4):150-158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从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象耳云龙纹瓶入手,提出元代青花器分期及其特征理论,世人从此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系统研究,并掀起元青花热。近几十年来,从窑藏与墓葬中出土了数批元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14.
源自马来西亚收藏家,2003年北京华辰秋拍737号,曾创中国瓷器拍卖价之最。品相完好,造型线条刚劲,釉色白中泛青,温润肥厚,青花呈色浓艳,铁斑凝聚,深入胎骨。  相似文献   

15.
正元青花平底盘多出土于元代的遗址、窖藏、窑址、墓葬和沉船等,其中以墓葬出土数量最多。除江西景德镇为瓷器的烧造产地外,其他均处于元代漕运、海运的航线上或邻近地带。总体而言,元青花平底盘以国内收藏为主。出土典型器物除博物馆旧藏外,出土的典型元青花平底盘有以下9例。1.1970年北京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中出土元青  相似文献   

16.
彭明瀚 《收藏》2012,(17):69-74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无古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1907年,王步到景德镇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学徒5年,1912年徒满出师时所在工场倒闭,只得靠画鸟食罐为生。1919年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吴霭生聘请他加入景德镇瓷业美术社从事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作好了准备。1926年吴霭生病逝后,他受王琦、邓碧珊等人影响,学习传统中国绘画,同  相似文献   

17.
王志军 《收藏》2013,(8):94-98
绞胎瓷器让我心仪已久,更多的原因是朋友在1992年时花了100元钱在北京后海小花园花鸟鱼虫市场买了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盘和一个陶罐。洗干净让我欣赏时,我发现以60元买的青花缠枝莲纹盘是当年景德镇烧制的仿宣德青花瓷器;花40元买的陶罐身上的纹饰似瘿子木般行云流水,通体施透明釉,积釉处闪黄绿色。找出《中国陶瓷史》逐章比对器型,发现是唐代晚期烧制的绞胎瓷罐。如此的收藏机遇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8.
后学遮 《收藏》2011,(3):I0032-I0034
至正型元青花是景德镇生产的,这应该是当前国内外文博界、学术界的共识。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展出的至正型元青花,大多标明景德镇窑口。学术界、文博界在涉及到至正型元青花时,也一致认为是景德镇所生产。这种共识的形成,当然是建立在景德镇窑址考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搜寻中国象棋古棋具中,偶然结识陶瓷研究家浙江陈先生,陈先生家藏一副元代青花、釉里红棋子(蓝方青花、红方釉里红,全副完整,见照片1)。经我们共同研究认为该棋子在国内乃是首例,对于研究元代象棋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说一说元代青花瓷。众所周知,元代青花研究的奠基人是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助理波普先生(JOHN ALEXANDER POPE)。 1952年,他发表的《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把传世的中国早期青花瓷器中的14世纪青花(即元青花)辨认了出来,从此元…  相似文献   

20.
杨世忠 《收藏界》2010,(5):76-77
青花釉里红,顾名思义就是集釉下青花与釉里红于一炉,一次烧成、两种呈色的特殊瓷器品种。据有关资料记载,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明初始见成熟。宣德以后,趋于衰落并逐步淡出。清康熙重新恢复,雍正、乾隆两朝达到巅峰。釉里红烧造工艺与青花瓷大致类同,呈色剂分别为铜和钴,即在素胎上绘制纹饰,然后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二者虽同属高温釉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