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标志线的意义和演进: 接力赛跑是一个精彩的集体项目。其中以四百米接力的技术最为复杂,需要传接棒双方紧密配合并在最高跑速中平稳而有效地传棒。“利用信号联系”是传接棒双方加强配合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接力赛跑技术中更巧妙地结合使用了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听觉信号仍然是由传棒者向接棒者发出接棒的口令“嘿!”。视觉信号仍然是采用标志线,不过其样式已和以往不同了。而且同时还采用了第二标志线。这是1963年接力赛跑规则改变——增设10米预跑区以来的主要技术演进。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4×100米接力赛跑共有三个接力区,每个接力区长度为30米,运动员要在这30米的接力区内顺利地完成传接棒的动作。过去在比赛中经常出现因计算不准而造成传、接棒的困难。这里介绍一种新的计算4×100米接力赛跑起动标志的公式,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等方法对田径4x100m接力跑技战术训练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科学探索接力训练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训练成绩,为田径运动教学、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在实践教学训练中发现:队员在4x100m接力跑中传接棒时机掌握不好,接棒队员难以判断接力区的起动点与传棒队员间的距离,不能正确判定标志线,传接棒时距离太远,传棒队员追不上接棒队员导致接棒队员减速或者停顿下来接棒的现象;相邻队员配合不协调,弯道跑技术掌握不好,影响接力速度。建议日常训练中加强队员弯道跑技术训练,合理搭配接力阵容配备,采用传接棒队员速率测试方法,精确计算接棒队员起动时与传棒队员两者之间的距离,确定标志线和最佳起动时机,提高队员的协调配合,以便获得比赛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4.
<正> 接力赛跑在学校是开展得比较普遍的一个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学校田径队的实力和总体水平。一、队员的选拔接力队第一棒队员应选最优秀的起跑能手,最好是让有经验的运动员担任,他(她)应反应快,弯道跑技术较好。第二棒队员有两次传接棒,一般说他(她)跑的距离是最长的。通常我们选用速度快的运动员跑第二棒,该棒运动员加速能力强,既善于接棒,又善于传棒。把速度、传接棒  相似文献   

5.
一、接棒人过早超越传、接棒标志线,传棒人无法传棒 (一)产生原因: 1接棒人起跑过早,对传棒人到达起跑标志线的判断不准确; 2.起跑标志线离接力区过远; 3.接棒人过于紧张。 (二)纠正方法: 1接棒人反复进行起跑练习; 2缩短起跑标志线到接力区的距离; 3经常在高速跑的条件下练习传接棒动作; 4采取措施消除接棒人的紧张心理。 二、传棒人超过接棒人,接棒人尚未跑起来就完成传接棒动作 (一)产生原因: 1.接棒人起跑太晚,起动犹豫; 2.起跑标志线离接力区过近; 3.低估了传棒人的速度; 4.接棒人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一九八五年美国大学体协女子田径锦标赛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女子接力队在强手如林的接力比赛中,以43″82和3′30″39的好成绩,分别夺得4×1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二名,该大学的教练洛伦·西格雷夫由于他在技术、运动量和心理学方面的精心安排,巧妙设计,也同样地受到人们的赞赏。 4×100米接力有三个不能进行交接棒的10米预跑区,和20米的接力区,每个人预先在各自的接力区,做好“预备”和“跑”的标志。通常,接棒队员在预跑线上,做好三点(支撑)蹲踞式起跑姿势后,回头注视传棒队员。当传棒队员跑到“预备”标志时,接棒队员做好随时起动的准备,一旦传棒队员越过“跑”的标志时,接棒队员立即起动加速,不要再回头看传棒队员。  相似文献   

7.
错误1:接棒人过早地超越传、接棒的标志线,使传棒人无法向他传棒。产生原因:接棒人起跑太早,起跑标志线离接力区过远,高估了传棒的速度,接棒人过于紧张。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接力赛跑是田径竞赛中唯一的集体项目。它是由接力队员依次持棒传递,跑完规定的距离。项目有男、女44×100米、4×200米、4×400米、×800米和4×1500米。二十二、传接棒技术是指保证运动员在快速跑中,完成传、接接力棒的动作。传接棒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上挑式,一是下压式。二十三、上挑式传接棒是指接棒人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掌心向后,虎口张开朝下;传棒人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二十四、下压式传接棒是指接棒人手臂后伸,掌心向上,虎口张开朝后(手臂内旋);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方,送入接捧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9.
错误1:接棒人过早地超越传、接棒的标志线,使传棒人无法向他传棒。  相似文献   

10.
在短距离接力赛跑的影响比赛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中,传接棒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其它因素对比赛的结果则较为次要。 四百米接力赛 在此项接力赛中,所用的传棒技术,也适用于赛程不超过一百米的其它接力赛。 第一棒的传递: 我们高校男子接力队使用的是整个奥林匹克加速区。接棒运动员的位置恰好在此加速区内。他使用站立式起跑姿势,以便更清楚地看到他的起动标  相似文献   

11.
接力接棒者辅助练习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力跑成绩很重要的因素取决 于在接力区内的快速交接捧技术,当传棒人到达起动标志时接棒人的起动在整个交接棒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经常使用的三种方法,用来训练接棒者的起动。 一、接棒者在接力区内采用站  相似文献   

12.
很多种田径教材都把“混合式”(有的称“综合式”)作为4×100米接力传接棒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此提法欠妥。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目前有“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种方法,而“立棒式”不适用于4×100米接力赛。因此,只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传接棒方法。“混合式”不是传接棒方法,其实质是两种传接棒方法在三次传接棒时排列组合的一种特例。大家都知道,在快速跑动中传接棒方法对速度影响的不等式是:  相似文献   

13.
很多种田径教材都把“混合式”(有的称“综合式”)作为4&#215;100米接力传接棒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此提法欠妥。 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目前有“立棒式”“上挑式”“下压式”三种方法,而“立棒式”不适用于4&#215;100米接力赛。因此,只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传接棒方法。“混合式”不是传接棒方法,其实质是两种传接棒方法在三次传接棒时排列组合的一种特例。大家都知道,在快速跑动中传接棒方法对速度影响的不等式是:  相似文献   

14.
美国队采用下压式传接棒,前苏联队采用上挑式传接棒。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接力跑的技术要点是,传接棒自然衔接,不停顿,不影响跑进速度。图1~6:美国队从传棒到完成接棒,动作十分流畅,没有停顿。图6~12:前苏联队传接棒显得传接双方的手挨得太近,易发生掉棒。但基本上也未影响向前跑进。  相似文献   

15.
美国队采用下压式传接棒,前苏联队采用上挑式传接棒。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接力跑的技术要点是,传接棒自然衔接,不停顿,不影响跑进速度。图1~6:美国队从传棒到完成接棒,动作十分流畅,没有停顿。图6~12:前苏联队传接棒显得传接双方的手挨得太近,易发生掉棒。但基本上也未影响向前跑进。  相似文献   

16.
影响4×100米接力传接棒技术发挥的因素除了传接棒的时机、传棒人起动的让距、传棒人最后25米和接棒人起动后25米速度的配合以及传接棒的获益距离等因素外,本文着重论述了“接棒人对移动人体反映时对让距计算的影响”,又将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技术全过程的动作结构划分为“预跑阶段、相对稳定高速阶段、传接阶段”,并对其动作起止、任务和技术特点进行剖析,供教学、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交接棒技术的选择和优缺点如下:上挑式接棒运动员保持手型成倒“V”字型并靠近臂部。接力棒向上挑交给接棒者,接棒者注意用手抓住靠近交棒者持棒的一端。  相似文献   

18.
卫红 《体育教学》2009,(12):33-34
主题 “迎面接力跑”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重点是迎面传接棒的技术动作。根据这一教学重点,我将技术动作分成三个小知识点:①传接棒时应该握棒的哪个部位?②什么时间传棒?什么时间接棒?③交接棒后是右错肩跑进,还是左错肩跑进?通过提问将学生引入到本课需要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同时为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探求感和学习的兴趣,我对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了不同的学练程序:  相似文献   

19.
4&#215;100米接力传接棒技术分为两种:上挑式和下压式。 图为第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女子4&#215;100米接力决赛最后一棒美国队和苏联队传接棒时的连续摄影图片,摄影机在最佳角度、同一画面拍摄下两队完成传接棒的全过程,使两队所采用的不同传接棒技术具有很强的对比,更利于读者了解这两种技术。 从图1~6可以看出,处于第5道的美国队采用的是下压式传接棒技术。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60&#176;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虎口向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下传到接棒人的手中。传接棒时,两人分别握住棒的两端,不仅利于接棒人持棒跑进,还能使传接棒人在相距较远的位置完成传接棒。图2中,美国队两名队员在传接棒的瞬间,手臂和接力棒形成与跑道平行的直线,最大限度地拉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使队员跑进的路程更经济。但下压式传接棒技术中,接棒人的手臂动作较紧张,不自然,特别是高速跑动中手臂后举过大,不利于保持平衡,传接棒的稳定性较差,需要熟练配合,才能流畅、完美。 从图6~12中可以看到,处于第6道的苏联队采用的是上挑式传接棒技术。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5&#176;角,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虎口向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4×100m接力"前迎式"传接棒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成功次数和失误率均可见"前迎式"传接棒技术与传统的"后接式"传接棒技术有明显的差异,"前迎式"技术稳定性高于传统的"后接式"技术。"前迎式"交接棒技术在传接棒过程中交接队员能够观察到接力棒位置,既有利于传棒队员控制接力棒的稳定性又便于接棒队员根据两人的即时跑动速度,准确判断接棒时机,保证了接棒动作稳定完成及随后的连贯动作,有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