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杨德全 《学周刊C版》2019,(1):113-114
传统作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写作。这种写作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的思维受到了束缚,逐渐对作文产生了厌烦心理,甚至有的学生"谈作文色变"。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微作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改变以往那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探寻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符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阅读现在的学生作文,格式化的语言很多,修饰性的词语很多,却唯独找不到学生自己的半点影子。作文中的情与意应是从心而生、自然流露,可许多学生作文中的"我"只是大众化的"我",在这儿是"我",换个地方仍然是这样的"我",个性化的个体变得大众化,变得千篇一律。作文中缺"我",一是因为作文中只写他人,纯客观地写,没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这样的作文读起来是  相似文献   

3.
孙安远 《考试周刊》2015,(20):60-61
<正>"绿色作文"是指学生写自己最真实感受的、能体现童心的、不为模式化所污染的作文。即用学生自己的眼睛发现的"新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到的"新情况",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的"新问题",用自己的是非标准判断的"新观念"。作文,本来就应该这样"自我表述",但长期的应试需要按部就班训练,使学生丧失自我。现在学生作文的最大弊病是格式化与成人化。格式化不是高水平的结构严密,而是类似八股文死板  相似文献   

4.
"绿色作文"是指学生写自己最真实感受的、能体现童心的、不为模式化所污染的作文。即用学生自己的眼睛发现的"新情况",用自己的耳朵听到的"新情况",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的"新问题",用自己的是非标准判断的"新观念"。作文,本来就应该这样"自我表述",但长期的应试需要按部就班训练,使学生丧失自我。现在学生作文的最大弊病是格式化与成人化。格式化不是高水平的结构严密,而是类似八股文死板  相似文献   

5.
本色作文是指着眼于学生的纯真本色,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话语抒发情感,使作文从本色中来、到本色中去的一种习作概念。本色作文教学的主要内涵是三性(工具性、生活性、个体性),三本色(主体本色、内容本色、形式本色)。本色作文的个体性立足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体现学生独特的观察、思考与创造,调动并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作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教师出作文题目,讲解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渡承接,如何首尾呼应,如何点题等,试图通过"教"使学生达到"合格作文""满意作文""高分作文"的水平。实际上,学生被动接受作文的条条框框,作文变成了"做出来的文",没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有的只是完成作文后的长叹——唉,终于完成了!儿童写作,本质上反映的是学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作文,是每年都会引发诸多争议的话题,改革目前"技术性"命题思路的呼声一直不绝。2012年高考前夕,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对今年高考的语文学科和作文命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语文学科要注重考察"整体把握和理解能力",高考作文要拒绝"话题作文套路"和"文艺腔",以"智性作文"为学生提供思想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8.
孙东 《文教资料》2013,(6):35-36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按一种传统的模式,以命题作文为基本训练方式,从内容到形式都统得过死,教师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教学,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的规律。由于作文规矩限制太多,学生遇到自己无相应生活经验、感受的题目,写起作文便束手无策,为了应付只能编造故事,或无病呻吟,生搬硬套。因此,缺乏童真童趣的成人化的作文比比皆是,造成学生"苦写"现象。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挖掘学生写作潜能,通过学法迁移,帮助学生转化言语,达到会写的教学目的。最后经过合理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乐写",进而实现优化习作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让家长适时、适度地参与学生作文点评,一方面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并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培养学生养成"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好习惯,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家长辅助教师开展作文点评,无疑可以为学生作文点评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来写,作文往往"真情洋溢"。然而不少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没有素材积累,于是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就难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了。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采用了"微练笔"形式的随笔日记,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放”权评改。 1.学生自评,优篇引鉴 首先在学生作文中找出写得较好的文章,请这些作者在全班朗读,同学们听后共同谈感受、谈收获,使学生在欣赏到较好的作文后,为修改自己的文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为种种因素羁绊,效益低下,学生作文素质普遍不高。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于作文教学传统思想作怪,教学想当然所以然,学生被动全盘接受,作文成了禁锢于课堂教学之内,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的完全成人化、课堂化、格式化、理论化的"怪圈"。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指明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知识和经验展开自己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评改一直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叶圣陶先生提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而"自改互评"作文正是将作文评改的权利归还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进行作文自我评改,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断地实现自我创新与自我完善,可以有效地挖掘其潜能;而互评互改又能够使学生加深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改变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享受写作过程、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又能把教师从沉重的评改劳动中进一步解放出来呢?从专家得出的经验和《课标》精神不难得出结论,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改作文,即把作文的评改权交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把作文批改看成是自己分内的事,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从而提高其作文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拼命批改作文,学生看完评语就完事"的现象。这样,学生在作文的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作文写完后,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下面本文就以《一个熟悉的人》教学为例,希望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些许经验。  相似文献   

16.
魏玉梅 《林区教学》2008,(12):39-40
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估结果,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二次作文,指"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后,作文经过教师、同学的修改,学生对第一次作文中指出的优缺点进行再学习,从而认识到作文中的不足与优点,对同样的作文题再进行重新写作"。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作文,能有效认识到第一次写作中的不足,改正第一次作文中的缺点,发挥自己第一次作文中的优点,使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训练题为中心,结果学生认为作文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写教师评。教师高高在上,远离学生实际,夸夸其谈。以致学生厌作文,怕作文,一到作  相似文献   

19.
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内容充实,中心突出"。这强调了"中心主旨"是考场作文内容的关键。笔者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行文时需时刻围绕文"意",点明主旨,否则不可以明事、明理。设法点明主旨,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习作具体例谈。  相似文献   

20.
一、概念定义"1+1"快乐体育作文教学就是以"体育"为载体,以"快乐"为主题,以"体验"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活动。"1+1"是指完成一个作文训练需要两天:第一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教师抓拍活动视频或照片;第二天,借助多媒体展示活动视频或照片,进行作文指导和写作活动。快乐体育作文教学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