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42):31-32
在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明确在习作教学评价时的原则,关注于学生的写作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样化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明确习作教学评价时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中习作的新标准是,能够具体地、言之有物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见、所闻,能够根据日常的写作要求,采用简单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看法。现代语文教育的成果,不以学校规模的大小而论,而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理念以及对学生的认知度把握息息相关。从于永正先生的"简单语文"的教学理念出发,解析"朴素写作"的要点,能够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初中英语写作评价能指导学生的习作,对写作技能的提升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写作评价方式还存在一些误区。须从写作教学的特点出发,明确高效评价的特征;与此同时,制订评价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描述性评价。紧跟学生习作发展,利用"档案袋"对习作进行整理和跟踪,形成过程性评价。依托写作教学评价案例,从多个方面探析过程性写作评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习作例文时,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的具体内容,挖掘习作例文的功能,确立适切的教学目标;要聚焦教学评价,让课堂教学增值;要适时使用习作例文,解决学生习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样教学,能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掌握阅读策略,有效提高习作例文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5.
学为中心强调教是为学服务,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目前的习作课堂,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脱离。为此,我们应以学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习作教学框架,采取“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将习作目标细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同时,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产生表达的冲动;最后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自评、互评等,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栏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这一交际语境写作理念,为此,习作教学要以交际语境写作理论为指导,从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效应等方面分析习作栏目蕴含的交际语境元素,并以此采取注重情境创设,唤醒读者意识;活用习作“拐杖”,优化思维品质;提炼写作知识,助力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材价值,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在经历多次的挫折与打击后,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具体到习作上,则表现为学生丧失写作信心与兴趣、厌烦写作、害怕写作等心理特征。针对作文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学生,教师应通过降低习作要求、改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信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帮助他们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困扰。  相似文献   

8.
小学习作教学必须从观察、思维、表达三个维度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实现阶梯式提升。这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习作能力的阶梯式提升,其基础在于写作教学设计的系统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概言之,教师心中必须先有"阶梯"。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要有正确的习作理念,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构建习作教学的全过程,盲校也不例外。一.作文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标准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1、习作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调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作文要求1.学生能根据“运动会”主题选择相关材料,做到“我手写我心”,用自然的语言自然地表达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感受。根据自身能力完成3~5篇习作。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及热情,并感悟运动员身上体现出的努力拼搏精神,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阐明了习作教学必须回归生活,通过运动会,为学生营造以“运动会”为主题的系列习作实践活动,拓宽习作天地,注重学生的体验,真正实现写作语言的…  相似文献   

11.
合理利用习作评改表,实现习作评改教学点三维之变,即宏观之变、中观之变和微观之变,以此提高学生习作评改的有效性,提升小学习作教学的效率。具体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在写作前移后续的整个过程中的合理利用习作评改表进行习作评改,通过"学"和教师的"教"的融合,实现"评"与"改"的多重交互,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同化,进而促进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全息习作教学是一种基于全息教学理论,指向深度写作的习作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真实情境的主题,采取探究式、挑战式、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单元习作,完成一系列习作任务,最终达到习作要素建构与素养形成。教师可以通过体验中重演、寻找全息元、建构言语个体范式等路径,引导学生全息习作,进而运用全息性评价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邹飞丽 《英语广场》2023,(5):124-128
为解决高三英语读写课耗时低效的问题,本文应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进行读写课教学实践,即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教师收集课前习作并批改,针对课前习作问题,制定评价标准;课上,师生按照评价标准对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进行口头评价,学生在习作诊断的过程中产生提升的意愿;课后,教师提供提升写作质量的输入材料,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材料,再次提升个人输出。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改革、学生习作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提高重视。基于此,文章立足于“生活教育”理念在习作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学生的素材库、注重科学指导,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注重生活化作文的讲评和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注重积累经验,提升习作教学质量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给小学语文教师一些参考,将其应用到习作教学中,切实完成“减负增效”的习作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给小学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改进习作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激励为宗旨,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冲破传统写作教学的理念,挖掘新形势下学生写作的潜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课标下学生的习作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写作共同体方式创建习作环境,进行习作活动,以协作、分享和评价为中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诱发学生习作动机,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升学生自我写作的信心,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综合习作法”是针对先前盛行的“作前指导法”与当前兴起的“作后讲评法”而提出的.在写作教学中,“综合习作法”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减少了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提起写作,即使在最初阶段的写话训练,多数学生还是面露难色,甚至有“谈虎色变”的恐惧之心。如何让学生的笔尖在习作本上跳舞,真正从内心深处喜欢上写作呢?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觉得应从“生活”入手,让“生活”和习作交上朋友。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实录一设计意图《我的奇思妙想》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跳跃,天马行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很难达成习作教学的目标。于是,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写作支架”:先把学生带入“奇思妙想”发明大赛的情境之中,激发写作兴趣;然后,用“邀请函”为学生搭建习作动力支架,用“问题搜集统计表”为学生搭建习作选材支架,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习作组材支架,用“习作例文”为学生搭建习作表达支架,用“评价表”为学生搭建习作评价支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习作表达具体清晰,写作更加真实、更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说到底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抓住这两个问题就是抓住了小学习作教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拓展思维,链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角色定位,在一课一得中积累写作技巧;强化训练,在积累练笔中锤炼能力,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