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行孝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大学生出现了自杀、弑父、弑母等不孝极端行为。本文从中国孝文化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产生不孝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抑制大学生不孝极端行为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极端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及时发现心理危机给予紧急干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成立极端行为干预机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个体极端行为预警干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极端行为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整合中传统教育的偏颇、大学精神发生畸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等方面分析了学校对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影响,以期能够减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极端行为。  相似文献   

4.
由于学习、就业等问题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这种亚健康状态就可能会发展为心理不健康,并产生极端行为.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或缓解心理亚健康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深受社会负能量、教育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影响,大学生异常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异常行为产生根源,革新干预防控策略和方法,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角度分析大学生异常行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价值评判为核心教育,开展大学生挫折训练、有效监控大学生异常行为群体、关注重点时期,建立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6.
程婧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0):101-105
我国大学生极端行为的产生根源于其认知障碍、不健全的情绪情感和软弱的意志。这类大学生多为偏执人格,具有倾向于攻击性的人格心理防御机制。对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心理预防可通过开展"知—情—行"教育和生命教育,增强其抗挫折能力以实现心理健康;同时避免"群体极化",完善"大五"模型,构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间的人际和谐。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孝敬父母意识普遍较弱,社会中大学生不孝行为接二连三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部分高校通过关爱空巢老人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开展孝道教育,效果较佳,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孝道现状,亟需探索孝道教育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孝是中国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的统治者都极为重视孝,通过孝的调整来实现政权的长治久安.不孝罪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对不孝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从而更好的维护父权,进而维护皇权.不孝罪被赋予独特的法律内涵.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个体极端行为目前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人格塑造能力欠缺、学习压力、交往压力、两性感情纠葛等四个方面,应对其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心理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减少或抑制个体极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一溜西瓜     
第一、二自然段强化了对不孝者鞭苔的力度——小男孩孝,而成年人不孝;不孝不是条件所限,而是只顾自己“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倒数第二自然段“偷偷地溜到爷节、奶奶的家里”一语中的“偷”,揭示“不孝”思想、行为的恶劣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文章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极端行为发生的外部原因进行探索和分析,期望一方面能对有极端倾向行为的大学生提供有益帮助,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新时期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基本现状,分析了诱导心理亚健康的个人、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因素,探讨了由亚健康导致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极端行为所造成的对个人、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历来被人们视为优秀的群体,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偷窃、赌博、酗酒已经不是新闻,甚至出现了投毒、杀人、贩毒、吸毒,参加黑社会性质的帮会组织等极端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李德化 《老年教育》2006,(12):29-29
敬老养老,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专门法规,维护老年人权益,严惩不孝行为。如:隋朝的刑律使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对不孝行为予以严惩。其中列举的不孝行为包括:咒骂、告发祖父母或父母;祖父母、父母尚健在便分家;不尽力赡养父母;父母丧期之内,自作主张进行嫁娶;已知祖父母盛父母去世而隐瞒丧事不哀悼;祖父母、父母健在却谎报其已过世,等等。唐朝的法律也规定,对犯有“不孝”之罪予以重罚,如对殴打祖父母、父母之人将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15.
秦汉不孝罪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政府为维护家长权威 ,对破坏亲子关系犯不孝罪者处以重刑。西汉前期不孝罪的范围逐渐扩大 ,惩处也愈加严厉。宣帝以后对不孝罪的处罚变轻 ,对普通不孝罪的惩处逐渐脱离刑法而转为教化改造。但是对严重不孝行为处以重刑的法律并未完全消失 ,经过演变终于在唐律中形成集大成的不孝罪群。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题分析和文献综述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成因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大学生出现自杀行为有潜在影响因素、主体内在因素和直接诱因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外界环境和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心理素质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一些生活事件、应激因素都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直接诱因。三者通过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层面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个别大学生出现自杀的极端行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极端行为主要包括自杀和暴力杀人两类恶性行为,行为人在认知、动机、情感和性格等心理方面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尽管自杀与杀人的极端行为的外在表现差异显著,但二者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成因。大学生极端行为的预防途径主要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与体系;加强学生生命教育与死亡教育;健全心理辅导机构;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建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极端行为作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目前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已成为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透视大学生的极端行为,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帮助他们向积极方面转化,减少或制止极端行为的发生,使他们能够完善个性,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大学生初次违法行为的心理特征 1. 需要心理.导致大学生初次违法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需要的偏斜,追求享乐的需要.这种需要一般都是比较简单、幼稚的,比如有的为占有一件小小的物品、有的为争一口气、有的由于对异性的追求等等,由此而产生了物质上、精神上的或生理上的欲望和需求,当这种欲望达到强烈的程度时,他们便会采取某种行动.如果他们的需要靠正当手段不能实现,而又行为失控时,他们就可能实施第一次违法行为.可见大学生违法也是个人需要的极端发展和恶性膨胀.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体等对大学生极端心理行为的过度报道误导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行为的正确认识,遮掩了大学生心理行为的积极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以积极因素为主,积极心理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存在助长效应。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大学,应将积极心理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培养心态积极、行为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