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作人30年代以前的散文,在"平和冲淡"的审美理想原则下形成了"清淡中见腴润,冷鬃隽中蕴苦涩,平和中透凌厉"的艺术风格.这种特色的形成与他尚理的个性、博杂的学识、悲悯的情怀以及苦涩的现实有关,同时又有西方随笔的议论风格、中国古典抒情散文的韵致和日本俳句情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凌厉”与“平淡”构成了周作人早期散文的两个主导倾向。它们时而各自突出,时而相互牵制、渗透,并表现出由“凌厉”向“平淡”过渡的趋势。在彼此力量的消长中,形成了周作人散文中矛盾而统一的复杂风格。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的散以“冲淡”“平和”称。所谓冲淡平和,一方面是指字比较质朴、平淡,采取“谈话风”,有“涩味”,不太注意辞藻的修饰:另方面是指作家对所写的事物,往往不明显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但如细读周作人的有些散,可以发现其冲淡后的躁厉,平和下的峻急。小品《梅兰竹菊》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这篇述评涉及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周作人早期散文的研究状况及其反思。对关于周作人早期散文的外部探索分为几个方面加以概括,重点探讨了周作人与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关系(周作人与“语丝”);对于散文文本的内部研究则重点评述了“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的关系。并指出周作人早期散文研究应采取整体性眼光,要高度重视周作人散文的思想价值,加强对于早期杂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冲淡”,被认为是开拓了中国散文的取材范围。达到了美学的较高境界。其深度原因是一个隐士所选择的落寞与隐逸的文风。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是新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小品散文作家之一。周作人虽被归之于论语派,但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与论语派却有诸多不同。笔者以30年代及其前期周作人小品散文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小品散文的幽默特色,认为周作人的幽默风格在30年代初期明显呈现出由辛辣向闲适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由于周作人致力于摆脱政治羁绊,经营“自己园地”的“言志”文学的主观努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风格形成的原因和传统文学中平和冲淡风格形成的原因有质的不同。它是周作人在国民性改造思想指导下,受蔼理斯理论影响和对中国文学研究独特心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风格形成的原因和传统文学中平和冲淡风格形成的原因有质的不同。它是周作人在国民性改造思想指导下,受蔼理斯理论影响和对中国文学研究独特心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鲁迅曾说:“五四”时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而这是与周氏兄弟的贡献分不开的。郁达夫曾评价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可以说周氏兄弟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虽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散文创作道路:鲁迅将随笔散文发展成匕首与投抢的杂文,并逐渐形成文学领域中的新体裁;周作人则把随笔散文发展成平和冲淡的小品散文,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五四”时期,周作人不仅在文学理论上大力提倡创作“美文”,而且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致力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从“五四”前后…  相似文献   

10.
在周作人近六十年漫长艰苦的艺术创作实践中,他以平和冲淡闲适的审美理想为自己追求的艺术目的,成功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充满内在艺术的散文世界。他的散文平淡朴素,简约含蓄而又不乏幽默之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的散文以冲淡平和而闻名,其实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五四启蒙的战斗精神。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激情的呐喊,在五四退潮后他仍坚持战斗。后期,他的散文主要以平淡著名,但冲淡平和只他的审美追求,虽然他在相当程度上做到了,但往往在平淡的外衣下内蕴着思想启蒙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周作人散文的内容是抒写闲适情趣,风格是冲淡平和的,而鲁迅散文的内容是有强烈政治倾向,风格是犀利尖锐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的散文有着重要的影响。五四时期,他举起“文学为人生”的旗帜,以散文为武器,抨击封建文化及军阀统治。他积极倡导“美文”,并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一生笔耕不辍,共创作了20多部散文集。五四时期至20年代中期,是他散文创作的鼎盛期。30年代后走向衰微。清隽纯净、平和冲淡、空灵自然是被公认的散文风格。对于他作品风格的形成,行家评论不乏有精辟之见。或曰得力于中国传统的文化,或谓吸取西方小品之精华。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百家之长,对其风格的成因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就正于专家和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乌篷船     
周作人 《广西教育》2006,(1C):57-58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这一特点得以体现在《乌篷船》中。《乌篷船》采用书信体形式,是自己给自己写的回信,颇有情趣。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乌篷船”这一写作视角,在与自己的书面交谈中,既写出对江南水乡的风雅稚趣,又体现出作家悠游闲适的情态。散文家追求平和冲淡的笔渊,语言素朴自然,文字苍劲有力,信笔所至,娓娓道来,彰显深厚的文学功力。  相似文献   

15.
试论周作人对“苦涩”审美境界的追求张晓雄有人说煎药的时候,和着中药味读梁漱溟的书,效果会出奇好,因为梁先生的书中是会流淌出浓浓的中药味的。我们在品尝周作人的小品散文时,恐怕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周氏的散文明显有着和中药一般的味,那就是“苦涩”。他在许多...  相似文献   

16.
刘露 《文学教育(上)》2014,(12):106-107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的人生苦和乐与所处时代有关,这也造就了他的散文冲淡闲适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中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闲适风格,需要我们深入去阅读,才能体会到其别样之处.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的人生苦和乐与所处时代有关,这也造就了他的散文冲淡闲适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中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闲适风格,需要我们深入去阅读,才能体会到其别样之处。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和汪曾祺的散文风格轻淡闲适。周作人对四方食物的描写以及研究体现出他的人生品味和苦味;汪曾祺在对日常生活的冲淡平和的抒写中透着一种士大夫的优雅。  相似文献   

19.
在林清玄最好的作品里,实践和继承了“充实之谓美”,“大腓外用”,“返朴归真”,“空故了群动”等等我国古代圣贤的审美遗教和审美传统.这不仅说明林清玄散文的特色,也说明其散文的美学特征.但除上述特色外,林清玄散文还具有冲淡美的特色:内在情韵冲淡平和,外在表现形式简易平淡.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是散文大家,他既写作小品散文,又在理论上有明确的主张.其写作言志抒情,多以个人性情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