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保护私有财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重建个人所有制"等要求我们必须从实践出发,转变观念,修订完善法律制度,采取措施切实有效地保护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2.
朱福惠 《红领巾》2004,(3):45-48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私有财产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首先,明确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到确认;扩大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范围,从一般生活资料的私有权扩大到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其次,明确规定对政府行使权力的限制,即政府只能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并在给予补偿的条件下才能征收和征用私有财产.修正案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宪法的这一修改有利于保护我国私有财产权,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然而,宪法的这一规定仅仅从宪法规范上初步肯定了私有财产权的地位,宪法能否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真正起到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还要从宪法学原理出发,对宪法规范和宪法体制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个宪法修正案,其中倍受关注的是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本文从中西方有关财产保护的思想文化对比出发,揭示我国对私有财产进行宪法保护滞后性的文化因素。阐述新宪法在私有财产权保护上的进步性及对私有财产权保护必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私有财产奠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有着平等性、补偿性和不主动干预原则,应在物权法基础上完善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黄微 《华章》2013,(28)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有着最高的法律效力。而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落实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针对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现状,分析了现行宪法仍存在一些待于修正的地方。并从法制建设、私有财产保障法律体系建立等方面,阐述进一步完善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第四修正案加强了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等基本人权的保护,《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子法及“人权保护法”,应该适应《宪法》修改的需要,在人权保护方面有更大作为.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西方国家相比尚显不足.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阐释了西方国家刑事诉讼在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实践,分析了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苗连营 《红领巾》2004,(3):38-44
加强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是我国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所必然萌生的一种政治情感.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以前存在着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宪法修正案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又存在着值得改进之处.宪法规定公用征收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普通法律构建具体的公用征收关系预设了抽象的原理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它应当为公民直接依据宪法请求公平补偿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保护私有财产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宪法中几乎都能找到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条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社会富裕和生产力发展,应当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实行对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的同等保护.由于我国保护私有财产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善,所以在私有财产保护入宪的同时必须在理论上对其进行阐释,对相关实体法与程序法加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内涵是 :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 ,加大了保护的力度 ,扩大了保护的范围 ,确立了征收和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的现实价值在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构造安全的投资环境 ,有利于保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有利于保障人权 ,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 ,为社会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切实保护私有财产需要全社会要对立正确的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权的观念 ,要及时出台及清理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立法 ,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私有财产宪法保护制度及其实践运作经历了一个从确立到倒退再到进步与完善的曲折历程。这一曲折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充分认识到保护私有财产对于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稳定、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应重视法律在实践中的良性运作;应保持现有的良好制度不发生逆转;我国物权法必须坚持保护私有财产的宪法原则,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1.
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内涵是:进一步明确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加大了保护的力度,扩大了保护的范围,确立了征收和征用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的现实价值在于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构造安全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保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为社会保障提供更有力的经济支持。切实保护私有财产需要全社会要对立正确的保护和尊重私有财产权的观念,要及时出台及清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切实保护好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2.
王林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6):140-142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概念第一次写入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反响强烈。我国应进一步从财产所有权客体的保护、协调私人财产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完善私人财产的法律保护。保护私有财产,对于规制政府的权力、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公民人格的完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行法律关于私有财产保护制度探析的升温,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合法财产法律地位的提升,是我国宪法原则中关于财产保护制度的科学完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由来已久,宪法保护的私有财产权和作为人权的私有财产权之间既有区别也存在联系,本文从人权保障角度,并结合国际人权标准,对我国宪法中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进行考察,并对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部分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共利益”是当代各国宪法和法律中常见的概念,我国宪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分别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解释;理论界至今也没有完整而权威的界定,甚至在国际公法学界也找不到精准的诠释,造成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滥用。通过综述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找出其中共性的结论,为描述我国宪法条文中的“公共利益”含义,以及限制其随意使用提供借鉴和佐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宪法修正案第22条发展了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私有财产权宪法结构仍不合理,法律属性不清晰,私有财产权应从经济制度回归公民基本权利体系,以利于人权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应加快制定民法典和税收法、行政征用法、行政收费法、国家补偿法,为私有财产权这一公民基本权利提供全面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保护私有财产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护私有财产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保护私有财产也是坚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保护私有财产也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保护上升为一项宪法权利,在我国经过了一个渐进的宪法修正过程,它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体现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探讨私有财产宪法保护的法学内涵,对私有财产宪法保护进行实践性的思考,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理性基础与法治必然,它将为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不力,大大挫伤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资本外流严重束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基本现状及其原因的剖析,探讨十六大及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现实意义以及当前保护私有财产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两者最人的不同就是其保护范围,前者仅限于生活资料,而后者却将生产资料纳入了保护范围。财产权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合理保障可以有效的激励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