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2.
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论词丛稿》收录十多篇关于词人、词作及词论的研究文章,阐发了作者独特的词学理论,建构了作者关于词的理论体系,可以说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学的窗。读之,可初窥词之景色。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部分在学术上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它“文”、“笔”并重,强调有补于世的务实文风,是摒弃文坛浮艳文风的宣言书,是我国写作学史上文体研究的典范,是包括文学文体和各种非文学文体写作的理论指南,是构成《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传播期和发展成熟期,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继承革新"、"形象"、"典型"、"创作方法"、"文学语言"、"文学体裁"、"文学风格"等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范畴系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典型性成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蔡仪的《新艺术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重要创新,对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长期以来将《文心雕龙》作“文学理论”著作的定性提出质疑。认为该书研究的是一切文章的写作规律,其中可归入今日‘’文学”范畴的只占一小部分;刘勰对文体只作“文”与“笔”(有韵与无韵之文)的区分,根本就没有当今所谓的“文学”这一概念。因此,该书存在“文学理论体系”只能说是一种主观臆想,《文·心雕龙》当属文章写作学论著。本文的研究力求从文本规定出发,从《文心雕龙》的写作目的和性质、写作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写作规律的揭示等方面,对中心命题作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浅谈作文的“命题”与“积蓄”─—学习叶圣陶《论写作教学》有感山东仲跻刚作文的命题是训练与考核学生作文水平的基本方式。“积蓄”(叶圣陶先生语)泛指积累与储存写作材料。训练与指导学生作文时,怎样处理二者间的关系,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作过许多精...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4):F0002-F0002
迄今为止“龙学”研究业已取得了丰厚的成果,然而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庄释和校勘等方面,对文学理论作专题研究,以及对它的理论体系进行整体描述,这方面的研究还很有不足。王少良教授所著《文心管窥》对《文心雕龙》解篇以及揭示文学理论体系构成方面多所创获,书中认为把《文心雕龙》当典籍学问来做,这是研究问题的一个层面,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回到文艺学原理的基点上来看待它,从理论文字的篇旨确立及逻辑论层关系上来理解相关的文艺理论问题。在这样的认识下,作者对《文心雕龙》的文学本原理论、“文之枢纽”五篇的构成、“言意”与“…  相似文献   

8.
清人唐彪《读书作文谱》十二卷湮没己久,鲜为人知。其理论自成体系,以“养性论”与“读书论”为其写作学说的“基础论”,又以作文的“总体大法”与“具体细法”构成其写作学说的“方法论”。该书虽有鲜明的封建思想烙印,但仍不失为一份可资借鉴的珍贵学术文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概况》一书,1986年12月由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共二十四万字。作者吴重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央民族学院副教授。本书共七部分:绪论和六章。绪论部分就民族文学创作的有关问题作了理论的阐发,具有总纲的性质。第一章至第五章是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具体论述,分别对诗歌创作(第一章)、短篇小说创作(第二章)、长中篇小说创作(第三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醇而肆”审美风貌理论尚未为学界所注意。“醇而肆”理论体系的形成,可追溯至清初徐元文《王阳明先生全集序》所建构的“浩然之正气”本体论、“养以充之”工夫论和儒家旨归价值论。对徐元文的文章进行探索可以发现,该理论体系经由韩愈创生,苏轼、朱熹发展,徐元文建构而成的清晰脉络。徐元文又得同期魏禧、李光地的理论言说所羽翼。“醇而肆”的价值旨归,在韩愈那里是儒家义理为主以成“醇”、融合《庄》学等百家以为“肆”的理论存在;中间经苏轼“浩然之气”《孟子》学和朱熹“阳德刚明之气”《易》学本原追问,尤其魏禧《中庸》学的“中”发而“逾节”成“醇而肆”的论述,其儒家价值旨归得以确定。通过对“醇而肆”与“中和”的辨析发现,“醇而肆”与“中和”一样,是儒家关于文学审美风貌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刘勰的说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由“枢纽”论(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三大块构成。该书以《原道》篇所揭示的文原于道、道以文显和质与文这对范畴为逻辑起点和基石,以“枢纽”所总结的质文相称→情采相符、衔华佩实→执正驭奇、风情气骨与奇文壮采相统一为文学的发展规律,建构起整座理论体系,贯穿于全书的文体论和创作论,不愧为我国古代独一无二的体大、思深、虑周的理论巨著。故该书存在“体系和方法之间”等矛盾之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是《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写作提出的文体要求。经过系统的学习,学习者应具备写规范的议论性文章、实用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这是基本的要求。而要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特征和写作的基本要求至关重要。文有文体,章有章法。只有知道是什么、怎么样,然后才能根据文体特点和要求写作。本文以《伶官传序》为例来谈论述文写作的要旨。  相似文献   

13.
好书推荐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生命语文"首倡者熊芳芳继引爆语文界媒体圈的《高考微作文》一书之后的又一力作。28年的写作教学实践和深度思考,连续多年在《语文世界》《求学》等知名杂志撰写作文指导专栏,指导学生发表文章五百余篇……作者以灵感创意、审题立意、选材内容、构思章法、语言技巧、考场策略六个方面为基本构架,紧扣作文写作的要点和高考作文的脉络,用灵动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文学底蕴、鲜活的时代气息,唤醒学生的写作潜能,突破写作瓶颈,提高作文得分能力。作者的阐述大开大合,舒卷自如,游刃有余,高屋建瓴;学生的文章文思泉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段落教学》是王胜忠老师编写、王晓林老师编审的一本写作指南。它是经过作文教学实践印证然后写成书的。读后,觉得颇具独创性。这独创性,在我看来,主要表现在它系统地拓开了作文教学一个新领域。本来,从文章论的角度看,古人的研究早就涉及过这一论题,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章句》里就提到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里,把“章”放在“句”与“篇”之间,从文章的结构而论,无疑的,指的正是“段”或“段落”。至于今天,在作文教学中,确已有不少同行在探索从段落着手指导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路子。不过,相较之下,尚远不及王老师的《议论文段落教学》如此自成完整体系。这本书分八章四十一节,它以论述完全段(即对篇而言,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亦即刘勰所谓“章总一义”的结构单位为中心,以剖析完全段的展开为重点,旁及其它;并展示了由段向篇过渡的多种方式,真说得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语文世界》杂志上读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雪虎先生的《“真情实感”说辩证》一文。该文从历史、哲学、文学、写作等多重维度重新审视流行于中小学作文界的“真情实感”说,文章高屋建瓴,发人深省。作者指出:“在当代中国,有必要破除浪漫求真、一味求实的执著,和解脱贪婪资本和偏执政治的双重束缚,让作为人文沟通和传情达意的作文回归生活,回归文章写作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16.
一、引导学员提高素质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战线一切工作的重点与中心。高师函授教学《写作》课中的作文,也必须紧紧配合这个中心,抓住这个重点。常听人讲,“文学就是人学”,“文如其人”,“作文先要做人”等等,这些话告诉我们,文章作者的思想素质是文章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17.
黄朴民同志的力作《董仲舒与新儒学》,作为“大陆博士论文丛刊”之一,近日已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该书约20万字,主体内容共分七章,前有绪论,后有结语,系统地描述了董仲舒与汉代新儒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体系、自身特征和历史命运等。同时对其历史价值、意义及其相关问题也都作了较为公允和实事求是的评价。例如:作者将“新儒学”理论体系的要点,分析为一大支柱、三重层次,论据充分,很有说服力;再如:作者通过对《春秋繁露》一书多元结构的分析,指出了董氏学说在儒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  相似文献   

18.
一、作文教学与研究的恢复与重构1.写作理论的重新梳理。作文教学与研究首先发端于写作理论领域。粉碎“四人帮”初期,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等编写出偏重写作知识体系的理论教材《写作基础知识》,主要分绪论、材料、主题、结构、叙事与抒情、议论与说明、描写与对话、修改、文风等板块。这种偏重写作知识体系的理论教材首开写作理论先河,为写作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由于这种知识体系型的写作理论难以适应当时为学生作文打基础、普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需要,于是写作教学与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了文体技能训练。1982年路德庆主编的以文体技法为…  相似文献   

19.
《基础写作》教材的前五章 ,即写作的准备阶段和执笔阶段中“构段”的内容 ,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 (辅导文章载于《当代电大》2 0 0 2年第 4期 )。这学期学习教材的后六章 :造句、措词、文面、叙述、说明和说服。其中造句和措词 ,仍属于执笔阶段的内容 ,而叙述、说明和说服则为基本型文体 ,属应用的范畴。文面除在作文中有具体要求外 ,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考试范围 ,就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而言 ,基本不涉及前五章的内容 ;而从应用的角度说 ,与前五章又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写作知识 ,理论和写作实践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完整的写作规律体现在…  相似文献   

20.
绪论教材的绪论中着重讲了三个问题.关于“写作课的性质”,要求学员们要有个明确的认识;关于“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技能”要重点理解、掌握,并且要以之来指导自已的学习和习作;关于“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应作一般了解.第一编写作的准备第一章写作自的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写作是有目的的语言行为;写作目的制导写作过程;主题、课题、论题、主题句、标题等概念;一般主题与实际主题;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