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艺术思维类型中,通常有两种趋于极端的作家:理性的与情感的。 巴金,显然属于后者。 他曾直言不讳地宣称:“有人说热情是一把火,我便说我是一座火山,……” 的确,巴金是一座火山──一座情感的火山。 因为,巴金创作的灵感常常是萌发于情的冲击,来自于个人感情的冲动;巴金创作时总是灌注自己全部感情,近乎自我渲泄;巴金的全部作品无一不是情感的热度与强度的融合;巴金从不追求技巧,而只是随意写去,按照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巴蜀文化给予过强烈关注,将《蜀碧》视为“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并直接体现在对国民性的思考中。又在邹容《革命军》关于国民奴隶劣根性的批判中,找到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他对“五四”青年时期巴蜀作家群给予了充分地评说,并且大量编选巴蜀青年作家的作品。对巴金、沙汀、艾芜、周文等巴蜀现代作家给予过热情扶持。现代巴蜀作家沾泽于鲁迅甚多,他们对“鲁学”的建立,也贡献颇大。吴虞、郭沫若、敬隐渔等对“鲁迅学”的建构,都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作品的最大特点表现在苦难意识、抗争热情和女性情结三个方面。 巴金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能表现人的苦难命运的小说艺术家。在所有的小说家里,他是最有人类苦难意识的作家之一。一旦走进巴金的小说世界,一些“受难者”的形象便接踵而至:杜大新、李冷、瑞珏、梅、“砂丁”们,构成一组生活中软弱或牺牲者群象。巴金对那些制造苦难的仇恨与对那些无辜的受难者的爱与同情全汇集于笔端。他所描写的软弱者的范围是很宽的,既有被压在社会最低层的丫头、仆人,也有生活在上层社会豪门大户中的小姐、少爷,既有接受“五四”新思想影响的新一代,也有执迷于封建礼教、伦常、至死不悟的守旧青年。巴金的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揭露了军阀的残暴和不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处在转型时期的作家,作品中必然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本文从“原生态”描写、荒原意识和荒诞意识来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质素,从而体现出作品对待统文化的超越和作家自身对现代文学贡献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其芳身上体现出巴蜀文人的行事风度和精神品格,具体表现为“松树性”和“柳树性”,其创作受乡土记忆影响,作品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6.
巴金写作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对探索人心的兴趣。在《秋》的序里,巴金曾这样概括他的创作志趣:“我是在‘掘发人心’。”对于巴金小说研究者来说,“掘发人心”,或曰“探索人心”,是一个比心理描写含义更广泛的概念。但二者的联系也是明显的:对人心的关注和兴趣,必然使得作家重视人物心理的表现和描写。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心理分析“几乎是享受真正优秀作家盛名的最可贵的依据”。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是有这方面才能的。  相似文献   

7.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一种青年文化心态,这种青年文化心态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激进、时代青年群像的塑造和激情四射的叙述风格。写青年、为青年而写的文化追求与创作态度,奠定了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内容与基调。巴金前期小说激流般的创作风格是巴金作为创作主体对时代情绪的激情描述与言说。  相似文献   

8.
<正> 文学是色彩缤纷的精神创造领地。在这领地中,作家的个性气质、创作心态都为作品打上自己的印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小说创作是独具特色的,而这种特色又同他独特的创作心态紧密相关。茅盾极强调文学的“真”的品格,将“真”置于压倒一切的首要地位。他认为:创作“总先得有了客观的手段”,要客观地观察研究社会生活,客观地描写社会生活。在小说创作中,他总是努力将个人的主观态度隐蔽于客观真实的描绘背后,不让主观因素干扰作品的客观真实性,从而显示出客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冰心的哲理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的创作历程中有两个高峰期,一是“五四”时期,一是粉碎“四人帮”以来的新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是社会生活发生剧烈而深刻变动的时期,这时的人们需要对一切事物重新判定其价值,于是对“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应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人生观的问题,必然会引起热烈的讨论。人们觉得如果不把这些人生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搞清楚,要对生活进行新的评价就会因没有准则而成为虚妄的评价。人们企望有一种明确的人生哲学作为他们照彻玄秘、启示新路的明灯。正是由于这样的时代原因,冰心和“五四”时期、新时期的许多作家一样,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探究热情,在自己作品中风行着哲理性的内容。这显示了作家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视,也反映着我们民族智慧在经历长时期压抑之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0.
作品在思想内容上,着重两个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揭露和控诉了封建主义的“吃人”罪恶,体现出了“五四”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作者在探索“人生究竟地什么”时的困惑和痛苦,在艺术表现中强调了这部作品在景物描写上的多样性,生动性,简洁性,以及它的不成熟之处。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作品,特别是描写城市人的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思,他始终以“乡下人”的情结,以“乡下人”的眼光去观察和描写“城市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巴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作品的最大特点表现在苦难意识、抗争热情和女性悄结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家庭大小”、“女性形象”、“男性地位”三个方面论述了部分现代川籍作家“家庭小说”的创作特色。笔者认为巴金关注“大家庭”,反思儒家文化,其他川籍作家多写“小家庭”,反映出巴蜀地域、巴蜀文化的特性,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以“五四”运动以后,二十年代初期的四川成都地区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宗法制大家庭的全部的悲欢离合的历史。作者以饱满的革命热情,以他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深刻了解和丰富的生活积累,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在以高家为中心的封建大家庭里,刻划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家庭中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把他们的不同命运和思想动态,从不同的角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客观趋势,为旧制度敲响了丧钟。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族历史比较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凡是有成就的,形成了他自己风格的艺术家,必然有他自己开拓、耕耘的独特的描写领域。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鲁迅以他对辛亥革命前后浙东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探索,并由此出发深刻地拷问沉默的民族灵魂而成为一代宗师;巴金主要以他对行将崩溃的  相似文献   

16.
揭露和批判封建家庭的罪恶是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的总主题。然而早年的家庭生活经历和后来的人生经验使巴金对“家”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渗透在巴金的创作中,使他的小说呈现出复杂的面貌和深刻的矛盾:即对于传统宗法制度显在的批判和潜在的眷念,从中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自我两重性的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小说《家》,最令人感动的是巴金对于那些旧制度牺牲者们的带着忧伤基调的悲悯情怀。小说中对于婢女呜凤的描写最能够体现这种悲悯情怀。这样的悲悯情怀的形成是与巴金的童年经历、身边的人与事有密切的联系的。而在当时,他也深受“五四”运动中扑面而来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洗礼,民主、自由的思想更让他对封建势力深恶痛绝、对那些饱受封建势力摧残的弱势群体更加同情与怜悯,那种由于正义感而产生的勇气,促使他为这些饱受摧残的人们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巴金通过对呜凤这个角色的描写,把自己对她的悲悯情感表现出来,并因此感染读者,使《家》这部小说的创作目的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人才学的视角,从时代、地域、家族、人生、个性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巴金成长为伟大作家的主客观条件:宗法制家族文化的优势累积,奠定了他深厚文化修养的基础,提供了较早认识社会人生的机遇;悠久、丰富、开放的巴蜀文化,开启了巴金的智慧和艺术灵感;五四时代潮流给了他美好的理想和新文学武器;政治生涯的挫折使他终于以文学为业;而其热情、进取、叛逆、独立自主的性格,使他攀上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茅盾和巴金同属中国新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之列,但茅盾的现实主义和巴金的现实主义显然有着质的不同: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还是从塑造人物的方法,或者从结构形式的运用来看,巴金显示出“热情就是他的风格”①,而茅盾则强烈地显示出“兼具文艺家写创作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②——即理性的基调.那么造成他们风格不同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20.
鲁迅认为俄国近代文学是中国作家的“导师和朋友”。考察中国现代作家,常常可以发现他们与某个俄国作家的某种联系。有的表现为对某个俄国作家的偏爱,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艺术上接近之。如巴金选择了屠格涅夫,而茅盾则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茅盾说:“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到我自己来试作小说时,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直到晚年他还明确地说:“我更喜欢托尔斯泰。”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提到托尔斯泰的名字、作品、艺术经验等次数之多,也是罕见的。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茅盾创作和托尔斯泰创作的联系:茅盾与托尔斯泰的创作的共同点表现在什么地方?茅盾在艺术上是如何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托尔斯泰的经验的?茅盾在接受托尔斯泰的巨大影响时表现出一些什么特色?在这里有没有表现出茅盾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