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健康人群J波发生率及与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的关系。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的1809名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J波发生情况。结果表明,J波发生率5.64%,其中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8.91%比1.40%,P〈0.05);青壮年发生率较高;下壁导联发生率显著高于右心导联、左心导联(P〈0.05);劳动强度越大,J波发生率越高。结论J波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多见于下壁导联,与劳动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变异型心绞痛,系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心肌供氧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心电图综合征。其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静息性心绞痛,主要心电图改变为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一过性上抬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发作缓解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近年来,我院共收治几例变异性心绞痛,其中一例在发作时心电图上出现暂时性异常Q波,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未电动势(PTh-v1)的正常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正进行广泛的探讨.PTh-v1是Morris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是指心电图V1导联P波呈正负双相时终末负性 P波的振幅(mm)与时间(s)乘积为 ≤ 0.03 mms时,提示左心功能不全,左心负荷增加,是左房肥大的早期表明.本文就临床收治的由心电图提示,经治疗符合稳性左心衰的2例患者及1例心房扑动转复合PTh-v1的动态变化观察讨论如下.1材料与方法 仪器采用上海产 XDH-3型心电图机,取标准电压.走纸速度:观察取 25 m…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型预激综合征在左右后间隔旁道的位置与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以80例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的结果作对照,寻找体表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与左右后间隔旁道位置关系,确定体表心电图定位左右后间隔旁道的鉴别诊断标准,并计算其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显示体表心电图的11大特征变化与B型预激左右后间隔旁道定位鉴别诊断有关,即V_1导联中P-R间期长短。QRS波形态、△波方向及S波的深度;△波及QRS波的额面电轴及二者差值;Ⅲ导联R/S波比值;胸前导联R/S>1的转折点:下壁导联中负性△波的数量;PV1-PE间距。根据以上11大特点对术前80例B型预激重新定位,其鉴别诊断敏感性、特异度及准确率在右后间隔旁道分别是88.2%、83.3%和77.5%,而左后间隔是83.3%、88.2%、87.5%。结论B型预激旁道绝大部分位于右后间隔旁道,但也不排除左后间隔旁道,尤其是左后旁道预激不完全时可出现B型预激改变,上述体表心电图的11大特征有助于二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术时心率和心电图的变化.方法:经常规两种人路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全过程中12导联心电图监测记录,记录选择性冠状动脉术时注射造影剂前后心率、R波、ST段及T波的变化.结果:注射造影剂后均出现心率减慢,R波幅降低(或S波加深),ST段降低或压低,T波幅度下降或倒置加深.结论: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者,造影剂的量要少于常规量,并且要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  相似文献   

7.
一过性ST段损伤型移位在心电图实际工作中很难遇到。此例报道在描记心电图过程中出现一过性ST段损伤型移位。而持续时间极为短暂。 患者,男性65岁,原有高血压史一年,因反复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伴冷汗一个月。症状加剧一天。94年12月19日来院急诊。在胸痛发作时描记心电图示,Ⅰ导联ST段呈水平型压低0.05mlⅡⅢ导联ST段为损伤型抬高达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7岁,临床诊断,肺心病。患者慢性咳嗽二十余年,近十余天加重,于86年3月18日以肺心病收入院治疗。查体:神志清、末稍发绀、肺气肿征、两肺布满水泡音,心界向左下扩大 A_2>P_2,心率144次/分,律齐整,余无异常。3月23日心慌,急查心电图记录常规9个导联如图所示:A 图:房率260次/分,室率140次/分,左右 QRS 波群时限0.08″~0 .12″,V_1导可见明显心房扑动波(F 波)多数呈2:1传导,因部分“F”波沿旁道下传,使 QRS 波群出现两种形态,畸形 QRS 波群前有明显的“△波”,V_1V_5主波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体表心电图与冠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对照分析8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及Ⅴ1、V3导联ST段抬高和Ⅰ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61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所致者ST段抬高Ⅲ〉Ⅱ、Ⅲ相等Ⅱ,分别为59、4例。Ⅴ3导联抬高58例,压低3例。Ⅰ导联ST段下移57例,等电位线4例(P〈0.05)。左旋支(LCX)闭塞所致22例ST段抬高Ⅲ、Ⅱ相等与Ⅲ〈Ⅱ分别为20、2例,Ⅴ3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Ⅲ导联19例,等电位线3例(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脉病变血管以RCA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ST段抬高Ⅲ〉Ⅱ合并伴有STⅤ3〉Ⅲ和Ⅰ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Ⅲ/Ⅱ相等合并STⅤ3〉Ⅲ判定急左旋支性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STⅡ/Ⅲ比值)的比较分析,来预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IRA)。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指标STⅡ/Ⅲ与IRA关系的统计分析表明,STⅡ/Ⅲ在右冠状动脉(RCA)组绝大多数小于1而左旋支(LCX)组多大于等于1(P〈0.011,排除RCA和LCX皆有显著病变的病例后仍然P〈0.01。结论心电图STⅡ/Ⅲ比值是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的较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求波尔山羊心电图的测定方法及正常值,给其心肌疾患定位诊断提供依据,我们使用XDH-3B型热笔式交直流两用心电图机,采用不同导联对35只波尔山羊的心电图进行了测定.结果证明用XDH-3B型热笔式交直流两用心电图机在我们选择的部位安放电极,能够获得清晰的心电图及其正常值,尤其是胸导联比肢导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方法 :应用同步 12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析了 90例心血管病患者的P波离散度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 :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较窦性心率者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明显延长 (P <0 .0 1) ,左房内径明显增大 (P <0 .0 1) ,最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与左房内径显著相关 (r =0 .76、r =0 .81、P <0 .0 1)。结论 :P波离散度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心房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而引起心脏电生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AMI患者的不典型心电图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其表现及原因。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包括:显著而持续性ST段压低及T波倒置、T波高耸、R波递增不良或逆递增、束支传导阻滞、U波倒置等。结论:对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以动态的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及时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80岁,胸部憋痛7d,每天疼痛发作时觉左心前区压榨感且心慌、出汗疼痛发作后缓解,近3天加重于94年5月23日18点30分来我院就诊。常规心电图示:1.P波无异常,2.QRS波群:Ⅰr_s、Ⅲr_s,V_1Q~r、V_(2-3)QS、V_4q~rs、V_(5-6)qRs、qV_4>qV_5、q时限<0.04s,q振幅<同导1/4R;3.ST段:V_1弓背上抬0.1mv,V_(2-a)无弓背形改变,Ⅱ、Ⅲ、anF水平下移达0.05mv,T波:无异常,V_(1-6)直立,从图上看似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与临床表现不符,故结合V_1表现加作V_(3R)至V_(6R),右胸导联QRS波群为V_(sR)、Q~r、V_(4R-6R)rS~rST段V_(3R-4R)弓背上抬0.1mv,V_(5R-6R)弓背上抬0.05mv,与当日上午院外常规心电图比较发现电压均降低0.3至0.4mv。根据病人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与心室肌传导速度减慢的体表心电图之间相似之处,并探究其机理。创新点:通过心电图仿真,证明了左心室前壁传导速度减慢会形成类似左前分支阻滞的波形,并结合仿真心脏电兴奋传导时序,对其机理进行了合理解释。方法:将真实人体心脏通过64位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心脏解剖结构建模。通过单域模型仿真出全心脏电兴奋的传导时序,然后利用边界元法计算出各时刻人体体表电位,进而计算出十二导联心电图。结论:左心室前壁心肌细胞传导速度的减慢,会形成类似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波形,其主要区别是QRS波群的时间跨度以及幅度大小。  相似文献   

16.
5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胸壁36导联系列心电图标测的结果,具有5个导联以上ST段压低的患者梗塞范围大,临床死亡率高,梗塞后心绞痛,心律失常较多。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7岁.阵发性心慌伴头昏3年,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等,可自行缓解.曾在外院及本院多次就诊,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小时前因情绪激动心慌复发,步行来院.平行健康,无特殊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无紫绀及呼吸困难,血压11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约180次/分,节律不齐,肺清.心电图见附图.拟诊①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②阵发性室速?③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④房颤伴束枝阻滞?2心电图分析图中各导联P波消失,心室率快速不整,平均176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  相似文献   

18.
从临床和心电图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出发,我们设计并经临床应用了一种多用心电图测量尺。足面具有三种刻度:(1)心率30~500次/分的刻度。(2)随心率而改变的P—R和Q—T间期正常最高值刻度。(3)以I导和avF导联为坐标的一个90°的圆周角。制尺的材料可用金属或化学材料等,我们是用不锈钢片制作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a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对71例自发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患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动过速终止后,30例出现倒置T波,3例呈铊阳性改变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支血管管腔直径≥75%的明显狭窄,但均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结论: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a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代表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持续存在一段时间,根据常见的临床和心电图指标不能预测其是否发生.冠心病似乎不是这种复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1903年EinthoVen使用弦线电流计式心电机把心电图的方法最先应用于临床时,按照英语字母的顺序对心电图的各波进行了命名,即P、QRS、T波。接着,他又对T波之后的第6个波形即U波进行了命名。此后,随着心电图机性能和精密度的逐渐改善和提高,以及对心电图的不断深入研究,又发现了一些在普通心电图上难以识别的波形。例如,在P波之后和QRS波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