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分别问了三个建筑工人一个相同的问题。他问第一个工人正在做什么活,那个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他问第二个工人同样的问题,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房子。"记者又问第三个工人,这次他的得到的回答是:"我在为人们建造漂亮的家园。"同样的工作,迥然不同的回答,反映了当事人截然不同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刘松青 《教师》2012,(13):65-65
一、模式的提出 在应试教育这无形的指挥棒之下,教师为一个"考"字"鞠躬尽瘁",担心考到自己没讲到的知识而"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串讲串问,对课文进行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必然要求学生课堂上"坐如钟",回答问题要跟教参一模一样。这必然严重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所以,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怎样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党对这三个理论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格 《辽宁教育》2010,(4):60-60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论代表着中国教育发展前进的方向,其核心理念就是"全面依靠孩子",教育者要"退后"。有人问郭教授什么是教学?他回答:"如果你告诉学生3×5=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说3×5等于几?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邱章乐《创造心理学》从创造心理阻碍因素层面回答了这一问题。创造心理学是在广泛吸收心理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信息科学等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测试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作出解答,也为心理科学的"哥丹结"挥出有力的一剑。  相似文献   

6.
徐燕 《海南教育》2014,(16):37-38
优秀教师的教学不仅在于会"讲",更要会"问"。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更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问题"做好文章,将学习内容问题化,以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以问题解决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一、问在何时——把握数学课堂问题的时机1."问"在前置探究时。  相似文献   

7.
潘霞 《师道》2011,(12):9-9
"妈妈,我们是穷人吗?"这是放学路上,7岁的儿子提出的一个让我觉得莫名其妙的问题。问及为何有此一问,儿子的回答令我迷惑顿生。原来,这个结论是班主任老师在一次班级调查之后得出的。  相似文献   

8.
鲁明 《成才之路》2010,(8):I0003-I0003
有记者提出,目前中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就是如何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的问题。中国教育部门能不能进一步加大与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9.
《教书育人》2012,(6):160
2010年3月12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集体采访。有记者提出,目前中国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国教育部门能不能进一步加大与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对此表示,培养各级各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是这次规划纲要突出解决的一个亮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在就读剑桥大学期间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同是大哲学家的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不假思索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罗素接着问,"因为在我的这么多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总是有一大堆问不完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远远超过了罗素。有人不解地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前面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多少桶水?"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全都答不出来。国王发旨:"给你们3天时间考虑,回答出来重赏,回答不出来重罚!"  相似文献   

12.
姚利娟 《考试周刊》2012,(25):57-58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巧妙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是落实这一理念的重要教学环节。在这一问、一引、一思、一答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改革是这次(2012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徐显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和乔布斯之问都回答完了,也就把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了。徐显明说,中国有三问。第一问叫做李约瑟之问,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来了。李约瑟问的是为什么中国自清朝以来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曾一度引起争论,产生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时隔半个世纪,对中国土地所有制问题的认识又有新的发展,有学者又提出了家庭财产所有制。这三种观点,反映出不同学者在不同的学术环境下对该问题持有不同的问题意识,即从关注"国计"到关注"民生"。这种变化体现的并不是线性的替代关系,而是学术研究的继承和发展,是研究者视野的不断下移,人们已越来越关注社会的下层民众及其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南国农曾在"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题高层论坛"做了"关注学科前沿,寻求发展新路"的主题报告,报告提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发现法学习,改除旧教育的弊端,破除三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带来了的积极的影响。然而,它也带来了另一个"三中心",即学习中心、生活中心,能力中心。在这样一个科学发证的背景下,得建立一套具有我院特色的、适合的、科学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然而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当前的状况与"中国模式"的提法并不相符。西方学者提出"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有其意识形态情结。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直都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课堂教学法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渐渐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在这一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师不再单一的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更多的是领导者和组织者。但令人遗憾的是,据很多学者调查,真正能在英语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为指导的教师并不占绝大多数。本文旨在通过对"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模式?";"为什么要提倡这样的教学模式?"及"怎么来实行这样的教学方法?"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以后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一定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温人之周     
魏国温城有一个人去东周,周人不准他入境。温人于是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是主人。"可是周人问他的住处,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拘捕起来。这时周君派人来问":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不承认自己是客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有一段诗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今周王既然君...  相似文献   

19.
现象一: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回答?"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我……"有几个甚至离开座位,"勇敢地"走向老师,把他的小手举到老师的眼前,甚至做一个蹦跳状。当老师说:"××,你来回答。"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等不及的就在座位上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陈耀清 《上海教育》2011,(10):45-45
关注学生是一种理念,更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让我们关注学生,回归教师行为的本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学生在智力、个性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学生的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允许差异、正视差异、善待差异,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面对学生的差异,更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曾有人问一位教育家,请用最精炼、最简单、最易懂的语言讲讲什么是教育。这位教育家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