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科学产物,本文着重介绍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遣路的理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遣路的理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最初探索。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毛泽东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奠定了最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毛泽东提出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是包含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和能够保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这两方面的内容,这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最根本的思想建设。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而思想建设的基础就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探索中国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毛泽东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必须“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理论武器,指导中国实践。毛泽东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在原著上下功夫,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4.
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创新,马克思主义就能得到发展;没有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创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面向21世纪的伟大实践中,走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创立自己的思想、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蕴含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从实事求是、最高理想、群众路线、军事思想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6.
有些西方学者在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以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民粹主义因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伪装下的民粹主义。本文概括出这个观点得以提出的四个主要依据,即所谓关于历史发展的主观唯心论、所谓对知识分子和专家的不信任与对农民自发意识的推崇、关于革命途径的理论和所谓对落后优越性的浪漫主义赞赏,并逐一对它们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毛泽东思想中存在民粹主义因素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纪念毛泽东的最好行动是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轨道,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唯此,才能正确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才能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才能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实践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历史实践中,它能够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坚持走中国化道路,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将革命的道路中国化,走出中国革命道路,赢得革命的胜利。所以研究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历史过程,能够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理论的建设和完善,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探索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建设经验相结合,指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方法.这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开创者、实践者和发展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各种实情相结合的大前提大原则下,毛泽东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运行,促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党的发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的成功探索,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挫折。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认为革命和建设实践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建设成伟大的现代化国家,其本质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构想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都集中体现了他和谐社会思想的实践的唯物史观.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依然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同志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深入地研究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地总结了国内外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保证。这里,我们就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问题,近年在中国学术界引起激烈的争论。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受到民粹主义影响呢?有西方学认为,农村和农民是民粹派所依托的重点,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起点上就已经被“民粹主义”所浸染,“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同志100周年诞辰的时候,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永葆其革命青春。 毛泽东同志一生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他集中全党的智慧,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出了中国革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群众路线。这就是毛泽东唯物史观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党领导军队的政治建军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8.
军队院校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为了使学员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科学命题。然而 ,由于目前各院校学员都生长于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 ,对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缺乏感性认识 ,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之间本质的区别缺乏理性的思考 ,对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缺乏深刻体验 ,对毛泽东光辉一生、丰功伟绩和人格风范缺乏系统了解 ,因此在部分学员中存在着学习掌握和运用这一理论的思想障…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必要总结。毛泽东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时指出,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必须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必须注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必须注重创新;此外,应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分别形成了“三大法宝”、“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的理论成果,它们都在历史实践的紧要关头正确回答了如何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问题,成为中国和建设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